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買金:“高純度”陷阱

中國式買金:“高純度”陷阱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象徵,而黃金首飾,同樣受到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但是,不同地區的人民,對於黃金首飾的成色,卻有著不同的追求。

歐美國家的消費者更關注於首飾的款式和工藝,並不十分在意材料的本身。因此,在歐美國家的珠寶店中幾乎見不到國內常見的足金飾品,多為18K金飾品,14K金、10K金也非常流行。

亞洲國家(除日本外)大多都對黃金飾品情有獨鍾,例如黃金消費大國印度,但對黃金純度沒有特別高的要求,22K金(金含量91。6%)飾品在印度非常流行。

2013年中國超過印度成為世界第一大黃金消費大國,而同時,中國消費者對於高純度黃金首飾的追求,形成了“中國式買金”的獨特現象。

足金(金含量≥99%)是目前國內市場最常見的黃金首飾成色,但消費者和商家們好像並不滿足於此,於是,市場上不僅有“千足金”(足金999)、“萬足金”(足金9999),甚至出現“五九至尊金”(足金99999,聲稱金含量≥99。999%)。

出售的黃金成色,每多一個9,工費都會相應增加,“萬足金”飾品可能會比“足金”飾品工費每克增加10-20元,有的地方可達幾十元。消費者樂此不疲,殊不知,他們正在步入一個“高純度”的陷阱。

陷阱1:純度越高越值錢!

在購買黃金首飾的時候,有些導購會提議消費者挑選更高純度的金飾品,理由是,純度越高越保值。那事實是這樣嗎?

目前黃金首飾保值變現的主要途徑是黃金回收。無論是足金、“千足金”還是“萬足金”,在金含量上相差甚小,因此,絕大部分情況下,黃金首飾回收時,都按照足金計量價格,以當日金價扣除少許折舊費用,計算最後的回收價格。

即使按不同的金成色來計量價格,最終能有多大差異呢? 以30克的黃金手鐲為例(今日回收金價314。6元/克,未計算折舊費):

足金:30×99%×314。6=9343。62元

“千足金”“足金999”:30×99。9%×314。6=9428。56元

“萬足金”“足金9999”:30×99。99%×314。6=9437。05元

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30克“千足金”的價值僅比足金多了80多元,平均每克增值約2。8元/克,而“萬足金”比“千足金”多了不到9元,平均每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另外,因為國家標準規定足金飾品的金含量不小於99%,因此,正規珠寶店出售的足金飾品金含量一般都會大於99%,多數為99。5%左右,這樣計算的話,差異將會更小。

購買黃金飾品時,消費者常常會為“千足金”、“萬足金”的高純度,額外支付更高的工費(一般需要增加10-20元/克工費),而回購時卻相差非常小,折去購買額外增加的工費,根本不存在純度越高越保值的可能。

中國式買金:“高純度”陷阱

陷阱2. 金純度越高越好!

導購們推銷高純度金飾品的另一個理由,純度越高的金飾品質量越好。

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黃金延展強,易鍛造,但硬度較低(摩氏硬度2。5),通常在加工過程中需新增一些其他金屬元素,如銀、銅、鎳等,形成合金,以增加金飾品硬度。黃金純度越高,其硬度反而越低,強度也會相應降低,更易發生劃傷、變形等情況。

延伸閱讀:“千足金”退出市場,足金成為黃金最高純度。

2013年,修訂後國家標準《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規定,黃金首飾的最高純度為“足金”,不可再使用“千足金”(同樣不可使用的還有“千足銀”、“千足鉑”等)。

國家修訂貴金屬純度標準,捨棄“千足金”,主要原因在於兩點:

第一,市場上出售的部分聲稱“千足金”飾品,

由於工藝問題

,並不能達到標定的≥99。9%的金含量要求,使得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容易產生交易糾紛。

第二,國家相關部門與珠寶首飾行業從業人員,認識到國內一味追求黃金的高純度,不重視款式設計、工藝創新的現象,已經偏離了黃金首飾行業發展的正常軌道,因此,透過修訂標準,引導黃金首飾行業向重設計、重工藝的方向發展。

中國式買金:“高純度”陷阱

編者語

以投資為目的購買黃金時,可以考慮購買金幣、投資金條等,易收藏、易出手,回購時幾乎無折損費用。

購買黃金首飾時,應透過正規珠寶店購買,注重款式設計與工藝水平,不過分追求高純度,選擇足金飾品,少花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