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魅力,讓猶太人排隊等候也心甘情願

蒙特利爾市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城市人口中操法語第二多的大都會。蒙特利爾把她的建市初始年定為1642年。在那個年代,先是法國移民,而後是歐州其他國家及非州、亞州等國的移民來到這裡,加上土著的印地安人,使得該市成了一個極富動感活力的多民族聚居城市。蒙特利爾市建在聖勞倫斯河的一個島上,聖勞倫斯河可以說是加拿大東部人民的母親河。在蒙特利爾市有一條很著名的街道叫聖勞倫斯街。在這條街上,有一家同樣著名的餐館叫SCHWARTZ‘S,這是一家猶太人開的燻肉店。這家燻肉店,據說是早年由從波蘭或羅馬尼亞過來的猶太移民所開。這家烤肉店在當地既不佔先機,也不佔主流,但她卻開得很有特色,很有名氣。她的名氣甚至使她成了城市的一個亮點,不僅當地的食客很多,外地來的也不少,很多旅遊方面的雜誌甚至把她列為蒙特利爾市的一個重要景點。於是近處的、遠處的,東方的、西方的,有錢的、沒錢的,喜歡的、不喜歡的(僅是慕名而已),都湧到了這裡,使這裡每天都要出現排隊候餐的盛況。

聖勞倫斯街是一一條很古老的街道,那裡的建築物大多顯得很陳舊,而這家店的店面就更是不起眼了一一僅有一間單開門鋪面。我們第一次去的時候是一月份,這時蒙市的氣溫已在0C以下。外面下著小雪,吹著寒風,我們依然要排隊才能進人,好在排隊的時間不長,很快就進到了裡面。但進去一看卻讓我們有些失望。裡面的店堂實在太小,恐怕不會超過50平方米;設施也很陳舊,照國內的標準看,整個就是一個“蒼蠅館子”的檔次,不過這裡的衛生卻一點都不含糊。

店堂呈長方形一字排開,右手一排應算是服務區域,先是一個較長的展示櫃,裡面存放著多種蔬菜色拉,相當於我們的涼拌素菜,靠牆的一排食品櫃上面,存放著很多醃黃瓜之類的食品,相當於我們的泡菜,顧客在點吃主食之前,可在此先點一些櫃內的東西,用以佐餐或開胃。再往裡是收銀機,靠牆又是一排圖片,上面印有所供應的主食照片,不過可供選擇的品種沒超過十種。上面都標明有編號和價格,即使你是語言不通的人,你憑著指指劃劃肯定也能搞得到吃。再往裡就是一個大烤爐,下面燒著木炭,上面烤著牛排或牛肝,再往上就是一個直通上方的煙囪,客人就是坐在旁邊就餐,也是隻聞肉香而不覺煙燻。要知道,這烤爐也是壁爐,它使室內更加暖意融融。再往裡就是兩個男女衛生間,每間只有一個小小的 蹲位;再往裡只有一個能掛幾件大衣的衣櫥,一到冬天客人進來多時,大家便只好把大衣外套、帽子圍巾之類的東西放在座椅靠背上,使得整個環境顯得更加擁擠。

左手一排應是就餐區域,大多是四人對座的長條餐桌,座位安得很密,通道也很窄,更顯得食客滿座,人氣鼎盛。“跑堂的”大多年歲不小,並且都是清一色男性。他們個個身著潔白的廚師服,頭戴廚師帽,在人堆裡擠來擠去、忙碌穿梭;他們熱情服務,個個笑容滿面、精神抖擻。小店的生意如此之好,員工的收人自然也會高,那精氣神,那喜慶勁兒,不用說全都寫在員工的臉上了。有趣的是,店內竟有幾位老兄在這樣的寒冬季節還穿著短袖,他們真是在那裡摔開膀子掙大錢了。

