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活到142歲,除了《千金方》,他還是醫德奠基人

孫思邈是一代藥王,他一生致力於研究醫道,救人無數;他留下的《千金方》千古流芳。

孫思邈小時候身體並不好,為了治病耗盡家財。後來他精研藥理,調理身心,活到了142歲才無疾而終。

藥王孫思邈活到142歲,除了《千金方》,他還是醫德奠基人

1、以德養性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與孫思邈初遇在光德坊官舍。孫思邈時年92歲,但耳聰目明,完全不像一個90多歲的老人。

盧照鄰的《病梨樹賦(並序)》中描述道:時有處士孫君思邈居之……自雲開皇辛丑歲生,今年九十二矣……共語周齊間事,歷歷如眼見,以此參之,不啻百歲人也。然猶視聽不衰,神形甚茂,可謂聰明博達不死者矣。

那時候,孫思邈是唐高宗的侍從御醫,而盧照鄰卻因患有麻風病而辭官,後來又被武三思等陷害,飽受牢獄之苦。就在他氣息奄奄低地等死之際,孫思邈像一道光照進了他的生活。

藥王孫思邈活到142歲,除了《千金方》,他還是醫德奠基人

有一次,盧照鄰向他請教修身養性之道,孫思邈答曰:“修身養性必先自慎,慎以畏為本……從道家而言,首先是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侮於遠。”

這段話歸納起來的意思是:心中常懷敬畏之心,就不怕麻煩找上門。在小的地方謹慎,就不怕大的挫折。對眼前的事情心懷敬畏,就能遠離憂患。懂得了這個道理,也就明白了世事。

孫思邈說的這段話,是針對盧照鄰說的。因為盧照鄰當時因為仕途失意,而且身患重疾,被人陷害,已是身心俱疲。

孫思邈是在告訴盧照鄰心病還需心藥醫,修身養性首先要養心。只有心胸豁達,對天地之道有敬畏之心,遵循天地之道,才能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這雖然是修身養性之道,其實也是養生之道。

2、以德養生

孫思邈雖然被稱為藥王,卻從不用動物入藥,什麼蜈蚣、蠍子在他的藥方裡都看不到。

藥王孫思邈活到142歲,除了《千金方》,他還是醫德奠基人

古中醫學臨床經典四大名著 備急千金要方千金藥方孫思邈全集千金翼方譯註

檢視

他在《備急千金要方》裡寫道:“雖然人們都說牲畜沒有人貴重,但是他們都一樣地愛惜生命。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救你的命,是所有有生命的物體所共同憎惡的,更何況是人呢!殺害牲畜的生命來救人的生命,那麼,離開“生”的大道就更遠了。”

孫思邈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不能傷害,否則有違天道。這也跟他的養生之道互相吻合。

3、以德待人

孫思邈的醫術確實曠古絕今,但是他把《大醫精誠》放在《千金方》的重要位置,成為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這才是他對世界醫學最大貢獻。

藥王孫思邈活到142歲,除了《千金方》,他還是醫德奠基人

大醫精誠:孫思邈傳

檢視

孫思邈認為,每個醫生都應當“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對待來求醫的病人一視同仁,“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上至皇親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論親疏遠近,全都應當傾力相救。

他認為人命貴重如千金,所以才把他的著作定名為《千金方》。

孫思邈的一生都在無私助人,他也在被救者的感恩中收穫著快樂。

4、洞明世事

孫思邈在給盧照鄰看病時,二人經常在一起談天論地。

有一次,盧照鄰問孫思邈什麼樣的醫生才是好醫生,孫思邈答道:“膽要大,心要細;智要圓,行要方。”

藥王孫思邈活到142歲,除了《千金方》,他還是醫德奠基人

並解釋說:膽子要像雄赳赳的武夫;要時刻保持警惕和清醒,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是小心;遇事要靈活機動,不能優柔寡斷,這就是智者的圓通;做事情不能貪名奪利,心中要坦蕩如天地。

如果把這樣一條好醫生的標準,作為衡量一個人為人的標準,也非常適用。

孫思邈通達世事,心態平和。一生以德養性,以德養生,以德待人。他的思想,至今深深影響著我們。

文章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