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記得有一次,我們去一個小小的江南古鎮遊玩,同行的一位精英文化人在古鎮裡面轉了一圈後居然落淚了,他十分感慨,說:“我沒有想到人可以如此靜謐,如此和諧幸福、返璞歸真地生活在這種古鎮裡面。

你看這小橋流水人家,炊煙和暖日頭底下的石板路,曬被子洗衣服嘮家常、買根油條二兩酒,這些人真是太幸福了,這才叫日子,我很羨慕他們。我們在城市裡面,真是活的很糟糕!”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我當時就跟他抬槓,我順手指著眼前一家很狹窄,看起來非常困窘的人家說:“你看看這一家,總共一家人擠在不夠30平方的老舊空間裡,

那兩個老人窩在那個小房子裡潮溼陰暗活動不便,難道他們不想搬到寬敞的大房子去嗎?難道他們的子女不想去大城市過我們的生活嗎?你說的這種靜謐和返璞歸真,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地雞毛,和困厄窘迫無處昇天。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他當時聽了也很愕然,說,這樣一想也確實。

你若不做心理換位,永遠都無法感受別人的苦樂。

世間所有人都有不同的境遇,也因而對彼此的境遇並不太瞭解,所以常常產生隔閡。

就好像有人曾經羨慕那些流浪街頭的流浪者,說他們有自由,無牽無掛不需負責任,過得很瀟灑也很灑脫。但可是他們每天都必須面對餐風露宿溫飽不全的磨難,也許寧願犧牲這樣自由,也想過上我們這樣雖然貌似束縛勞累卻能衣食無憂的生活。

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這是一個永遠都打不破的魔咒。

當你覺得一件事於你而言焦頭爛額,一團糟糕,對別人來說可能求之不得千載難逢。

就像電影《甲方乙方》裡面那個委託別人要把他送到鄉村過苦日子的土豪一樣。住在別墅裡面,天天山珍海味吃膩了,已經忘記了地瓜的味道,忘記了苦的味道,非要去受苦才能夠達到心理的滿足。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每一次我去那些農家樂或者山村旅遊,都會看到當地村民們無法理解,甚至嘲諷似的眼光,我彷彿聽到他們在說,這些城裡的傻子,山長水遠花錢來我們這吃土菜、住破房子看山玩泥巴,這不是傻是什麼?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一如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裡面那個到夜總會尋找初戀的有錢人。他在桌子上疊起高高的鈔票,只為找到有合乎他初戀感覺的女孩子,這麼有錢什麼人找不到呢,但是他卻偏偏找不到他的初戀。

缺失感強烈,是因為人對擁有的東西產生了厭倦。於是美好就統統歸於那些未曾擁有。

曾經和幾位朋友聊起中年男人的婚姻。一位朋友抽著煙皺起眉頭,非常憋屈地訴說著他的婚姻之苦,他羨慕人家的老婆,非常的上進積極,要強,

而自己的老婆卻整天在家裡吃吃喝喝睡大覺,心無大志,只想著打扮的漂漂亮亮出去吃喝玩樂。他覺得和自己的老婆無法同頻、越來越有思想上的差距。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可是,另一位朋友說:“你不知道我也很羨慕你嗎?我跟我老婆已經早就沒有共同話題,她忙她的,我忙我的。在她眼裡我就像是她的下屬,在我眼裡她也像是我的同事,我們的夫妻關係早已經變質,變成了一起搭夥衝鋒陷陣的戰友。

只有你和你老婆還能小鳥依人甜蜜浪漫手拉著手出去吃吃夜宵,到郊外旅遊一下,那種閒情雅緻和相濡以沫的互相依賴,我們是再也找不到了。”

世上只有屈指可數的極少數人才會去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大多數的人只不過是在他們快要失去的時候或者已經失去的時候,才會想起應該去珍惜眼前,這就是人!

郭德綱曾說過一句很幽默的話,于謙問郭德剛:老婆對我專橫霸道,情人卻對我溫柔體貼,咋辦?郭德剛答:不要相信在野黨,誰上臺都一個樣!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別人家的總是好的,就像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母、別人家的妻子、別人家的老公、別人家的老闆、別人家的員工......

