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如何挑選茶葉?

清明時節,正是茶葉採收的季節,也是一年當中人們挑選茶葉的第一波熱潮,不過,你當真知道如何挑選茶葉嗎?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如何挑選茶葉?

很多朋友說,為什麼茶葉看著都差不多,品質和價格卻天壤之別呢?所謂隔行如隔山,外行人確實挑花眼也難懂箇中秘密。試問,你買零食、衣服、數碼產品或者其他日常用品,你也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嗎?不會,因為,資訊是對稱的。

越成熟的行業越繁榮,因為人們有足夠的辨別能力,資訊對稱,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作為行內人,小編覺得茶葉是個“需要被教育”的行業,作為消費者,人們認為茶葉是個“水很深”的行業,這對茶行業來說,無論商家消費者,其實都是不利的。

言歸正傳,人們怎樣才能淘到真正的好茶呢?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如何挑選茶葉?

第一、食品安全第一原則

茶葉如同汽車,一切的前提安全。沒有食品安全,其它都無從談起,食品安全具有一票否決權。

當然,市面上大部分茶葉產品都是安全的,但是,安全沒有上限,只有底線,農殘越少越好。從生產的角度來講,原料安全是茶葉安全最核心的因素,除了雲南古樹普洱茶外,幾乎所有其他茶葉都是臺地茶的種植方式,就像大規模養殖場和種植園,用藥是避免不了的,但用什麼藥用多少量,不同廠家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因此,對於其它茶來說,人們應該優先選擇透過有機或者綠色食品認證的產品。而古樹普洱茶由於植株高大稀疏、生態環境原始等原因,是目前所知幾乎不打藥不施肥的一類茶。在小編看來,除了雲南古樹普洱,所有茶都是其它茶。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如何挑選茶葉?

鑑於當前的食品安全現狀,人們應該透過個人寶貴的選擇權提高對於食品安全的標準,倒逼行業規範自律,彌補監管側的不足,避免劣茶橫行,好茶無容身之地的怪像。同安全一樣重要的是,和其它食品尤其是農產品類似,原生態的茶葉不僅是安全的,從生產加工的角度來說,也會有更高的品質。

第二、優先選擇春茶。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茶經過秋收冬藏,採摘間隔最長,沒有雨熱的拔苗助長,內含物資積累最為豐富,而且,春茶生長期間,害蟲正處於休眠期,農藥的使用是最少的,茶葉的安全性也最高,所以,無論安全性還是品質,春茶絕對是一年當中當仁不讓的最好的茶葉。

尤其是綠茶,人們喜歡明前茶,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行外人很難辨別春茶、夏茶、秋茶的區別,而產品包裝上的日期是最容易造假的地方,一般消費者也不可能在春茶季一次性採買全年的量。從本質上講,春茶香高味濃韻足,而夏秋茶相對香弱薄淡偏澀,建議找同一品牌不同季節的產品細細品味其中區別,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第三、品牌、商譽、熟人。

大品牌的產品不一定是最好的,確是相對可靠的,這是因為大品牌犯錯的機會成本是最高的。如果你是茶葉小白,雖然有品牌溢價,起碼品質比較讓人放心,一分價格一分貨。況且,大品牌也有價效比的產品,

拋去成見,其實熟人也是比較可靠的渠道。前段時間網上曾經熱烈討論電商“殺熟”的現象,不可否認,可能存在,不過對於理性的大多數人來講,商譽的代價會讓他們不敢“殺熟”,熟人也是同理,尤其是對於購買頻次較高的茶葉來說,得不償失。如果你同熟悉的人找茶,且不說優惠幅度,至少不會高價買假貨。

第四、絕知此事要躬行。

正如前文所講,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如果你是內行人,基本上不會被忽悠,因為你懂行。所以,如果你是行外人同時又喜歡喝茶,準備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吧,從理論上學習茶葉知識,從喝茶實踐當中比對總結,正所謂久病成醫,長飲成行家,把自己喝成一個內行人。

如果有條件,最好到茶葉產區實地考察一番,所有的行業內幕洞若觀火,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另外,高山雲霧出好茶,茶葉生長的地方往往是人間仙境,一邊看茶,一邊旅遊,豈不快哉。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如何挑選茶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水深,如果你會游泳,又何懼風高浪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