猶太人的燻肉店其實就是另種形式的快餐食品店。這裡可供選擇的主食也真是簡單得很,除了麵包夾燻肉的三明治食品,還有烤牛排或牛肝,但最出名的當然還要數燻牛肉(客人大多點了這道菜)。這些東西的價格很便宜,也就4~7個加元左右,在當地也就是一-餐漢堡包的價錢。此外,她既是老外們可以接受的主流食品(麵包三明治),又與當今最流行的28漢堡包風味迥然不同。漢堡包大多加有很多乳酪,而這裡就是燻肉或烤肉味,漢堡包配餐的飲料大多是可樂,而這裡的客人大多點的是一種帶甜酸味的櫻桃可樂。店裡做的燻肉,都是選上等牛肉為原料,製作過程也相對複雜。據說是要先將牛肉醃10天以上,然後再燻10 個小時。由於配料用的是祖傳秘方,因此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不過該店做出來的肉的確很香,很嫩,也很鬆軟,嚼在嘴裡感覺它很快就化渣了。只是我們這些中國人吃起來覺得口味有些偏淡,而且也沒多少油氣。用我太太的話來說就是:“不難吃,但也不好吃,硬是當不到我們四川的鍋魁夾滷肉。”其實,用它來和我們家鄉的鍋魁夾滷肉相比,倒是很恰當的,但我們如果真的要在這裡開一-家鍋魁夾滷肉的快餐店,恐怕也很難找到買主,因為老外們肯定喜吃麵包而不喜歡你的鍋魁,喜吃牛肉而勝過豬肉,加之他們的口味偏淡,而我們的偏鹹,他們見不得油葷,更怕肥肉,而我們又離不得油葷,難以拒絕肥肉,即使鍋魁夾滷肉在這裡稱得上風味獨特,但如果不能被當地多數人所接受,那也是難以長期生存下去的。同樣,這家猶太人開的燻肉店要是開在成都,怕也是很難做得如此紅火。

美食的魅力,讓猶太人排隊等候也心甘情願

餐飲業素來競爭激烈。我在這邊看報紙才知道,當地唐人街上的餐館生意並不好做。當地的《華僑新報》有一篇文章曾這樣寫到:“如果你細心觀察,唐人街有些商號經常都在換新的招牌,即是說又換了新的主人。他們說:‘一雞死,。雞鳴’,象徵著唐人街生意難做。”最近又見報載,堪稱世界快餐業霸主的美國麥當勞公司,最近已出現上市交易37年來的首次季度虧損。想當年,麥當勞走出美國是何等的風光,又是何等的受歡迎。報上說:“麥當勞於 1974年在英國倫敦開分店時,許多英國人甚至要排數小時的隊以等待第一次品嚐。 1989年柏林牆拆除不久,麥當勞進人了莫斯科,當時一些俄羅斯人竟然視麥當勞的進人為某種意義上的解放。1994年,麥當勞在科威特開設不用下車就可以購買的視窗時,科威特人在麥當勞店門前排隊的車隊竟然長達7英里。’然而曾幾何時,連麥當勞也要反思和調整自己的經營戰略了。再來看我們國內餐飲業的競爭,也是十分鬧熱:你有你的豪華裝修,我有我的氣派店堂;你有漂亮小姐迎賓,我有光頭小夥攬客;你有你的新款菜品,我有我的稀奇吃法,真是費盡心機,挖空心思,但是到頭來,贏家自然也有,但多數商家又何嘗不是在你方唱罷我登場中艱難博殺的呢?

猶太人的燻肉店,據說已傳了三代,而這家店的生意一直都很紅火。但這麼多年,她既不開分店,也不搞裝修,甚至沒風格。想來,也許第一代猶太老人遠涉重洋來到這裡時,他首先考慮的還是如何靠手藝謀生,當他在這裡找到市場、開啟銷路時,他可能壓根兒就沒想到過要衝出什麼州,走向什麼界。估計在他們心裡,做燻肉的就應當做好燻肉。幾十年下來,不趕新潮,卻能獨樹一幟;雖然-直固守傳統,卻也能跟上時代;樸實無華,卻能聲名遠播;不搞擴張,卻照樣賺得盆滿缽滿。看來找準位子,踏踏實實,做好本行,也一一樣能找到生存發展的良機。猶太人素以生意精明而著稱於世。北美這邊的很多商界巨頭,都是猶太人。做大做強了的暫且不提,像烤肉店這種做小做精的,倒反而讓我們羨慕。當外面的、全球的餐飲同行為競爭而殺得天昏地暗、人仰馬翻時,蒙特利爾的猶太老人卻幾十年如一日地撥弄著他的燻肉。當這位老闆一天下來,照樣坐在壁爐邊計算著收銀機裡流出的淨利潤時,你想想,那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