於是我們從來不會停下手中的那個網,我們習慣於忽視身邊的美好,痴迷去不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停地捕撈夢幻,捕撈未曾佔有過,一直希冀的那些東西。

比如,往往那些被人認為是最美的愛情,並不是每天都膩在一起,牽著手,一起吃很多很多次飯,一起相扶白頭到老。懂得人都知道,那對愛情來說幾乎是摧毀性的。

因為每天膩在一起,就避不開雞毛蒜皮,柴米油鹽的瑣碎,就避不開朝夕相對的審美疲勞和相互厭倦;

唯有拉開距離離得遠遠的,彼此的美好才能時常湧現在各自心頭,成為那個最美的!

愛情如是,其他的事,莫不如是。所以幾乎所有的長久婚姻中,都缺失了因為距離產生的美感,又因為大家忘記如初般欣賞和享受對方的好,故永遠在不如意中受煎熬。

幸福不在外面,在內裡一面。

林清玄先生曾寫過一段話:

“慢慢發現幸福不是去向外面要,而要從自己內心找。自己體會世界和人生,清淨那顆被寵壞的心,就會更通透,在安靜中修復生命的能量。”

幸福到底在哪裡,以我們慣常的習性,會迅速鎖定在一些有形的目標上,比如金額大概達到多少的金錢,多大面積地段如何的房子,顏值性格在何等層次的異性伴侶,成功實現自己夢想獲取的名和利,等等類似的這幾樣。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這些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幸福,無論為這樣的幸福標準,我們如何焦頭爛額、身心俱疲,甚至拖著心梗卒死的風險之軀,依然一往無前義無反顧。我們堅信幸福就在不遠的前方,就在自己還沒有觸及的前方。

佛教的《法華經》裡面有個貧子懷珠的故事

說有位富有的長者,他的兒子一天到晚就想到外面去闖蕩,覺得自己一定能搞出一番成績,賺到很多錢。

這位用心良苦的父親於是給他一件皮襖,說:“兒啊,這是我給你的唯一財產,不管任何時候也要穿在身上,千萬不能丟了。即使你將來很窮困,也要穿著它回來見我。這是老爸的唯一心願。”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兒子答應後就去闖世界去了,這孩子闖蕩江湖,估計也是一路艱辛磨難,搞不好做過小生意搞過各類投資,也肯定打過工,被人忽悠過,吃過各種苦頭,總之熬了很多年,夢想總沒有達成,一度陷入了困窘,

他有時就連父親給的皮襖都不想要了,但想到老父親囑咐之言,再窮再累,他還是把皮襖留著,最後窮到身無分文溫飽難全,實在無法可行,只能一路乞討,回到家中,見到了父親,父親要他拿出皮襖相認,否則就不認。

他拿出來了。老父親笑了,當著他的面剪開皮襖,從夾層裡面拿出他藏的無價寶珠,這兒子眼都傻了,不知道原來這麼多年自己一直和財富寶藏在一起沒有離開過,自己卻一直瘋狂的向外求財寶,等於端著金飯碗在討飯。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父親說:孩子,你身上本來就藏著無價之寶啊,就在這皮襖裡,幸好你沒把皮襖丟了。兒子大徹大悟,醒悟了,幸福不在外面,就在內裡的那一面,於是他決心內省,珍惜當下,用老父藏在自己身上的寶珠,重新創業,直到成功,成了一位慈善的富翁。

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其實不也正是在說這個道理嗎?

我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一切的快樂和幸福,都該是這個個體自我的感受,評判的標準不可以假手於人,更不應該附庸於某種社會眼光。

正因為我們時刻希望別人覺得我們幸福,時刻企圖社會認可我們的幸福,企圖讓外界對我們的幸福戳印蓋章,我們才會活得如此緊張糊塗,忘記了自己是唯一的主角、看不到自己皮襖裡縫著的那顆無價之珠。

你眼中的一片靜好,對我卻是一地雞毛,這糟糕的幸福到底在哪裡?

別人的一片靜好,是我的一地雞毛,我的一地雞毛,就是別人的一片靜好,圍城的魔咒解不開嗎?不然,其實有密碼可解,那就是珍惜自己的境遇,好好地來面對它,無論是靜好還是雞毛,你若珍惜,雞毛亦可變靜好,你若茫然,靜好自然就是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