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做大不能忘本:好比早餐店雞蛋布袋要有,油條也要有

早上,突然一場雨,在一個不適宜的時間,來到了一個不適宜的地方。我們這個城市周邊,小麥馬上就要成熟了,卻來了一場雨,對今年的收場無疑有著不小的影響。可惜,現在還只有人工降雨,沒有人工不降雨的,所以只能任憑老天爺下雨了。

這樣的天氣,正好是週末,街上的人不多,多數還主要是忙著去早餐店吃早餐。小編也要去吃早餐,結果同伴一心想吃個雞蛋布袋,說自己之前沒看見過。我們只好從車上下來,開始在一條小巷上找來找去。

企業做大不能忘本:好比早餐店雞蛋布袋要有,油條也要有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還是找到了這家早餐店。可能是附近的居民區太多,早餐店太少了,加上又是一個雨天,所以吃早餐的人特別多,我們只好排隊等待。等待還不算完,我們還得專門有個人去佔座。我這個人,比較胖,佔位置當然是最佳人選,所以我就直接充當了這個角色。匆匆告訴同伴一句話,我吃一碗豆漿、兩根油條就可以了。

誰知道,我正在東張西望之際,同伴大聲喊我,說沒有油條了,問我吃什麼。我看了一下價目表,選了相對便宜的包子。我問老闆為什麼沒油條,老闆說現在忙,顧不上炸油條,如果想吃的話,如要等一會兒,不過可能時間稍長一些,因為想吃雞蛋布袋的人太多了。

企業做大不能忘本:好比早餐店雞蛋布袋要有,油條也要有

被他這麼一說,我留心觀察一下,其實想吃油條的客人可能更多,不少人都是聽說沒有雞蛋布袋,才選擇了可能聽都沒聽過的雞蛋布袋。服務員向他們的解釋是,這個雞蛋布袋好得很,顧客讚不絕口,可以嚐嚐。儘管這樣,有的顧客還是選擇了價格稍低一些的炸菜角和包子。當然,至少六成的顧客無奈之下還是選擇嚐嚐這個雞蛋布袋。

看著人們的表情,我想到了一些不遵守承諾的企業的下場

這家早餐店,做了多久不知道,但是雞蛋布袋的錢估計沒少賺。油條拉成長條狀,往裡面灌一個雞蛋,就成了雞蛋布袋,立馬從1元漲到了6元,錢自然賺得更多。更奇葩的是,還有肉雞蛋布袋,12元一個。在這個消費升級的時代,6元、12元的主食,對大家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是物有所值還是要的。

看到很多顧客吃一半的肉雞蛋布袋,就可以看出他們家的肉雞蛋布袋似乎不受歡迎。這個雞蛋布袋,本來就是雞蛋做餡,非得加上肉,味道如何可想而知。

企業做大不能忘本:好比早餐店雞蛋布袋要有,油條也要有

由這家店我想起了本地的另外一家餐飲企業。他們靠的是便宜的麵食起家,後來做大了不少。結果,產品開始多元化,結果大受歡迎。但是,老闆曾經對外宣稱過,只要自己是老闆,就永遠有機會吃到與小門店一樣的麵食,正是因為這個承諾,這家店才一直紅火著。後來,可能是越做越大了,分店也開了起來,他們就開始慢慢不做與蒼蠅館子一樣的麵食了,或者每次象徵性做幾碗,等需要的顧客確立,就說沒有了,開始給顧客推薦貴一點的麵食。久而久之,這家店的生意越來越差,如今已經消失在人海中。

再後來,才聽說這個店之所以倒下了,就是因為這家店太不守信用了。很多人非常喜歡這家店,就是從那個承諾來的,所以樂意向同伴推薦。現在他們開始不守信用了,大家對他們的店也不再感興趣。

主業永遠不能丟,即使改換戰略,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來路

在市場競爭異常充分的今天,能夠立足靠的是一個好口碑。我們看到很多企業,本來是靠某一個產品起家,但是後來看到人家做其他的掙錢,結果就開始轉行,轉來轉去魂沒有了,就只剩下賺錢的慾望,可惜顧客也慢慢喪失了。

大家還記得曾經的小肥羊嗎,門店遍佈全國,可以說提到火鍋,沒有人會不知道小肥羊。可惜,如今的人們又有多少人知道小肥羊。至少在我們的城市,小肥羊只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品牌,在城市的某個角落,苦苦掙扎、默默無聞。

企業做大不能忘本:好比早餐店雞蛋布袋要有,油條也要有

另外一個不太合適的例子,比如曾經的工商銀行。記得很多年前,宇宙行曾經被評為亞洲最佳電子銀行。本以為他們會把這個優勢堅持下去,結果非常令人失望,其他銀行的網銀都在突飛猛進,宇宙行還在原地踏步走。

面對交行等銀行推出的簡訊驗證碼網銀模式,工行無動於衷,依然在堅持著自己的所謂安全至上、高階至上。一個沒有多少成本的U盾,非得要收費。結果,人家其他銀行,看到其中的商機,開始實行U盾免費策略。等到工商也推出U盾的時候,支付寶、微信早已經滿大街。網銀只是一個備選工具罷了。

企業做大不能忘本:好比早餐店雞蛋布袋要有,油條也要有

更為慘痛的教訓,恐怕來自河南洛陽的春都,自己是做火腿腸的,卻不甘心只做一個屠夫,開始無休止的多元化發展。然而,一個小事件,就讓春都從老大的地位上退了下來。沒過幾年,江湖上已經沒有春都這個品牌,以致於現在復興春都依然是洛陽最大的難題,儘管有著幾百萬人民的期望,可惜起死回生也許永遠只是一個夢。

自己的第一桶金從何而來,千萬不要忘了

很多人吃著碗裡瞧著鍋裡。明明自己已經在自己的行業賺到了第一桶金,但總覺得錢來得太慢,所以一直想辦法進入其他人的行業,把自己當成了喬布斯,能夠那麼成功進入手機行業,並且領軍十幾年。

細細想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恐怕還是我們國家改革開始40多年來,變化太大了。比如,曾經的電冰箱小廠海爾,如今已經成長為家電巨人。曾經的電視機企業海信,都成為多元的家電企業和一家房地產企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所以人們始終認為自己的一個成功,可以在所有行業複製。

企業做大不能忘本:好比早餐店雞蛋布袋要有,油條也要有

剛開始可能還好,但隨著市場越來越發達,人們慢慢發現轉行越來越難,給自己的機會越來越少,焦慮不堪。其實,記著自己的第一桶金從何而來,可能就不會那麼盲動。

要知道,能夠成功跨界的朋友,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李嘉誠可以,喬布斯可以,任正非可以,但是普通如我們可能真的不行。要不,我們人人都是馬雲了,而不是人人都想成為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