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打聯村:辣椒紅竹蓀香

近日,在紫雲自治縣猴場鎮打聯村辣椒種植基地裡,40多個村民在翻地、蓋膜、打窩、澆水、栽苗、蓋土等忙碌著栽種辣椒苗。

“村裡的年輕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我們集中村裡僅有的勞動力,早出晚歸地栽種辣椒,讓辣椒苗早入土、早開花、早結果。”紫雲自治縣稅務局駐打聯村第一書記林汝國說,去年,打聯村種植300畝辣椒,雖然利潤不多,但辣椒種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能為群眾提供就近就業的機會。今年,打聯村擴大辣椒種植規模,全村種植辣椒400餘畝,目前,辣椒苗栽種已基本完畢。

“打聯村的辣椒產業是由村企公司來統籌,以示範帶動的形式提高群眾種植辣椒的積極性,栽種的辣椒苗由鎮企公司統一提供。”林汝國說,產銷對接上,打聯村與安順秀農有限公司合作,生產出來的辣椒由秀農公司保底價收購,其中,紅辣椒每斤1。5元,青辣椒每斤1元。利益聯結上,農戶除獲得土地流轉費,還可優先在村企公司的辣椒基地裡務工,每做工一天獲得80元錢的勞動報酬。

林汝國算了一筆賬,每畝產辣椒3000斤,其中,紅辣椒1000斤賣得1400元,青辣椒2000斤賣得2000元,每畝平均年收入3400元。支出方面,每畝土地流轉費400元、肥料薄膜成本300元、人工2000元,剩餘700元屬村企公司活動資金,用於幫扶貧困戶、支助貧困學生、基礎設施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等。

除種植400畝辣椒外,打聯村還種植了9800平方米(41個大棚)的竹蓀,實現了坡上辣椒紅,棚內竹蓀香。

記者走進打聯村打聯組、平土組看到,山坳裡搭建著不少種植著竹蓀的大棚,打聯村負責竹蓀種植管理的村民趙仕江,帶記者隨意進入一個大棚,輕輕揭開蓋在廂床上的松毛(松樹),一廂床上生長著不少大小不一的菌包。

“待菌包長大開出的花朵就是竹蓀,開出的竹蓀要及時採摘,要不然會變質。以菌包的長勢情況看,預計六月中旬就有竹蓀採摘了。”趙仕江說,為保證竹蓀品質,採摘的新鮮竹蓀要麼及時銷售,要麼烘乾存放。

林汝國說,村企公司吸納50戶貧困戶參與竹蓀種植,貧困戶利用每戶產業到戶自建扶貧資金2萬元入股村企公司,頭3年固定分到6%至7。5%的紅利。掌握竹蓀種植技術的村民趙仕江和劉年松,每人投入1萬元入股村公司種植竹蓀。按照協議,兩人負責竹蓀種植技術和生產管理,與村企公司共同承擔風險。

竹蓀採摘銷售後,利潤的三分之一歸趙仕江、劉年松兩人,利潤的三分之二歸村企公司。屬村企公司的部分利潤,用於入股貧困戶的分紅、土地流轉費、村民在竹蓀種植基地的務工費等。

“種植竹蓀產業重在管理,包括大棚內的溼度、溫度、光線明暗度、以及防毒、注水等。”趙仕江說,今年,41個大棚共種植竹蓀菌種8萬瓶,花費16萬元。正常情況下,只要管理細心,1000瓶竹蓀菌種最少能產80斤幹竹蓀,現市場上的幹竹蓀加工在260至300元1斤,利潤相當可觀。

“竹蓀產業,也是一個勞動用工密集型產業,從搭建大棚種植竹蓀到現在,已經支付了20萬元的人工費。今年,打聯村還種植了2000畝雜交構樹,透過貧困戶入股村公司獲得紅利和就近就業,讓貧困群眾獲得了多重收入。”對於打聯村如期實現脫貧林汝國信心滿滿。

編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