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葡萄的六“不”模式是是胡說還是新說?

根據我在今年上半年釋出的幾個有關種植葡萄的影片之後,從果友們所回饋的資訊來看,拍磚者眾,認同者寡,果真不幸成為葡萄種植群中的另類,我倒是會在心裡感到些許快意,因為根據往昔經驗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做到\與眾不同就對了。鑑於影片作品時間的限制以及個人語、言表達的非專業,今天採用圖文的方式把我種植葡萄的一些思路和實踐總結成6個“不”並詳細地表述如下,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結果當然也不會設法去拒絕拍磚無數。

種葡萄的六“不”模式是是胡說還是新說?

第一個“不”是:土壤不翻耕。意思是果園裡的土壤不翻耕不開溝,也有人說是“免耕”,意思都是一樣的,實際上是現在已經大把有人在有意而為或無奈而為地這樣做了,我在這裡提出來算不上什麼新意了,其目的是免去了每年種葡萄最累的工作,這一條給我拍磚的人應該不會太多。

第二個“不”是:不除草。意思就是雜草仼長,長得越密越厚越好,如果長得太高影響生產管理時人為壓倒了就好,網上有人說壓草法就是這個意思。目的是到冬季枯死腐爛的野草就是最好的有機肥,能堅持兩三年下來,每年要花大價錢投入的有機肥就免了,與每年節省的除草劑款項實在太少了不在同一個量級,可以忽略不計。這一個做法有大量的葡萄人心中存在著矛盾的抗拒與掙扎,因為面對滿園的雜草,他們的心裡一直髮虛。

第三個“不”是:不清園(用石硫合劑之類的東西進行清園不在此列,而且要加量加強)。意思是每年修剪下來的枝葉掉哪算哪,就地轉化,反正滿地都是雜草,目的是省去了把枯枝落葉掃出園外焚燒的古董操作,況且現在政府禁止焚燒桔杆,如果一定要堅持把枝葉搬出園外深埋的話,建議還是先去醫院檢查一下頭部吧。反對這一做法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葡萄人,給我拍磚的力道不會很強有力。

種葡萄的六“不”模式是是胡說還是新說?

第四個“不”是:不疏花疏果。意思再明白清楚不過了,目的是把大量的活也就是大量的鈔票硬生生地給省下來了。這樣的想法幾乎可以確定把所有的葡萄人都惹怒了,估計吐槽的口水都可以把我淹死上百次,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足夠多的話。畢竟我自己曾經都信誓旦旦地要將精品葡萄進行到底,但很骨感的市場現實是道路兩邊和街頭巷尾四季不斷、價格低廉且乏人問津的大量葡萄,把超市裡價格奇高的同類產品(肯定有人要說同類不同質)烘托得蒼白無力和有價無市,最後也是不得不一折再折。在投入和產出不能成正比的現實中,劣幣就會驅逐良幣,所謂的精品就是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我們的心中知道永遠不能放棄對完美的追求,在仰望星空的時候,更要注意走好腳下的路。

第五個“不”是:不挷枝。意思就是任由枝條亂爬,爬哪算哪,如果架式是採用平棚的話那就很好理解,但是如果採用飛鳥之類架式的話就不那麼好理解和接受了,甚至有些架式不挷枝條就沒法過活,如果你家的葡萄有幸是這種,就把這一條跳過不看也就罷了。本條的目的還是為了省人工(省錢),雖然挷枝、打頂、抹芽不是什麼體力活,卻也是耗時費神的差事。如果一定要對本條做法進行抗議的人,應該去找自家葡萄架的麻煩,而與我的想法關係不大。

第六個“不”是:不避雨。意思也很簡單明瞭,就是不要蓋棚或且扯薄膜之類的東西了。這個做法也有些大逆不道之嫌,其實不然,在不太很久之前,種葡萄就沒有要避雨之說,而後來採取避雨之法的確帶來了葡萄樹病少用藥少的好處,也僅僅是唯一的好處而已,而避雨裁培帶來的毛病我就按下不說了。但是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我說葡萄避雨棚架的投資佔前期投資的90%,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去給葡萄避雨僅僅是為了省下一點農藥費,實在是太不划算了,實踐也證明,就算是在多麼先進高階的大棚裡種葡萄,該用的藥還得照用,誰也不會把定期噴的藥給省了,因為這點藥費太微不足道了,搞不準就會“省”不償失。更何況用現在的技術手段來防治霜黴病已經不算是什麼核心技術了,如果有人不懂,只是因為他不認識懂的人或者懂的人不想告訴他罷了,而這個問題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不是什麼需要攻堅克難的問題。本條擺了那麼多高大上的理由和問題,估計把要反對的人都繞昏了頭,就此打住吧。

假如把上述提到的6個“不”都不折不扣地落實到葡萄的種植生產中去,並且都實現了其中預期的目的,對於種葡萄的人來說是不是有種如釋重負、撥雲見日的感覺呢?如是,不妨放手一試。

種葡萄的六“不”模式是是胡說還是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