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終其一生,我們不過是在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

心理學:終其一生,我們不過是在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

命運天註定?

朋友雅詩,在一家穩定的國企單位上班。

前段時間,有機會去一家很牛的外企工作,薪資和各種福利待遇都不錯,很是吸引人。

可雅詩偏偏錯過了面試時間而失了這次機會。

後來發現,面試那天,雅詩突然冒出許多事需要她去做,脫不開身。

追問之下,雅詩說出了原因:她說自己潛意識裡,覺得要是丟掉現在穩定的工作,以後會有不少苦頭吃。於是有意無意的給自己找了些事做,以便“冠冕堂皇”的可以不去面試。

她是一個特別相信命運的人。

她常說:順其自然,聽憑命運的安排吧!

她覺得,這一切,都是上天註定的,像現在的這種穩定。

生命中的許多選擇,也都是在求“穩”,工作,擇偶,人際交往……都是那種“穩穩妥妥”的選擇。

以至於,她常

說自己的生活進入了死水微瀾的狀態,做什麼都沒意思,幹什麼都不得勁兒。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我們多數人的人生,就是不斷地重複同樣的事情。如果你得到了幸福,你就重複幸福;如果你學會了信任,你就重複信任;如果你得到了痛苦,你就複製痛苦;如果你學會了敵意,你就重複敵意……這就是命運!

雅詩就是這樣,她從生命中得到了穩定,於是,她就重複穩定。也就是她所說的命運。

心理學:終其一生,我們不過是在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

我們的“人生指令碼”早已寫定

心理學家榮格說:“潛意識在操控你的人生,你卻稱其為命運。”

所謂命運,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選擇。人潛意識的選擇其實是根據我們早就寫好了的 “人生指令碼”來演繹的。

生命的指令碼,艾瑞克。 伯恩將其定義為:“

潛意識對一生的計劃”。也就是成人的生活形態會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

很多指令碼在童年時期就被“寫下”,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我們終其一生都在重複和糾纏,將自己活成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我們的成長環境,我們接受的家庭教育,我們遭遇的重大事件……都會成為我們“人生指令碼”的構成因素。

雅詩在童年時期寫下了怎樣的 “人生指令碼”?

雅詩回憶說,她有一件一生都無法忘懷的童年往事。那就是:詩歌朗誦比賽忘詞事件。

比賽前一天她自認已經熟記,於是便只顧著去玩耍。結果第二天比賽上臺,朗誦了個題目後,後面全部忘詞,她蒙圈兒了,下臺來,一個老師特意抱了她一下,這個動作是安慰,可她覺得自己更糗了!

她看著臺下的同學笑,老師笑,窘迫之極。回家後,看到了父親一臉的失望,更是無地自容。

至今,這件事情的始末,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後來她再沒有在公開場合去表現過自己。

這個事件似乎也在潛意識裡告訴她:她,對自己的估計是不準確的,不能相信!她,駕馭不了這樣的公眾場合!她,待在大多數人都待著的地方,走大多數人走的路才最安全。

原來,雅詩骨子裡的這些不自信、不敢冒險等等基因,都有跡可尋。

從而導致任何事,都不會大膽去選擇,只能被動的接受和順從。

這其實就是雅詩的“生命指令碼”。每個指令碼,有明顯的開場、劇情和結尾,

細想起來,它們與她以後的人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之後人生的許多選擇,似乎都在圍繞它演繹、變化、展開。

正如她在選擇國企的穩定和外企的挑戰時一樣。開頭:站在一個十字路口,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要自己來選擇。劇情:內心在掙扎和權衡,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去看坎坷小道上最美的風景,還是順從大流走大路確保穩妥。結尾:都是選擇走了一條穩妥的路。

至此,

雅詩其實就是按照這樣一個人生指令碼去不斷地輪迴,不斷地“強迫性重複”。在潛意識裡,她已經給自己的人生設了限,沒有突破,沒有挑戰。

這種選擇,

就是人生指令碼“強迫性重複”的結果。它已經僵化在了雅詩的生命邏輯裡,並沒有讓她覺得有任何的不妥。接受、臣服、不抗爭

如果打不破這個輪迴,她的生命也就會一直在打轉,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也就是像她所說人生了無生氣。

這也就是我們大多數人老覺得活得不得勁兒的原因,因為

今天的你總是在重複昨天的故事。你的選擇,只是你命運軌跡的慣性,而不是真正從心底迸發的內在力量去做出的決定

,久而久之,便安慰自己不過是場“宿命”的安排。

心理學:終其一生,我們不過是在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

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一提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說:宿命論是一種虛假的精神指引,相信宿命是怯懦,是逃避。

那麼,如何打破這種宿命的輪迴呢?

