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一輩子看不起我們的老頭

我的記憶裡,爺爺是一個模糊的存在。

別人家的爺爺,慈祥,和藹,對孫輩們愛意無限。這些,我們兄妹仨從來沒有體驗過。同樣,在我們身上,爺爺也不曾體會到什麼是天倫之樂吧。

爺爺和奶奶一共養育了六個兒女,四男兩女。至於是否還有年幼夭折而未能活下來的孩子,就不知道了。

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要養活這麼多兒女,是一付沉甸甸的擔子。況且,爺爺奶奶又不是吃皇糧的人,

時至今日,我也不清楚,爺爺奶奶靠什麼來養家餬口的。只聽父親說,他們很不容易,吃了不少苦。但我想,那年月,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們的日子,不都如此麼?

父親是老三屆,高中畢業還未曾參加高考,就被迫下鄉當了知青。他是家裡的長子,小時候深得長輩喜愛,嬌養長大,哪曾吃過田裡的苦。所以,他下鄉可遭罪呢,什麼農活都幹不好,笨手笨腳,常常招人嘲笑。

幹不好農活,掙不到幾個工分,也就吃不飽肚子。幸而,爺爺的妹妹,父親的小姑媽,嫁在附近,偶爾會接濟一下他。那時,小姑媽有意把父親當兒子養,因為,她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給她養老送終。

後來,在姑媽的強勢主張下,父親娶了農村長大的母親。那時,外公是村裡的生產隊長,在農村家庭裡算是不錯的吧。我們兄妹仨相繼在農村出生。

爺爺自恃在小鎮上生活的,很看不起土裡刨食的農村人。父親娶了鄉下媳婦,他是不滿意的。除了父親外,母親和我們在他眼裡,都是鄉下人。

二叔到了適婚年齡,心裡有了喜歡的人,可惜是農村的。據說,那姑娘模樣身段都生得不錯。而爺爺託人介紹的二嬸,又矮又胖,臉上長了麻子,還比二叔大兩三歲,二叔看不上。但爺爺十分贊同。因為,二嬸孃家是縣城郊區的,而她本人,在縣城醫院上班,妥妥的吃國家飯的。所以,不論二叔是否樂意,爺爺的話他都必須服從。

對吃公家飯的人,爺爺很有執念,正如他對農村人永遠持有偏見一樣。

那時的爺爺,大概不會想到,自己老了之後,會被二媳婦趕出家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恢復了高考。父親參加了報考。那時,他已經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但還是想圓大學夢。

憑著紮實的基礎,父親考上了師範院校。畢業後,為解決母親和我們農轉非的問題,他放棄了回老家縣城教書的機會,來到了一所老師奇缺的子弟學校。

雖然,我們脫離了農村,吃上了皇糧,爺爺仍然不認可我們。從我有記憶開始,爺爺對我們就是一付冷冰冰的樣子,遠不如奶奶親切,可惜,奶奶去世得早。

有一年春節,我隨父親回老家鎮上去看爺爺。那時,奶奶已經不在了,爺爺還沒搬去縣城。爺爺愛吃零嘴。他有一箇中號的圓口玻璃罐,裡面裝了大半的葡萄乾,擱在堂屋裡的大桌子上。他從不主動叫我吃,我便悄悄地自己拿。是啊,零食匱乏的年代,我也是個饞丫頭。

這點小動作,自然逃不過爺爺那雙精明的小眼睛。他沒有直接訓斥我,卻跟父親說了。自然,我也捱了罵,從此不敢再打葡萄乾的主意。

那次,爺爺破天荒地給了我兩元壓歲錢。我在屋外的巷子裡玩,不知怎地就弄丟了,又挨父親一頓批,說不珍惜爺爺的一片心意。哎,那可是我唯一一次從爺爺那裡得到壓歲錢。姑媽和叔叔們的孩子,個個都比我得到的多。當然,我又比哥哥們強,他們可是一分錢都沒有的。

爺爺搬去縣城後,和二叔他們住一起。他那時還不算老,便在街上擺個小攤,賣點零食和茶水。二叔家的兩個兒子,是爺爺的心頭寶。堂哥上初中騎的腳踏車,還是爺爺買的。

而我的哥哥們,似乎是爺爺不承認的存在。大哥最慘,他不愛學習,又好打架鬧事,每闖一次禍,就挨父親一頓痛揍,卻不長記性,是親戚眼裡的壞小子。爺爺十分不待見他。

可我這位兄長,十幾歲的愣頭少年,很不識趣。曾經獨自去過老家縣城數次。可迎接他的,不是貼心的關懷,而是親人的淡漠。他在爺爺那裡不僅一口茶水都沒討到,還被無情的話語給刺傷。爺爺用極不耐煩的語氣問他:你來幹嘛?什麼時候回去?

