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堆積體上的黃聯土林

西昌堆積體上的黃聯土林

西昌堆積體上的黃聯土林

黃聯土林位於四川省涼山西昌,在安寧河左岸的谷坡地帶,因山坡上的黃連樹多而得名,是發育在一套冰水凍融泥石流堆積體之上的地貌景觀。

黃聯土林分佈面積約1300平方米,海拔約1。5千米,氣勢宏大,造型各異,有的酷似遠古城堡,有的又如茫茫森林,有的似倚天長劍,有的如奔馬仰天長嘯,有的如熊貓憨態可掬,有的如群猴攀援嬉戲,有的如獅虎據力相爭,使得原本就風光秀麗的土林趣味盎然。

西昌黃聯土林是經過8000萬年至1億年的滄海桑田和歲月的風颳雨刷而形成的天然傑作,是四川獨一無二的“自然雕塑博物館”。

土林的形狀如雲南石林,質地卻是黃色砂礫岩土。土林頂部的砂粒巖,系膠質鈣結,不易被風化衝刺,故能長久挺立不垮塌,形成氣勢恢宏、奇特壯觀的美景。

土林發育區中的堆積物質主要由安寧河谷左岸的泥石流堆積體組成,堆積物的成分主要由黃褐色的粉土和粉砂質黏土組成,中間夾雜有碎石土層,塊碎石的粒徑為2釐米至10釐米之間,呈稜角狀或次稜角狀的砂岩碎塊。

碎石土層的產狀,展現出來的泥石流堆積扇的產出狀態,順著溝谷向溝口方向呈扇形展布,傾角為6度左右。根據堆積體的物質成分,推測是冰水凍融泥石流。

堆積體呈半膠結狀態,膠結型別為鐵泥質膠結,中間間或夾雜有薄層的礫石層和碎石層,厚度約5釐米左右,呈透鏡狀,微傾下游,傾角小於8度。

堆積體頂部有灰黑色的蓋層,稱為風化殼,主要物質為矽鋁鐵質,這些物質較穩定,不易被淋溶,形成後強度較高,抗風化能力較強。

由於堆積體為半膠結狀態,容易受到雨水的淋濾沖刷,同時由於頂部的蓋層的保護作用,再加上土柱中間的碎石或礫石層起到了類似“箍筋”的作用,保證了土柱的穩定性,這些都為土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其實,在安寧河的河谷兩岸,常常可見到這種山前泥石流堆積體,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堆積體上都能發育成土林,或者發育的土林並不能達到像黃聯關鎮這裡的土林規模。

這是因為土林的形成還與其地貌形態有關,由於堆積體地處斜坡至緩平臺的過渡地帶,這樣的地段常常沖溝發育,溝谷切割較深,為地表水的淋濾作用提供了條件。

透過野外調查發現,在溝谷切割較淺的地方也可以見到土柱的發育,只是這些土柱規模很矮小,形態也很單一。因此不難發現土林的形成與發育與其所處的地貌部位與地貌形態也有著重要的關係。

黃聯土林的形成是在該區區域新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完成的,在構造沉降階段形成了安寧河河谷盆地,接受冰水凍融後形成泥石流以及衝洪積物等物質沉積,形成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然後是抬升,使得泥石流堆積體被切割形成各種形態的裂縫,形成了土林發育的地形地貌。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堆積體在沉積的過程中由於物理作用,土體在收縮的過程中也會形成泥裂等裂縫。

當新構造運動轉入穩定期後,水流便對堆積體進行侵蝕與淋濾,為土林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在黃聯土林的發育過程中,也少不了伴隨著的各種外動力作用,如流水作用、重力作用和物理風化作用等,其中流水作用是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地表水流在地表侵蝕下切形成各種形態的溝谷,這些溝谷縱橫交錯,在原來的堆積體上就形成了士柱、土牆、土屏等地貌形態。另一方面,地表水的淋濾作用與其他的物理風化作用,形成了土林中千姿百態的景觀。

土林形成之後,由於物質的特性,決定了土林的穩定性非常差,遠不能與石林相比。土林的形成還與其環境氣候有關。它需要氣候乾燥,年降雨量不能過大,降雨頻率低,總體上早季長於雨季。

在西昌黃聯關地區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2431小時,乾溼季節分明,雨熱同季,且旱季時間長,空氣乾燥,正好為土林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條件。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土林柱體較高大,不易被破壞,在氣勢上更壯觀。

黃聯土林佔地270多公頃,其中包含40多公頃自然景觀,配套石榴園26公頃,周邊植樹造林綠化形成森林面積200多公頃。

黃聯土林的自然景觀以溝壑斷崖為界,從北向南自然分成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有觀月獅、通天門、山中竹筍、峽關要道、氫彈爆炸、整裝待發等。

第二板塊有雄獅搖頭、雌獅擺尾、八百羅漢、金箍棒、何仙姑、雙蛙戀、觀音菩薩、江山多嬌等。

第三板塊有藍天頂峰、擎天玉柱、天山來客、阿詩瑪、盤龍望日、夫妻柱、長二捆火箭、待發火箭、哈巴狗、銷魂洞等。這三大板塊千姿百態、神形逼真、奇妙無窮,令人流連忘返。

西昌堆積體上的黃聯土林

西昌堆積體上的黃聯土林

西昌堆積體上的黃聯土林

西昌堆積體上的黃聯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