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人享清福,就是孝順嗎?

讓老人享清福,就是孝順嗎?

與老人相處,請讓老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以前我看著父母親年齡越來越大,想到他們年輕時為了養育我們那麼艱辛,現在我們長大了,應該好好來孝順父母,讓他們過上享福的日子。

所以我們常常跟父母說:“你們什麼都不要做啦,享受就好啦,比如端午節沒必要自己包粽子,去市場買粽子就行了,你們都辛苦一輩子,好好享福才對。”

而我後來卻發現父母親越不做事,越容易生病。

結合賽斯哲學的理論思想,我才知道

孝順父母親不是讓他們不要做事

,父母親容易生病,也不是因為他們做家務事勞累過度。

父母親年紀越大越容易生病,其實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用啦。

所以,要讓父母親年紀越大越健康,

重點是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用

於是,我聯想到前陣子我們進行的“三階培訓”時候講到的自殺案例。賽斯哲學觀念教我們如何去做“自殺預防”,如何去幫助一個有自殺意向的人。

賽斯哲學觀念認為,每一個人都想要覺得自己對別人是有所貢獻的。全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之間,都在進行“愛的互助合作”。

每一個人都從自己對他人產生的貢獻和意義中,獲得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一個有自殺意向的人,有時候並不是因為他的痛苦比你和我都多,而可能是一種“利他性的自殺”行為。

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再能對別人產生貢獻了,他覺得他的存在是所有人的負擔,這個時候他就有可能會選擇自殺。

老化也是如此,很多老人家隨著年紀越大越多病,也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用的原因。

讓老人享清福,就是孝順嗎?

讓老人家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他們不再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他們不再覺得自己對他所愛的家人是有用的、有貢獻的。

賽斯哲學思想提到,人有“第二青春期”,要讓一個人重新建構自己的價值和意義,讓一個人不要隨著年紀越大而越覺得自己沒有用。

如果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用,這樣的身體更容易生病。

在整個生命的歷程,能夠感受到自己對他人的貢獻,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正面意義。有太多的老人家,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對兒女是個拖累。

比如,以前我孝順爸媽的方式是不讓他們做事,卻發現他們退化得很快。

現在,我孝順父母的方式改變了。

一到端午節,我就告訴我媽媽,我想吃她包的粽子;過年了,我就告訴我媽媽,她做的“甜果”很好吃。

我每隔兩個星期回家吃一餐飯,要我媽媽給我包水餃等等。

這樣做的原因是,讓我媽媽覺得自己是有貢獻的,她做的飯菜很好吃,子女離不開他。吃了她做的飯菜,子女就生龍活虎、精力充沛。

這樣一來,媽媽就會覺得自己功勞很大,覺得她的存在很有價值、很有意義、很有貢獻!

在人生的領域當中,我希望大家能夠經常保持正向的思考。

當人上了年紀,不能再用體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時,對家人的那份愛與關心,還有智慧、成熟、看事情的角度等,這些都可以讓上了年紀的人感覺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和意義的。

讓老人享清福,就是孝順嗎?

感受當下的喜悅

最近我還有另外一個覺察,我們的父母親那一輩,把人生的每一件事情,當做一個任務來完成。

他們忙著各式各樣的事情,沒有辦法進入心情,無法感受當下喜悅的心情。

例如,端午節的時候,我們一起聚在媽媽家裡包粽子,當粽葉用完了,剩下很多餡的時候,我媽媽要二姐去買一些葉子回來,把剩下的餡都包完。

二姐就問媽媽:“一定要包完嗎?難得一家人聚聚,聊聊天多好啊!”可是媽媽卻說:“一定要包完啦,不然剩下的餡怎麼辦?”

我媽媽把包粽子這件事情,當作了一個任務來完成。她並沒有學會享受天倫之樂,只是一心想把事情辦好。

我們父母親的那一輩,他們真的很難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放鬆心情,感受喜悅。一家人聚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聊天,多好啊!

每當我去媽媽家吃飯的時候,她總是忙著做菜、洗碗,不是忙那就是忙這,我叫媽媽別做事了,先坐下喝杯茶聊聊天。她卻說她還沒有忙完,於是我只好吃完飯就回家了。

又比如,我回想爸爸常常講的一句話:“電話是用來講事情的,講完事情就要掛掉電話。”

唉!我們的老一輩是這樣,把生活當成任務。後來我開始去覺察,我自己也跟父母一樣。

比如,我把看門診當成一件事情。當病人來看診,一個病人接著一個病人來,我也是在完成一件事情又一件事情,我和父母一樣,在完成任務當中度過我的人生,忘記享受當下。

這也是男性與女性的區別,邏輯和理性不同,體現在男性和女性的思維不同:

一個女人去逛街,有沒有一定要完成哪一件事?她們東逛逛、西逛逛,東吃吃、西吃吃,女人逛街不是要完成一件事情。男人逛街,東西買完了,就要回家,吃完了就要趕快走。

女人逛街,會把它當做一個樂趣、一個享受,而男人逛街是要辦事情。

為什麼男人比較短命,因為“來地球出差、旅遊、學習兼玩耍”的任務完成了,就想趕快走,所以,我爸爸比我媽媽早去世了。

很多時候,我也把生命的很多事情當成任務來辦,事情要趕快辦完。於是,我發現我沒有真的活在當下,透過這些,我才發現,我的身體會出現一些小毛病的原因,就是我用一種辦事情的心態,把我自己框架住了。

於是,我必須改變我的心態,我要“因無所住而生其心”。我不能只是把人生的事情當作任務來辦。

生命是一個過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喜悅心情。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想辦法讓自己進入心情,享受當下的喜悅。

作者|許添盛

摘自|許醫師演講《自愈力》

編輯 | 麥田心靈

點選閱讀許添盛醫師的相關文章:

☞ 健康身心——往期美文彙編

讓老人享清福,就是孝順嗎?

作者簡介:許添盛【臺灣】,世界知名心理學家暨精神科醫師,心靈動力學的創始人及全球傳播的使者,著作等身的心理學作家、慈善家、企業家

讓老人享清福,就是孝順嗎?

麥田心靈

致力於將

許添盛心靈動力學

,以及源自美國的

賽斯哲學體系

的專業知識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得到專業、溫暖而有力的支援,全方位提升每個人的身心靈整體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