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有人說,民國是個神奇的時代,好像一座沙灘上的城堡,時事席捲下所剩的根基與斷壁殘垣,激起了所有人的創造欲和破壞慾。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大家前所未有的自由,前所未有的興奮,也前所未有的懷疑。

一切似乎仍是舊的,一切卻又轉眼變成新的。

民國的文化,文言夾洋話;民國的衣服,寬袍換窄袖;而民國的傢俱,則難辨了東西。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1

向“洋”看齊的民國風尚

民國傢俱,形成於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但從萌芽到成熟,不僅僅是這二三十年的光景,而需上溯到清晚期。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最先適應西方生活方式的人有兩種:一種是

有機會與西方人接觸的買辦、官僚、富豪、商賈

;另一種是

長三這類人群(煙花業者)

譬如在上海灘,長三們才是引領潮流的標準,她們的經常與城市的西洋式公共設施與西洋器物聯絡在一起,例如洋房、彈子球房、西洋傢俱、西洋敞篷馬車、汽車、電話、街燈、西餐館、咖啡廳、舞廳、電影院等等。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她們常常以這些外來物來樹立自己所屬群體與眾不同和標新立異的形象。

受人追捧的名妓房間裡早就擺上了西式大鏡子、歐式圓茶几和線條利落的鐵床了,像這三種都是民國傢俱爆款中的爆款。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沒錢的人選擇用鋼管床漆上古銅色來當鐵床使用,社會地位高的人使用的材質規格則會高點,比如鐵床換銅床,就連徐志摩和張愛玲家也免不了俗:

徐志摩房內全部為西式傢俱,傢俱漆成粉紅色,床是銅床,牆上有梁啟超題詞。——《海寧徐志摩故居》王曉傑,莊燕萍

我記得每天早上女傭把我抱到她床上去。是銅床,我爬在方格子青錦被上,跟著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詩。——張愛玲《心腹話》

論舒適性,鐵床銅床真的能比的過傳統的木床嗎?

未必,不過是社會風潮至此。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張愛玲的房間

凡是舊式的,就一定是落後的,凡是傳統的,就必定要打破。

西裝、西餐、白話文,都是文明的,小腳太太、父母之命、儒學老莊,都是無用的。這是黑與白的對立,界限分明,沒的商量。

舶來品就是比國內貨好,人人爭“洋氣”怕“土氣”;當年西方的中國熱彷彿顛倒了個兒,變成了中國的“西方熱”。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民國時期,洋風勁吹,什麼東西都得沾個“洋”字。

有記載說:“

自泰西互市後,凡洋錢洋菸洋布等貨,無不以洋為貴。甚至有非洋而冒為洋者,如髹漆本出揚州,故曰揚漆,今則改為洋漆矣。以至洋松、洋菊、洋雞、洋犬之類,無不以洋得名。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但在傢俱上,由於觀念的滯後性,仍舊保留了相當一部分的傳統元素,形成了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風格。

《續海上繁華夢》

三集第三十三回中這樣描述當時“精緻的房間”:

看房內陳設一切半中半西,甚是精緻:靠壁四張紅木交椅,兩張紅木茶几,中間一張紅木方桌;靠窗是一隻紅木洋式寫字檯,一隻紅木螺絲旋轉圓椅。寫字檯上供著兩個外國花瓶,瓶內栽著兩株外國水仙,尚未著花,那葉子卻青蔥可愛。寫字檯的兩旁,四張柚木洋椅,橫裡頭是一隻柚木沙發;壁上邊一面大著衣鏡,正對外國雙人大銅床,床上邊的菜花銅梗擦抹得金光耀目。床前一隻紅木外國式妝臺,臺上擺著一隻時鐘,又是兩個外國花瓶,瓶內插的是兩枝罄口臘梅,可惜已開泛了,並無香韻。妝臺邊的壁上掛著一幀賈第的時裝放大小照,衣飾佈景俱用綢縐製成,乃春生軒新發明的。交椅邊的壁上懸著四幅裸體美人,用紅木框鑲著。

2

民國傢俱:建築的折射

地表的建築物和建築物內部的傢俱永遠是如影隨形的,民國時期各國“租界”上各類西洋建築的出現,必然導致傢俱的洋化。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在“廣作”改良的基礎上,在上海、天津等地,民國傢俱以自己的面目批量出現,呼應著洋樓、洋房。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清人王韜1848年初到上海在《漫遊隨錄》中說的:

“一入黃歇浦,氣象頓異……浦濱一帶,率皆西人設宇,樓閣崢嶸,縹緲雲外。”

洋建築已成規模,有妓院門口廣告甚至以此為招徠:

“本院房間寬大。西式裝潢。”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弧彎式腿足 紡錘形矮佬

比如對西方建築上柱形的模仿,還有各類機床鏇出的各種鏇木腿,像方錐式、凹槽式、弧彎式、紡錘式、圓柱式等,還有各式紡錘形欄杆、拱形結構也是洋風在傢俱上的一個投影。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而且玻璃在西洋建築的廣泛運用,也遷移到了傢俱上。