1。

找出自己人生的指令碼

每個人人生指令碼的形成,我們往往並不能自知。

我們的成長環境,我們接受的家庭教育,我們遭遇的重大事件……都會成為我們“人生指令碼”的構成因素。

比如:

⊙被寵溺驕縱的小孩,成年後就會形成只要索取不講付出的思維定勢,如若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覺得是這個世界的錯。

⊙被冷落漠視的小孩,長大後就會難以學會如何關愛與合作,他們懷疑別人,也不相信自己。

⊙遭遇過重大創傷的小孩,在以後的人生便會無緣由的恐懼很多事物,其膽怯會反映於他一生的發展之中。

……

很明顯,童年時期形成的某些思維定勢、認知解讀大多都是偏誤的。

這些人生指令碼可以說是你的“人生預言書”,你會在不知不覺中,依循著預言行動。

個體心理學認為

,經歷決定不了人的一生,我們是根據對經歷的解讀影響自己的命運

。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瞭解和認識自己,更不會想著要去打碎和重塑自己。

去找尋自己生命裡的關鍵事件,即:記憶最早的事,或者記憶最深的事。它們可能就是你“生命的隱喻”。發現這些隱才能找到我們的人生指令碼。

不管是哪種人生指令碼,只要能給自己的人生加分,就是好指令碼。但如果是會讓自己不幸的指令碼,即使再耗神費力也應該要改寫。

心理學:終其一生,我們不過是在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

2.主動覺知完成自我省察。

榮格說:“當潛意識被呈現,提升到意識層面,命運就被改寫了。

如果我們不去主動覺知、意識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那我們一生都將矇在鼓裡,跳不出命運的輪迴。

首先認識自己的潛意識。我當時是怎麼想的?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真實的目的是什麼?

其次是清理過往的事件。曾經對我們的人和事對我們造成了怎樣的傷害?這些傷害給你怎樣的錯覺?這些錯覺會導致你有怎樣的行為?我可以做哪些積極的選擇?

再次學會放下,把阻力變成助力。從過往的這些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訓練對潛意識的控制能力,讓它為我們服務,而不是我們被它控制。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一提。

一旦我們拿起自我省察的鑰匙,發現自我認知的錯誤根源,摒棄那些在選擇人生方式時錯誤的設想以及錯誤的人生定義,便能開啟重塑自我的大門,修正自己的“人生指令碼”。

心理學:終其一生,我們不過是在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

3。

設想墓誌銘重繪人生地圖。

“人生指令碼”十分頑強,很難改變也是事實。它意味著殺死現在的自己,走向未知的、模糊的、失控的世界,要捨棄自己習慣了一生的好處。

但是,只要有“這是人生指令碼在作祟”的認知,就會產生巨大的效應。

美國治療大師歐文•亞隆在其著作《直視驕陽》中幾次提到過這樣一個技巧促使人去主動改變。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也用這個技巧療愈過自己的患者,也療愈過自己。

即:

用設想墓誌銘的方法來倒推自己的人生,逼問自己:假若人生這樣進行下去,一直到死,我是否滿意。

歷史名人曾國藩也曾用過類似的技巧。據說曾國藩沒事愛給別人寫輓聯,不僅愛給死人寫,也給活人寫;不僅給別人寫,也給自己寫。

曾國藩的“寫輓聯法”和美國心理學家歐文·亞隆的“墓誌銘法”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都是用“跳出固有視角”的方式,審視他人,也審視自己,從而讓自己作出客觀的判斷,引正糾偏,重繪人生地圖。

反思過往,剖析人生,修正自我,重塑品質,一點點改變,一步步成長,終將造就一個全新的自我。

心理學:終其一生,我們不過是在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

為什麼你的人生總是不得勁兒?

因為你沒有發現自己的“人生指令碼”,沒有跳出固有的人生框架。

命運只是在不斷地輪迴,重複使用著同一種生存策略,原地轉圈,找不到突破口,從而無法找到真自我,也不能獲得真快樂

不要沉浸在腳本里,

以超然的觀點,冷靜看待“這只不過是指令碼”,唯有透過讀懂“人生指令碼”來認識你自己,才能打破“宿命”的輪迴,這是提升自己的開端。

那些失敗、不幸(或是幸福),不是“運氣”,而是“指令碼”造成的,只要知道這一點,你就有操控人生的餘地。

只有不斷修正的人生,才能走向生命的上升通道。

許多人終其一生的奮鬥,不過是在努力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這是最明智的人都要努力一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