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神豆腐

上一節,講到小月的媽媽離開了小月和她的爸爸。忽然又想起了一件極溫暖的事,那是關於“神豆腐”的。

那是一個夏天的下午,媽媽帶著小月去摘神豆腐葉子。神豆腐的葉子一般都長在小溪邊或者灌木叢中,媽媽帶著小月走過一道道田坎,穿梭在灌木叢中,最後她們收穫了滿滿一揹簍神豆腐葉子。小月一蹦一跳地跟在媽媽的身後,兩頰被曬得通紅,現在的小月,心裡是極開心的。因為晚上就有神豆腐可以吃了,這可是十分美味的零食呢!

那碗神豆腐

回到家,看著天色還早,媽媽決定先去給園裡的韭菜鬆鬆土,拔掉裡面的雜草。媽媽彎著腰鬆土、拔草,小月則在一旁看蚯蚓鑽土,對於蚯蚓,小月是又怕又愛,怕是因為之前差點把蚯蚓當作吃食吃進肚子裡,幸虧被媽媽早早地發現,制止了她;愛是因為她覺得蚯蚓真的很神奇,軟軟的身體,卻能在粗糙的土地裡穿梭不停。

很快媽媽就把韭菜地整理得神清氣爽了,牽著小月的手,回到家,開始燒火淘米煮飯。今天開始煮晚飯的時間要早一些,為了準備這道狠菜——神豆腐。小月看著媽媽嫻熟地操作。

只見媽媽把小枝條上的碧綠的、還有點毛茸茸的葉子,一片片摘下來,放到洗菜盆裡,不到一會就有了冒尖的一大盆,媽媽又換了個大點的盆,從水缸裡舀了清水,只聽見水聲清脆悅耳,媽媽的手在葉子與水之間穿梭。清洗好的葉子俯首帖耳地躺在盆裡,顯得很聽話,等待著一場蛻變。

那碗神豆腐

媽媽開始不停地揉搓盆中的葉子,葉子在盆中慢慢變軟、變薄、變細、變爛,起初有一點點稀薄的、綠綠的汁液從媽媽的指縫間流出,媽媽加快速度,從指間流出的汁液越來越稠,顏色越來越深,還漸漸地有一些小氣泡從汁液中冒出來。待到葉子都爛了,媽媽拿來一塊乾淨的白紗布和一口乾淨的盆,把白紗布鋪在盆內並露出盆沿,再把剛揉好的汁液倒進來,收緊紗布,使勁擠,稠而綠的汁液從紗布內緩緩流出,擠到最後就一滴一滴的了。這是就差不多了,該地灰水上場了。

地灰水可是神豆腐的點睛之筆,不能缺,就如石膏之於豆腐,一樣的道理。這也是檢驗神豆腐做不做得成功的關鍵步驟。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那碗神豆腐

媽媽用碗在灶頭取了些乾淨的地灰,加上清水,用筷子攪拌均勻,知道水變成灰白色為止,同樣拿出一塊紗布,把裡面的雜質過濾。再按量到入已經過濾好的汁液了,這是再攪拌均勻,靜置半個小時以上,就可以享用美味了。

可能是白天玩累了,小月在等待的時間睡著了,醒來已經是第二天早上,媽媽早出門幹活了。把她送到了奶奶家,奶奶看見小月醒了,就說:“看!有什麼好東西?”說著轉身去灶屋的碗櫃裡,拿出了一碗神豆腐。小月看了,高興極了。奶奶說:“這是你媽媽晚上特地給你留的,看看,好不好吃。”

那碗神豆腐

滑溜溜、點點鹹、微微辣,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