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文 、圖 / 周建苗

元旦期間,在大嶺埔沒有看到梅海,有人說坪上石內河有梅海,可能已梅花已開放了,距離這兒並不遠,我便想著抽空過去看看。畢竟,來一次揭西不容易。開了導航,我便那兒趕。

其實,在潮汕賞梅也是需要緣分的。潮汕的梅花,一般在冬春交接期間開花,由於氣候變幻的原因,並不能確定梅花在哪一天開放,僅有一個大約時間。以前去大坪善德梅園,也碰不到梅花開放,很為遺憾。我期盼著坪上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景。畢竟,已是多年未見梅花盛開了。

順著大溪至坪上的公路一直開,一直開至進入池河公路,往河婆方向不遠處,在交叉路口,便有一條沿坪上內河的水泥大道,我們左拐進去,又沿著水泥大道開著。第一次來,也不知道目的地是否正確,蜿蜒的道路深入山裡,有些擔心開錯方向了。見到有不少車輛往前開,我跟了上去。沒想到開至不遠,便見到路邊停著不少車輛,見有一車位,我便掉頭將車停路邊,步行了。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行至前面,我便見到一個很為特色仿古木結構的大門,門前的大石上刻著紅色“梅溪尋古、千年欖樹”,這可能是坪上梅園了。由於不確定,我向前面的路人詢問,坪上梅海是從這兒進去嗎?那人搖著頭說,他也是剛來的,不是很清楚。我們順著大門進去,便見到了山道,沿著山道走沒多遠,便見到了一大片的梅林,心中豁然開朗了。

這片梅林的面積很大,一邊靠山,一邊靠石內河,遠遠地望不到盡頭。冬天的石內河的水已乾枯,河床裸露著沙子和怪石,有一臺大型機器在河床上作業,隆轟轟的聲音很噪雜,是梅園景點完善建設吧!河邊圍著卵石壘成的石牆,石牆的上面每隔一段距離便留著一個小花圃,上面植上了花草,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通往梅林的小道,由就地取材用鵝卵石鋪成;靠山一邊的道邊,每隔一段路,便擺放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有青蛙、烏龜、球、蛇等,石頭上塗上了鮮豔的卡通顏色,看著憨態可掬,趣味盎然,看來這園林景觀設計有特色。走著走著,心便變得溫暖起來了。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石內河由於地處深山,群巒疊翠,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河邊大樹頗多,河床怪石嶙峋,河水清澈如泉,是天然的氧吧,其漂流已成為潮汕網紅的旅遊景點,也為梅園旅遊增色不少。這不,我們順著鵝卵石的鋪就的小道,緩緩而行,便見到了跨過溝壑的石拱橋。石拱橋的橋面、橋樑、橋柱、溝岸等,都用原生態的鵝卵石和水泥建成,上面掛著鐵索,人於上面,仿如從遠古走來,不少遊客流連於高起的橋樑拍照,定格亮麗風采。從石拱橋過去,便進入梅園了。有點遺憾的是,梅花並未盛開,未能看到鋪天蓋地的花海。

梅林處於四面環山的山谷平窪地,也即是山裡人家的田地,連成一片,有好幾千畝,頗為壯觀。梅園裡面建有一條鵝卵石小道,從山谷的這一邊,可以走到山谷的另一邊,橫穿整片梅林,方便遊客賞梅。遊客可以在幽雅的小道,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享受生活中的那份緩慢時光,獨得浮生半日閒。梅樹很古老,都為幾十年以上的老梅樹,疏枝傲立,墨韻活現,青山藍天,漫山遍野,蔚為壯觀。古往今來,梅花為不少文人墨客所鍾愛,痴迷於“疏枝傲骨、清雅花色”的淡雅風骨,宋代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蘊味深長。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潮汕地處亞熱帶,氣候宜人,群山環抱,土壤多沙,為喜溫好溼的青梅,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其栽培歷史悠久。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出版的《普寧縣誌》第九捲土產篇“果之屬”中就有“普寧梅”的文字記載,這是“普寧青梅”名稱的歷史源頭,素有“青梅之鄉”美稱。青梅是不少山區鄉村的主要經濟農產品,其相關產品梅汁、青梅酒、蜜梅、話梅、梅乾、梅糕、梅餅等,國內外聞名。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政策頒發,梅花鄉村旅遊也吸引著國內外不少遊客,也為鄉村經濟發展增加了的經濟創收。賞梅,瞭解鄉村,親近自然,喝梅酒,以及購買以梅為主要原料的其它產品,既有詩情,又有美味,可謂一舉多得!我是潮汕人,也為梅花的那片美景,所吸引,所迷戀,所流連。

