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有20萬房貸24萬,已經還了5年,應該拿來還房貸嗎?

財務自由通常是說一種人們不需要為了生活的開銷而努力賺錢的狀態,也就是一個人的被動收入能夠滿足日常所需要求。生活中人們往往都在追尋這樣的狀態,但現實並不理想,想要達到財務自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情,需要有多方面的條件才可以。但如果真有機會達到這樣的要求,那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無憂無慮了,哪怕自己賦閒在家,什麼事情也不用做,就能滿足生活的各種要求。所以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出現,那便是被動收入不如工資收入高,但卻能給人生活更加輕鬆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手裡有20萬房貸24萬,已經還了5年,應該拿來還房貸嗎?

一位朋友在一線城市工作,每個月的月薪能達到3萬多元,但是他卻總是時常向我傾訴,說他對於生活十分焦躁,並沒有多少安全感。另一位朋友在老家生活,在老家月收入不到1萬元,總覺得十分舒坦。雖然消費方面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但我們拋除掉它,也不影響對事情進行分析,從資金來源的劃分比例方面就可窺知一二。第一位朋友所從事的是熱門行業,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在生活中並沒有多少時間用於投資理財,收入都是工作方面所帶來的。而另一位不一樣,雖然工資並不算高,但是空閒時間比較多,所以總會選擇一些理財產品,也能給自己帶來不錯的收益。同時家裡還有一套房子在收租,並沒有太大經濟壓力。

手裡有20萬房貸24萬,已經還了5年,應該拿來還房貸嗎?

第二位朋友的狀態,我認為也可以稱之為半財務自由了吧。不工作雖然滿足不了生活要求,但至少也能帶來比較可觀的收入。第一位朋友雖然月薪比較高,但是如果不工作,那將分文不入。我認為這是產生焦慮的根源。

買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因為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透過買房所帶來的開銷實在太大,往往需要自己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因此選擇貸款是不得已的一種方式,當然也是最適合當下形勢的方式。揹負債務總是會給人不好的感覺,在還房貸方面,很多人總是想著能儘早還完更好,所謂無債一身輕嘛,但事實上根據一些經濟方面的計算,不同的貸款方式下,這樣提前還款的方法或許並不是最合算的。手裡有20萬房貸,24萬,還了5年後,還應該提前還款嗎?其實我認為提前還款可以考慮,但並不值得把這麼多錢全部投入到裡面。

手裡有20萬房貸24萬,已經還了5年,應該拿來還房貸嗎?

我們所熟知的還款方式普遍有兩種等額本息和等額本金。等額本息每個月的還款額度是一樣的,因此不管是早是晚都沒有太大區別,等額本金的話是每月遞減的。如果在前期還了,那麼後期自己的經濟壓力會小很多。所以即使自己有足夠的錢,也沒有必要全部還上,因為我們還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隨著社會發展,貨幣往往是在貶值的方向走下去的。

手裡有20萬房貸24萬,已經還了5年,應該拿來還房貸嗎?

不管是哪種方法,都要考慮到是否合算再進行選擇,不要僅僅想著全部還完之後自己就輕鬆了。這是比較片面的一種思考方式。我們可以選擇把這部分錢用於理財方面,選擇一些風險低的產品,哪怕收益率比較低,也能得到不少收益。這不比提前全部還上,要好得多嗎?但是很多人更加註重的是心理上的感受,所以提前把款全部還完也無可厚非,這樣更有利於接下來的生活。

手裡有20萬房貸24萬,已經還了5年,應該拿來還房貸嗎?

一位有名的慈善家,從1983年捐款至今,累計將自己的資產捐款80億之多,但是當人們問及是否願意給員工加工資時,他表示了拒絕,因為他認為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自己的公司如果貿然漲薪,一定會對其他公司產生不利的影響,會讓自己公司的員工增多,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而華為老總任正非則表示,要敢於漲工資。這樣一方面能吸引人才,其次在公司體制之下,員工的創作積極性,改革勇氣也會更大,更能帶動企業的發展。對於這兩種說法,雖說是針對是否漲工資,但我認為面向的人群不同,所以並沒有孰對孰錯之分。

手裡有20萬房貸24萬,已經還了5年,應該拿來還房貸嗎?

他所說的漲薪主要是面對全體工人而言,在基本工資的基礎上實現漲工資。這樣對於整個市場的發展來說,肯定是有所損害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公司從薪水方面吸引更多人才,但是會不利於整個市場的發展,同時如果自己的公司並不能有好的效果,遭遇虧損還給員工漲薪,這不就背道而馳了嗎?而任正非所說的漲薪主要是針對那些工作有作為的員工來說的,當然華為公司的底薪也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但是這些員工的能力也配得上這樣的薪水。透過對一些員工有特殊表現來增加薪水,能很大程度上帶動積極性,為公司帶來更多成果。

手裡有20萬房貸24萬,已經還了5年,應該拿來還房貸嗎?

從整個市場來說,上漲公司整體的薪水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但是對於有特殊表現的員工而言,上漲薪水是一種應得的獎勵。同時也能增強企業的品牌與形象,吸引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