爺爺絲毫不掩飾對二叔兒子們的偏愛。況且,這哥倆成績都不錯。而我的兄長們,卻是學渣。我想,沒準兒爺爺認為是因娶了母親這個沒文化的鄉下女人的緣故。

母親對這位公公,也沒什麼好感。得知大哥在爺爺那裡碰了一鼻子灰,母親本該安慰一下的,可說出來的卻是對大哥的數落:明知道自己不討人喜歡,還往跟前湊什麼!哎,那個年代的父母,教育子女都是簡單粗暴的。

父親是孝子,作為長子的他,很想在弟弟妹妹面前做個表率。有一年,他接爺爺來我們家過年。團年飯過後,我們都圍在房間裡看春晚。不知道是為一件什麼事情,我和老爺子發生了爭執,父親立即喝斥了我,說我不尊重老人。我委屈地眼淚在眼眶打轉,餘光瞥到爺爺得意地搖頭晃腦,心裡真是說不出來的憤恨。

爺爺時常在父親面前誇獎堂哥,說他聰明有出息。父親也一付與爾榮焉的樣子。卻不想想,自己倆兒子被秒成渣,這是多麼失敗的教育!

要知道,二叔連大學的門檻都沒邁進過,而父親,不但上了大學,還是老師,卻疏於督導兒子們的學業。在抓孩子學習這方面,二叔是相當下功夫的。

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二叔的工作單位一般,兒子們只能靠讀書改變命運。而我們,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教工子弟可以透過招工指標就業,和父母一樣捧鐵飯碗。

上了年紀後,爺爺不擺攤了。這意味著,他沒了收入。二嬸怒了:這麼多兒子,憑什麼單讓他們來養老!不公平!她隻字不提爺爺對他們小家的貼補。總之,她把爺爺的東西打包,扔在門口,十分決然地換了門鎖。

二嬸的潑辣,在親戚中是出名的,二叔雖不喜歡她,婚後卻被拿捏得死死的。在爺爺的養老問題上,他們利益與共。

於是,爺爺開啟了輪流養老模式。第一站,當然是我家。父親是長子,早就摩拳擦掌要盡孝了。哥哥們已經參加工作,我剛上大學。家裡三室一廳的房子,也能騰出一間給爺爺。

爺爺來到我家,依舊保持著他是城裡人的作派。高高在上的姿態,實在令人不爽。其實,他內心有點發虛,自知以往虧待了哥哥們,擔心他們趁機報復,特別是大哥,受他的冷眼最多。

不想,大哥並沒有為難他什麼,只是偶爾跟爺爺就城裡人鄉下人進行辯論。反而是二哥,毫不掩飾對爺爺的厭惡。他隔代遺傳了外公的暴脾氣,輕易不動怒,動則罵人。他對爺爺那一套城裡鄉下的言論,十分反感!以他的火爆脾氣,才不會象大哥那樣平靜,他懟得厲害,讓爺爺心裡發怵。

二哥不是那種無是生非的人。他之所以生氣,不止是當年爺爺對我們的冷漠。而是,爺爺來我們家後,弄得家裡烏煙瘴氣。這位以城裡人自居的老人,胃口極好,頓頓要吃肉,青菜從來不動筷子。

這也不算什麼,關鍵是個人衛生習慣不好,吃著吃著,一口痰吐到地上,完全不管別人怎麼想。明明,痰盂就在旁邊。嗑瓜子嗑得滿地都是,擤鼻涕也是亂甩。那時候的樓房,沒有獨立的衛生間,附近有公廁,爺爺不願下樓,說自己腿腳不好,大小便都在家裡另一個痰盂裡解決,事後由父親去倒。父親掃地、倒痰盂,毫無怨言,可年輕人怎麼受得了!

