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霞的死是真的讓人傷心,那路遙是故意為之還是合情合理?

太過美好的事物留也留不住,只能遠遠地欣賞一下,終究不是生活的常態。所以曉霞死時他才痛苦得不能自已。那是他親手掐斷的最美好的希冀。讓自己不抱幻想,以後也就不會再痛的肝腸寸斷。少平與田曉霰的愛情正是路遙對世俗婚姻觀的一種反擊,對美好婚姻的一種憧憬罷了,可為什麼寫死呢,因作者的婚姻不幸,當時糟糕的身心狀況,有一種聽天由命,萬念俱灰的悲觀情懷。

田曉霞的死是真的讓人傷心,那路遙是故意為之還是合情合理?

這就像紅樓夢一樣必須讓林黛玉,田曉霞死,讓世間痴情的人們和愛好生活的人留下一絲美好的念想,或者說美夢吧!如田曉霞不死,孫少平和田曉霞結婚了,一個煤礦工人一個省臺記者兼省委書記女兒,估計過不了一年就面臨著沒有共同語言和鳳凰男與千金小姐的家庭悲劇了,這就是現實的生活,所以曹雪芹或路遙很清楚什麼是生活,什麼是美夢!這就是原因。

田曉霞是好乾部的女兒,是積極向上的主人公的戀人,是美好的象徵,作者把她寫死,可以說這是運用悲劇的寫法,因為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樣更能增加其感人的力量。既然作者在寫《平凡的世界》,就要讓這“平凡的世界”更能觸碰人們的心靈!

路遙一生過得太過悽苦,生活已然讓他成為了比較悲觀的人,書裡主要人物基本都是苦中只能品嚐到點點樂的生活,痛苦,堅忍的生活才是生活的常態,也才是最平凡的世界,那些美好,心想事成的生活,機率太小,表現不出生活本真面目和常態。

田曉霞的死是真的讓人傷心,那路遙是故意為之還是合情合理?

當曉霞是個中學生的時候就說出:只有永不遏止的奮鬥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謝也是壯麗的凋謝。這句話就預示了她的犧牲。 理想上講,曉霞很完美,是少平精神導師,她帶領並鼓勵著少平追尋心裡的世界,當少平成熟的時候,她也就圓滿了。現實上講,一個挖煤的和一個省報記者生活在一起,不管是現在還是那個時代都需要很大勇氣,如果結合了就不符合故事的現實性。

路遙筆下對於田曉霞最後的安排,很讓人覺得不該如此,難得最好圓滿的結局不好嗎?但是我們對於田曉霞個人的分析最好還是回到當時社會的原點,回到路遙先生一生的經歷,回到後來人們的反思中來看待,你就會覺得就該這樣!為了這個作品,路遙先生可謂嘔心瀝血,賭此一生,作品寫完淚流滿面慟哭不已、拋筆窗外,誓言再不掂筆!可見路遙先生是付諸了自己全部的情感投入到了創作之中。孫少平其實就是路遙先生的原型,同時也是無數個當時社會中每個人的影子!對愛情對社會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不正是對當時人生人性的理想思考得最好的歷史紀錄嗎?

田曉霞的死是真的讓人傷心,那路遙是故意為之還是合情合理?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個人認為,田曉霞的死其實是必然的,不在今天就在明天。個人英雄主義那麼重要?有為那些個愛你的人著想嗎?我個人不是同情田曉霞,只是為孫少平不值。這也是小說曲折情節的發展方式,這樣的結局更加跌宕起伏,悲劇發生給讀者更大的心理震撼!也是給人心理感傷的地方。同時也說明了平凡的世界本身就是不平凡的!這也是生活的本身!沒有遺憾就沒有爭議!沒有遺憾就沒有悲傷!這也許就是路遙先生想告訴世人的故事。人生是平凡的!但生活本身並不平凡!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

平凡的世界,電視劇看了兩遍,但是沒有讀原著。 電視劇裡,從頭到尾都是遺憾,孫少安與潤葉不能在一起的,後進來的秀蓮死了,孫少安與曉霞不能在一起,大水沖走了曉霞,潤葉嫁給了一條腿的男人,潤葉的弟弟娶了個寡婦,少安姐姐嫁了個不成器的丈夫… 看劇情,沒有一處不是遺憾,但卻讓我更想去深入地看一遍又一遍。 路遙,或者是自卑的,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美好,所有的美好好像都與他擦肩。他的經歷,他的幻想,或者在那個年代註定就是一個悲劇。 看了你的解讀,心裡豁然開朗,只有真正的深有感受過,才會把心底最原始的寄託寫在文字上,透過勾畫的人物形象飾演自己的人生。 不管怎樣飾演,結局總改變不了。所以路遙筆下的人物是悲哀的,是值得人們同情的。

田曉霞的死是真的讓人傷心,那路遙是故意為之還是合情合理?