美,來自於發現。山裡鄉村,有不少粗獷原始的美景,都缺少發現。久居於鄉村之人,習以為常,見慣不奇,在城裡人返璞歸真的眼中,便為一方美景,每一處都能觸都充滿著新奇,觸及心中的那片溫軟。坪上梅海,原始天然,鄉村農家氣息十分濃。漫山遍野的梅樹,不用濃筆點綴,便是一幅極美極拙的風景畫,人行走於其中,便有如進入畫境,到處充滿著詩情畫意。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梅林之下,疏鬆的肥沃土地,都是附近鄉村村民種植的青菜,有包菜、天津青、蘿蔔、生菜、春菜等,儼然像是梅林下的農村菜地。村落的村民,也於村中勞作著,從附近的溝渠之中舀水,用尿桶挑至自家的地裡,澆菜;也有於地裡,用鋤頭翻土,播種著新的菜苗;還有不少鄉村老人,在地裡挑菜、摘菜……梅林下,都是農村農民忙碌的影子,偶爾還可看到有幾隻雞,於地裡走來走去,悠閒怡然的農家寫照,直入心頭,倍感親切。四面八方擁來的遊客,在梅林下四處走著,欣賞著拍照著,親距離感覺農村繁忙的氣息,樹下人影交織,靜與動,閒與忙,城與村,相映成趣。村中自家的田地,形成一方聞名的旅遊景點,這也是走過了許多旅遊勝地、經驗豐富的人,難得一見的。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我們穿梭在梅林中,雖然沒有看到“花海白似雪,暗香襲人來”的景物,倒也有了一種世外桃源閒然。幾公里的小道,也在腳下的慢步之中,不知不覺中走至盡頭。沒想到的是,前面僅有一小山,有一條連線的石階。我們順著石階而上,站於小山居高臨下而望,路過梅園的美景一收眼底,美不勝收。近處小山,像極了一個小型公園,園成有一條長走廓,一山亭,幾塊巨石,路面為卵石鋪成,周圍還植有綠色花圃,種有山上青翠的芒萁草,綠意盎然。廓、亭都為木質建造,亭中設有幾隻仿古木石凳、石床,旁邊有一棵傳說中的千年橄欖對,枝繁葉茂,亭下陰涼,景色宜人。此時此景,要是在這兒擺上一茶盤,約三五好友,品茶論古今,人生在此清歡又何求?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小山不大,我們翻過山,便至了另一頭,那是一個沙土鋪成的空闊場面,像是停車場。靠小山的一面,有一面全部用鵝卵石壘成的長牆,開著窗,格外引人注目,獨具山區特色,又極具地方風情,可能這便是梅園的一種標誌吧!鵝卵石牆的上面,還掛著菜筐、蓑衣、牛犁、田筢等,都為難得一見的鄉間農具,上面刻有“歲月”兩個大紅色,有著懷古的情結,又令人感到新鮮。不少遊客見了,都爭相往前拍照留念,站於“歲月”牆景前,留下意義深長的記憶。

再往前,便是潭角村了。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村落依山而建,梅林環抱,門前、屋後、溪邊、山道旁,都是梅影。村前一條環繞村道,一方通向山頂,一方通向村外,盤旋圍線著河內河、梅林。我們沿著山的方向而行,遠遠地望見有一個梅林之後,有一個像“富士山”的山峰,襯托於後面,山巒梅海尖峰,如一幅美麗的墨染畫,美侖美奐。我不禁吟出一首詩《坪上梅林》:

綠水青山峰出獨,梅園菜地景披蔭。

鄉村陋室人無在,隱畫幽林眾有尋。

村前路邊,左右有溝渠,各有清清山泉水流淌著,一群鴨子在清流中嬉戲,童年的夢中景象,格外清晰。有幾個村人,挑著尿桶,在梅林下的菜地裡忙碌著,旁邊有一個孩子,蹲在梅下,看著母親在田地裡勞作著。遠處古樸的潮汕民居,以及新建的樓房,襯托在梅林之後,有幾縷嫋嫋的炊煙,從梅林古居中升騰,到處呈現著靜謐安詳的人間煙火氣息,又富有詩意。我駐足眺望,迷戀了。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順前村道往山走,我們不禁來到了大王古廟。古廟住于山腳路邊,上山的人便可見到,廟旁有一棵茂密的大榕樹,為典型的潮汕神廟建築,較為簡樸,內部牆面、梁木等已佈滿了煙火繚繞、歲悠久的烏黑色,也不知是什麼年代建的。我們進廟於蒲團前跪拜,祈求保佑平安。再往前,便是上山道,遠遠望去,山道很長,山上也有梅樹,是“山外有梅,梅外有山”的景象吧!由於天色已晚,我們望山興嘆,只能返回了。

坪上梅海,含苞欲放

從梅林出來,我有些依依不捨。我不禁想像著,至了梅花綻放的時節,漫山遍野一片潔白,接地連天,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清香,偶有輕風吹送,花瓣隨風飄舞,鄉村、溪流、清水、梅花、青山、藍天、白雲、炊煙……那該是一幅多麼美的山村畫卷啊!可能是“未見梅花心不死”吧,我想著那一方美景,有空還是再過來看看吧!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摘編,只認可一種轉載模式:分享方式。法律顧問王文林律師。歡迎關注“人在潮汕文字坊”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