民國時期,玻璃和水銀鏡子的出現,使得大衣櫃、梳妝檯、陳列櫃、櫥櫃類民國傢俱成為傢俱類中的主項。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電影中的民國傢俱

在民國傢俱中,陳列櫃的樣式很多,都離不開玻璃,而且都是5毫米以上厚度的,沿玻璃邊沿磨成坡口,視覺上感到了玻璃的厚度,增加了裝飾性,顯得傢俱珠光寶氣富麗非常。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在一些櫃、櫥和梳妝檯的櫃門上,裝上彩色玻璃,使傢俱色彩發生變化,同時將視線加以阻隔,不讓櫃門內的凌亂透顯出來,既俏麗活潑又有私密性。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配有水銀鏡子的大衣櫃和梳妝檯,更是成為時髦女性必備的日常用具。民國時期中產以上的人家聘閨女,陪嫁少不了大衣櫃、梳妝檯。

3

民國傢俱:起居空間的變化

建築上的分割槽,也帶來了民國人起居空間上的不同。

原有的講究對稱的高牆大門庭院式傳統建築,被西式或半西式的樓房所替代,如上海的石庫門、花園洋房等。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住房格局變化了,大家對傢俱的要求也就不同了。

民國的客廳、臥室、餐廳、洗浴嚴格分開,傢俱的功能愈趨獨立,分工愈加明確。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原先常放在大廳的羅漢床、太師椅等需整體陳設的傢俱,逐漸不適應居住空間變狹窄後民國人對於實用實惠的需要。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臥室傢俱大量湧現,多以西方風格為主,如大衣櫃、五半櫥、床邊櫃、鏡臺甚至沙發,且大多成套。富裕的人家一套即可有12件、15件,甚至24件不等。

4

民國傢俱:圖案的洋化

民國傢俱大量引進歐洲的裝飾,比如說肥厚的渦卷紋、垂花蔓草紋、夾穗紋、花卉紋和具象的動物紋等。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民國老照片上的廣作傢俱

最典型的就是西番蓮紋樣的傳入。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西番蓮本是西方生長的一種植物,莖幹匍地而生,花朵如中國牡丹,也可稱“西洋花“ “西洋蓮” 或“西洋菊”,花色淡雅,自春至秋相繼不絕。

根據這些特點,既可做大面積的板面裝飾,又可做枝花紋用於邊緣裝飾。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清乾隆 紫檀雕花椅

像廣作的椅子靠背上和櫃子基座的紋飾上很多都雕有西番蓮圖案,顯得隆重富麗。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清 夾紵漆葡萄紋蓋盒

同時,葡萄紋的出現也大為增加,本土明清傢俱上葡萄紋基本只是偶然的出現於民俗傢俱上,主流使用的多是葫蘆紋。

而清中晚期後,由於受到西洋影響,葡萄紋則更為多見。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動物紋更是如此,中國人愛用

虛構的動物

,如龍、鳳、麟、螭等。

現實的動物則多取福祿壽喜等吉祥的諧音寓意,如“蝙蝠(福)”、“鹿(祿)”等。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西洋傢俱中的動物圖案是寫實具象的,更強調

紋樣的真實感和視覺衝擊力

,這一點在民國傢俱中也有體現,獸頭、獸爪、羊蹄腿、獅足等,無處不寫真。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民國花梨木鑲癭木書桌及方凳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透雕纏枝西番蓮紋 鷹爪式短直足 19世紀 酸枝雕卷草紋博古櫃 廣東省博物館藏

民國傢俱:舒適性的顛覆

和前代相比,民國傢俱非常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舒適性上的改變。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一方面材質的多樣,

皮質、針織、絨布等軟包材料的加入

使得民國傢俱在接觸面上更為貼合人體,“柔軟”的顛覆了原本的硬度。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民國 紅木軟包沙發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另一方面,在坐具與臥具結構相較之前往更貼合人體結構的方向調整,比如造法上椅背出現超過10°的向後微傾這種傾向,款式上還出現了各式活動的轉椅。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甚至有的木匠做出了一種“雙面椅”,一面是木的,一面是皮的,冬天翻過來用,既解決了溫度問題,又解決了柔軟度問題。雖然未必是成功的嘗試,但這也說明工匠們挖空心思使傢俱更適合人體結構,也是一種西方思維。

到了解放初期及五十年代,民國傢俱的餘香尚在,但由於整體水準平平,精品雖有但稀少,藝術性與實用性上的成就並沒獲得太多突破,很快也就逐漸式微了。

民國傢俱,不是“東西”

如今隨著復古風潮的流行,民國傢俱則更多的作為一種情懷,出現到了大眾的眼前。

- 參考資料 -

姜維群 :《良友談民國傢俱中的“洋符號”》

楊秉德:《中國近代中西建築文化交融史》

張小彤、萬輝:《西方美學思潮對民國傢俱風格形成的滲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