田曉霞的熱情和智慧,文化的底蘊,一招一式都可以看出她的老練,在路遙的心裡一直有她的影子,祈求現實生活的存在,可又是飄渺。只有更加刻畫田曉霞的品質,也只有在抗他洪採訪中犧牲。 當面對洪水襲來,人民不願意撤退,她堅決讓救援人員舉起了槍 ,連前去的高官們都對她另眼相看,請她指揮救援。這些都可以感受到田曉霞憂國憂民,大公無私,理性愛國的形象,她對於政治上的精通讓孫少平都不得不佩服。

惠英嫂和少平也不門當戶,精神上和靈魂上兩個人的差距更大!少平更想追求精神上寄託,惠英嫂只能給予少平生活上的照顧,她不能在精神追求上和少保護一致,即使少平毀容了,倆個人還是不般配。如果結合,少平也不會幸福!在那個年代,孫少平還算知識分子。再說田曉霞、田福軍並不迂腐。而孫少平也積極向上,君不見不是還有很多知識相差一點地結合在一起嗎?再說那年代知識分子並不多。說到門當戶對,其實他們也門當戶對,靈魂上的門當戶對。對於物質,在那時田曉霞也算富有,一個女人當她物質還算好的時候,他會追求精神契合。不是所有女人都“拜金”的。我條件都過得滿足,我為何不找個我靈魂裡相應的人呢?寫死田曉霞的原因估計是為了對應題目,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所以這也是平凡的人生。讓孫少平去接受平凡人的痛苦極限。

田曉霞的死是真的讓人傷心,那路遙是故意為之還是合情合理?

我覺得他無法去認知、體味和描寫兩人真正在一起的幸福和快樂。整部小說看下來,覺得作者路遙是一個堅強、自立且很有進取心的人,正像少平、少安包括田福軍,出身卑微但很堅毅、很有認知和行動能力,以至於所有作者可以想到的資源都緊緊聚焦在他們身上,收穫“高幹”女孩的青睞、得到“高層”的關注、獲得在他們那個環境裡最耀眼的光環,但隨著故事的發展,從農民變成體制內的工人、開磚廠帶領全家站到小環境的頂端、黑麵饃變成白麵饃,作者認為最切合實際的理想都已實現,至於更高的遠景是什麼,受制於認知有限,作者想寫但一直猶豫著不敢寫,所以故事緒頭嘎然而止。總體感覺,書裡的主要人物都是非常自卑的時代青年,有理想、有抱負,表面看起來很堅強很自立,但無論何時都能有意無意地流露出深深的自卑,正像作者,無法準確認知幸福,所以自然就無法得到和描寫幸福,這也是全書的最大敗筆!但無論如何,從對時代的把握還是文筆,小說都當之無愧是瑰寶。 其實縱觀中國曆代文人,自卑和對時代命運的挑戰幾乎都是他們重要的動力源泉,所以該書成為了眾多大佬們爭相啃讀和推薦的物件也就不足為奇了。

田曉霞的死是真的讓人傷心,那路遙是故意為之還是合情合理?

不是解脫,是路遙有蒲松齡那種幻想而與現實中的無奈,是路遙愛也不能愛,說也不能說的無奈,是理想遇到現實的妥協,是當時思想進步和現實的束縛。路遙是善良的,是對美好的東西一種凍結。假如過二十年,曉霞和少平結婚了,少平就是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不必要過二十年,過十年,歷史翻過新世紀,少平成了企業家。然而,路遙沒有看到這一天,所以,可憐的曉霞只有叫路遙安排死了,可嘆可悲,可敬可愛。

我認為之所以讓田曉霞死正是緊扣《平凡的世界》主題,孫少平是平凡人,不可能走進田曉霞的官僚家庭,只能過自己平凡的生活。 路遙本人就是平凡人,他參加造反派,也只能暫時改變一下自己的身份,四人幫一倒臺他馬上打回原型。我覺得田曉霞死了,整本書就重了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當那麼美那麼高尚的人,那麼純真的愛情都消失的時候 孫少平體現的對生活的承載和對人生的思考,都使本書的思想高度提升了一大截。 田曉霞的死,即使是我們讀者,也很不捨,也很心痛。 但其實這就是生活的真相 隨著光陰的流逝 我們生活中很多美好的東西都在離開 只是早和晚而已。

田曉霞的死是真的讓人傷心,那路遙是故意為之還是合情合理?

把美好戛然而止,留下唏噓與遺憾,才能打動讀者!無論平凡世界中的孫少平田曉霞,還是孫少安田潤葉,還是田潤生郝紅梅,都會帶有深深地遺憾,而讀完全書,讀者會覺得沒什麼遺憾,感覺生活就是這樣,曲曲折折,奔湧向前!路遙所表達的缺憾才是美。在少平的內心世界,田曉霞的出現無疑是理想的象徵,但現實是殘酷的,即使如果按理想化的情景倆人結合一起,往後的日子也許並不是圓滿的,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了你豐衣足食的物質必然給不了你風花雪月的愛情,一切得到的必然要付出與之匹配的辛酸。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上若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美好的東西都是不能長久的,包括有差距的愛情(作者本身的婚姻亦然)。少平無疑是真正傾力打造的理想化人物,他不能飄在空中。少平是紮根煤礦的一棵老榆樹,曉霞是飄在天空的一朵雲——是的,名如其人,破曉時的朝霞再美再持久終將在日出之前消於無形,一如兩人的無疾而終的愛情。即便拋開門戶地位的偏見結合也未必比得上潤葉與向前。不由得想起顧城的詩: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發覺:你看我時很遠,看雲時很近。曉霞殉職雖然殘酷但為對他們的愛情來說,未必不幸——曉霞永久地活在少平的心裡。

田曉霞的死是真的讓人傷心,那路遙是故意為之還是合情合理?

作為主角光環的孫少平不能死,那死的只能是熱情奔放勇敢有理想的田曉霞了。田曉霞必死,那是因為這樣的愛情只能存活在理想裡,不能存活在現實中。是巨大的門第扼殺了他們的愛情,是赤裸裸的現實扼殺了他們的愛情。這樣的悲劇是社會註定的。按說孫少平在高中時學習成績不錯,正常情況下應該可以考上大學的。但孫少平連考都沒考,不符合常理,感覺作者為了突出孫少平生活的艱難,故意不讓孫少平考上大學,這個情節處理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