年輕人希望老人家改掉多年的習慣,基本上是奢望。為此,爭吵不休。爺爺動不動就叫,這是我兒子的家,他養我天經地義。夾在中間的父親,左右為難。他有心偏袒爺爺,可是二比三,還是敵不過母親和哥哥們。

磨合了快三個月還是無法接納彼此。爺爺就寫信給叔叔們,說在我家一刻也呆不下去了。小叔來接爺爺。在飯桌上,他邊吃邊跟哥哥們上了一堂孝順老人的家庭教育課。

誰知道,小叔自己,不到一個月,就啪啪打臉。家裡三天兩頭地吵,小嬸鬧著要離婚。爺爺威脅要去法院告小叔他們,說他們虐待老人。

虐待這個詞,大家已不陌生。爺爺到小叔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信給縣城的兒女們,訴說在我家受到的虐待,什麼飢一頓飽一頓,看盡臉色。一時間,我家成了眾矢之的。父親的兄弟姐妹們,紛紛來信責難。連在大學的我,都收到了表妹的信,通篇指責我家虐待老人。我們連申訴的機會都沒有。

好了,小叔家又整了這麼一出鬧劇。眾人的智商立馬恢復,發現爺爺是有問題的。回到縣城的爺爺,並不消停。他修書一封給小叔單位領導,痛斥小叔的種種不孝行為,要求領導務必懲治這個不孝兒子。哎,他完全不考慮,這樣做,會給自己兒子帶來多麼不好的影響。

其實,小叔他們未必是虐待了爺爺。而是,他們經濟條件差,小嬸沒有工作,一家三口全指望當工人的小叔掙的那點工資,滿足不了爺爺在食物方面的要求。我家相對寬裕,畢竟哥哥們已成年,又有工作。那時候家裡沒冰箱,我媽幾乎天天出門買新鮮肉菜,鄰居們都說太慣著老人了。

爺爺這麼一折騰,其他兒子是不肯再接納的。只能大家一起出錢送到養老院,顧不上被旁人看笑話了。

後來,爺爺的身體狀況不好了,養老院待著也照顧不周,他主動提出去我家生活。我們搬了新家,是獨門獨院的戶型,挺適合養老的。

脾氣大的二哥已經結婚,住到單位分配的房子。大哥還住家裡,不是忙著和狐朋狗友打牌,就是談戀愛,無暇和爺爺辯論。

爺爺對我們兄妹仨沒有感情,卻對二哥的孩子很有興趣,偶爾還會逗一逗。人越活得久,其實是越孤單的。

爺爺在我家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旅程,終年八十五歲。

接到父親的電話,我不知道說什麼好。雖然,我知道,父親是很需要我安慰的。默默走在回公司宿舍的林蔭小道上,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真是奇怪,明明,這是我不喜歡的人。

爺爺有一筆小錢,寄在小姑媽那裡。當時,送爺爺來我家,小姑媽他們表示,我家在養老上付出得多,爺爺百年之後,這錢給我們。這話說的,似乎我們是奔錢去的。

可是,在爺爺的葬禮結束後,父親的兄弟姐妹之間又上演了一場鬧劇。因為奶奶的遺像放在二叔家,父親和大家商量是不是把爺爺的遺像和奶奶的放一起。二叔聽了,勃然大怒,站起來說要抽父親大嘴巴,被我哥他們攔住。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最糟心的,是這些親戚們又疑神疑鬼起來,懷疑爺爺在我家受了虐待。不然,老爺子身體也沒什麼大毛病,應該還能多活幾年。爺爺在世的時候,他們一年也未必來探望一兩次。爺爺走了,個個都是孝子賢孫。至於爺爺的那點小錢,小姑媽也沒個交代。我們也沒必要問,不然指不定又被扣上什麼帽子。

多年以後,已為人母的我,嘗試著去理解爺爺的過往種種。為什麼老年的他,不痴不呆,卻沒有辦法象小姑媽的公公那樣,體體面面地安度晚年呢?子女之間因他而失和,是他希望看到的嗎?人都會有私心,都會有自己的情感,可惜,我只看到了他的自私!

父親是和爺爺截然相反的人。他對哥哥們的孩子,疼愛有加,不吝錢物。或許,是因為,父親的孫輩數量遠不及爺爺吧,更多的是因為,父親有那個經濟能力,而爺爺沒有。

網上說,貧窮的老年人,很難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爺爺沒有退休費,其實給不了兒女什麼支援。幸而兒女們都有穩定工作,咬咬牙也能過得去。他本該有個不錯的晚年,如果不是那麼偏執、抱著老思想不變通的話。

爺爺去世半年後,父親和弟弟妹妹們又恢復了往來,是小姑媽主動示好。她知道,父親的性格隨奶奶,心慈面軟,看重親情。此後每年裡,他們兄弟姐妹都會聚一聚,比爺爺在世時要和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