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做道士,女兒做尼姑,不願回家的父女倆,都被家中醜事傷透了心

其實,賈敬和賈惜春這對父女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頗有幾分相似。

父親做道士,女兒做尼姑,不願回家的父女倆,都被家中醜事傷透了心

父親做了道士 ,女兒做了尼姑,父女兩個都不願意回到那個極盡奢華的家中,其實說到底,都是被家中的那些醜事,傷透了心。

賈敬是在惜春很小的時候,就出家的。其實,說賈敬出家也不準確,他只是在城外的玄真觀中“胡羼”,寧願忍受道觀中清貧,也不願意回到富麗堂皇的寧國府中,做既體面又風光的寧國府當家人。他的這種狀態,和出家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他生日的前幾天,賈珍曾經專程跑到道觀中,請父親回家去,接受晚輩們的賀壽。賈敬冷冰冰地拒絕了兒子的請求,他告訴賈珍:“我是清淨慣了的,不願意往你們那是非場中去鬧去,你們必定說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受眾人的頭,莫過你把我從前注的《陰騭文》給我令人好好地寫了刻了……你今日就給我磕了頭去,倘或後日你要來,又跟隨多少人來鬧我,我必和你不依。”

父親做道士,女兒做尼姑,不願回家的父女倆,都被家中醜事傷透了心

所以,雖然賈珍一片“孝心”,準備在父親生日的時候磕頭行禮,給父親好好地辦個生日宴,也不能夠了。

若干年後,非常類似的話,同樣冷冰冰地出現在惜春的口中,“不但不要入畫,連我也不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裡議論什麼,多少不堪的閒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上了。”

賈敬當年的話,有兩個重點,其一是不願意回家,其二是認為寧國府是“是非場”;惜春的話,和賈敬的話如出一轍,也是同樣的兩個重點,其一是不願意再回到寧國府中,其二是認為寧國府中“多少不堪的閒話”,被人在背後各種戳脊梁骨。

很多讀者都感到奇怪,為什麼風華正茂,有著進士出身,有著錦繡前程的賈敬,為什麼會忽然出家當了道士。其實,我們從惜春出家的原因中,從這對父女如此相似的兩番話中,或許也可以探尋出來,當年賈敬出家的原因。

父親做道士,女兒做尼姑,不願回家的父女倆,都被家中醜事傷透了心

寧國府的那些醜事,傷透了惜春的心,以至於讓這個嬌弱的女孩子,不惜和親哥哥親嫂子,徹底劃清界限,再也不回自己的家。這其實就是惜春出家的前兆,所以在惜春和尤氏的對話中,忽然提出來“了悟”這個詞。尤氏也一語成讖地說:“你倒好,才是才子,這會子又做和尚了……”

賈府外面的人,都知道寧國府“只有門口的兩個石頭獅子乾淨”,這自然是冰清玉潔的千金小姐賈惜春難以接受,這件事也是造成惜春出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尤氏的話,更耐人尋味,“才是才子,這會子又做和尚了”,這不僅僅是惜春的人生,也是賈敬的人生啊!賈敬先是進士,後來又做了道士(雖然不是和尚,但也是出家之人)。

所以,賈敬出家的原因,其實也和惜春非常相似,也是因為受不了賈珍那些醜事,雖然他是賈珍的父親,但是“家醜不可外揚”,他有苦說不去,只能眼不見心不煩,出家了事。

不過,賈珍和秦可卿,和尤氏姐妹的事,都發生在賈敬出家之後,賈敬出家之前,他又做了些什麼醜事,讓賈敬難以忍受,又根本說不出口呢?或許在,真相就藏在焦大的“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這句話中,早在賈敬出家之前,賈珍就做出了這樣的事,才讓賈敬自愧教子無方,丟盡了祖宗的顏面,一怒之下,出家為道。

從此以後,他對賈珍不聞不問,也不願意再回到寧國府中那個“是非之地”;若干年後,他的女兒惜春,也因為非常類似的原因,和親哥哥親嫂子斷了聯絡,不願意再回家,後來又做了尼姑。

父親做了道士,女兒做了尼姑,父女二人如此相似的選擇,其實都是因為賈珍的荒唐,讓他們自覺無顏面對世人和親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