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生地黃”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生地黃”

生地黃Shēngdìhuáng(《神農本草經》)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乾燥塊根。主產於河南。秋季採挖,去除蘆頭、鬚根及泥沙,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本品氣微,味微甜。以切面烏黑者為佳。生用。

【藥性】甘,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應用】

1。熱入營血,溫毒發斑

本品甘寒,入營血分,善於清熱涼血,故常用治溫熱病熱入營血,溫毒發斑。治溫熱病熱入營分,壯熱煩渴、神昏舌絳者,多配伍玄參、連翹、黃連等藥,如清營湯(《溫病條辨》);若熱入血分,身熱發斑,甚則神昏譫語,常與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等同用,如犀角地黃湯(《千金方》);若血熱毒盛,發斑發疹,色紫暗者,常與大青葉、水牛角等藥同用。

2。血熱出血

本品善於清解營血分之熱而有涼血止血之功。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常與側柏葉、荷葉,艾葉等同用,如四生丸(《校注婦人良方》);若治血熱便血、尿血,常與地榆、槐花、小薊等同用;若治血熱崩漏或產後出血,可與茜草、苧麻根等同用。

3。熱病傷陰,舌絳煩渴,內熱消渴

本品甘寒質潤,功能清熱養陰生津,治熱病傷陰,煩渴多飲,舌絳者,常配伍麥冬、沙參、玉竹等藥,如益胃湯(《溫病條辨》)。治陰虛內熱之消渴,可配伍山藥、黃芪、葛根等藥,如滋膵飲(《醫學衷中參西錄》)。

4。陰虛發熱,骨蒸勞熱

本品甘寒養陰清熱,入腎經,能滋腎陰而降虛火,養陰津而洩伏熱。治陰虛內熱,骨蒸潮熱,可與知母、麥冬、地骨皮等同用;若溫病後期,餘熱未盡,陰津已傷,邪伏陰分,夜熱早涼、舌紅脈數者,可與青蒿、鱉甲、知母等藥配伍,如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5。津傷便秘

本品甘寒質潤,善於滋陰潤燥以通便,治療陰虛津傷,腸燥便秘者,常與玄參、麥冬等同用,如增液湯(《溫病條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虛溼滯,腹滿便溏者不宜使用。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

主要含梓醇、二輕梓醇、乙醯梓醇、地黃苷、桃葉珊瑚苷、密力特苷、單密力特苷、去羥梔子苷、筋骨草苷等環萜烯苷類及毛蕊花糖苷等苯乙醇苷類成分。此外,還含有β-谷甾醇、多種氨基酸和糖類等。《中國藥典》規定本品含梓醇(C15H22O10)不得少於0。20%,含毛蕊花糖苷(C29H36O15)不得少於0。020%。

2。藥理作用

生地黃煎劑能抑制大劑量甲狀腺素所致的β-腎上腺素受體興奮,增強M-膽鹼受體-cGMP系統功能,提高血漿cAMP含量水平,並顯著拮抗地塞米松造成的腎上腺皮質萎縮及功能下降,提高血漿皮質酮水平。地黃浸劑、醇浸膏及地黃苷均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地黃苷、地黃低聚糖可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此外,還具有抗胃潰瘍、促進造血、止血、降壓、抗骨質疏鬆、對腦缺血、腦損傷及神經衰弱具有保護等作用。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生地黃”

【附藥】:鮮地黃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新鮮塊根。性味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功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適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煎服,12~30g。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生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