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綜述

烹飪時經過油的調和不僅會保持食物新鮮的口感和營養價值,還可以縮短食物烹飪的時間,改善食物的色澤。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周禮

·天官冢宰》記載:“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麛,膳膏腥;冬行鮮羽,膳膏羶。”

由此

可以看出在古時人們就已經開始用不同的鳥獸來製取動物油,

進行烹飪。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在當今也

有一種鳥,它的名字聽起來就像是油脂,體型較

,尾部呈扇形,腳特別小,身上有許多白色斑點。

它肥胖圓潤的體型從遠處看去就像一個肉球在行走,

曾經是印第安人

“專有”的油脂,

甚至被稱作是

“行走的油包”,它

就是鴞形目,油鴟科的油鴟鳥。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吃素還會胖

作為曾經印第安人長期油脂的重要來源,鴟鳥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使得它渾身充滿了豐富的油脂呢?

透過閱覽相關資料發現

油鴟並不是食肉動物,而是一種素食動物,它們的食譜大多都是果子一類的食物。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按照常理來看,鳥類為了能夠飛起來,一般體型較小,但是

油鴟

的體型卻非常的大,這是因為

油鴟鳥雖然會在夜間長時間的飛行,但是它們的主要活動就是尋找食物,

經過在一晚上的覓食後,

它們就

會直接到它們的洞穴內休息一整個白天。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此外,由於它們沒有天敵,所以並不需要進行大量的運動來使自己逃避天敵的追捕,這也就使它們大大缺少了運動,更進一步導致了脂肪的堆積。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而油鴟鳥吃的果子含有大量的脂肪

是它們肥胖的重要原因,鴟鳥經常吃的三大類水果有

:

樟科、棕櫚科、橄欖科的果子。

樟科植物牛油果就含有大量的脂肪,牛油果脂肪含量大約為

15

%,而大多數水果的脂肪含量基本上不會超過

1%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有些人說牛油果還有減肥的功效,那為什麼鴟鳥反而增脂了呢?

油鴟鳥在尋找食物的過程當中,會大量的覓食牛油果,過多的食用使得鴟鳥體內牛油果熱量的堆積,進而讓鴟鳥身體發胖。此外,棕櫚科的油棕果以及橄欖科橄欖等都是具有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綜上所述,油鴟鳥吃素食卻胖的流油的原因就是它們缺乏運動的同時,覓食了大量含有油脂的果子,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這些脂肪全部積攢到了它的皮下,使它成為了一個用羽毛包裹的肉球。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被盯上的“油包”

印第安人發現在油鴟鳥成長的某個階段,幼鳥不僅在體型方面是大於它的父母,而且它的油脂含量也高於成年的鴟鳥。

而油鴟幼鳥的共性則是沒有殺傷力,不擅長飛行,因此也更便於了印第安人的捕捉。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而油鴟鳥所被煉出的油,沒有特異味道和顏色,並且經過長時間的放置,油脂也不會變質,可以長時間的放置儲存。

油鴟鳥所提煉出的油也不僅僅侷限於用來烹飪食物,還可以用來充當現代的燈泡照明。這或許也成為了它們被用來煉製油脂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一個成年的油鴟鳥被提煉出的油就可以供一個小口之家使用很長的一段時間,因此,每年印第安人都會進行大規模的捕捉鴟鳥煉油,在油鴟鳥洞穴口直接佈置提煉工具,捕捉後進行現場提煉熬油。

甚至有時印第安人為了簡便會將油鴟鳥的屍體綁在棍子的頂部充當燃油,點燃後直接用來照明。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不過捕捉油鴟鳥也並不是毫無難度的,捕捉油鴟有時需要到油鴟生活的洞穴中,油鴟除了有

“行走的油包”外,還有一個可怕的別稱叫做“惡魔”,因為它經常會發出一些高達100

分貝的叫聲,按照正常人聽力的標準來說,

100

120

分貝的聲音是人們所無法忍受的。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這遠遠高於人聽力的舒適範圍,使人感到十分的刺耳,讓人十分的難以忍受,在西班牙語中,鴟鳥的本意為

“哭嚎者”,可以說是與它的特徵很貼切了。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科學家格里芬和菲爾普斯曾對油鴟進行了相關研究發現:

油鴟是靠聲音來判斷食物和障礙物的位置,與蝙蝠躲避障礙物的原理相同,但是兩者發出的聲音訊率則是兩個極端。

因為蝙蝠的超聲波人們是聽不到的,而油鴟的聲音卻能被人耳聽到,並且聲音的分貝幾乎都超過

100

分貝,因此在有極大的可能會使捕捉者的耳朵受到極大的傷害,甚至還會失聰。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不過儘管有著失聰的危險,印第安人也仍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鴟鳥洞穴內捕捉幼年油鴟鳥,提煉油脂以供生活所需。

不會“撞車”的油鴟

油鴟生活在暗淡無光的洞穴中,卻能辨別其中的方向,這特殊的技能引起了科學家的好奇,於是

1799年時

德國自然學家來到了這裡進行探險。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

油鴟在暗處飛行時會發出尖利的叫聲,透過回聲來判斷同類以及障礙物的位置,達到不會“撞車”的效果,於是它又有了新的稱號“帶著雷達的鳥”。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油鴟鳥的這種回聲定位的發現也體現了它在科研方面了的有著很大的科研價值,使它引起了人們廣大的關注。

同時,這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到油鴟鳥公園觀賞這種

“帶雷達的鳥”,逐漸油鴟鳥被列入了保護動物,避免了這個物種的滅絕。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結語

但是由於印第安人採用較為落後的原始捕捉方式,採用棍棒等直接捅落巢穴,大量捕捉幼年的油鴟,使得鴟鳥的數量大幅度的減少,導致對油鴟鳥這一種群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於是禁止捕殺油鴟鳥用來煉油也逐漸成為了人們的共識。

時至當代,鴟鳥在人們生活當中,已經不會當做生活燃料油而被大肆的捕殺,並且鴟鳥也被多個國家列入了法律保護的範圍,例如

委內瑞拉政府在科研團隊的協助下,在卡布裡巖洞建立了一個國家公園。

這種鳥被稱“行走的油包”,它們體型肥胖,常被印第安人捉來熬油

越來越多的保護措施被用來保護像油鴟這一特殊的物種。使用鴟鳥煉油這種特別的傳統制油方法,在將來會逐漸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