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非遺紀行」永泰蔥餅:270℃的“舌尖非遺”

01:54

新華網福州5月19日電(肖和勇 蔣巧玲 陳醉)林金蓮一天的工作,是從清晨四五點開始。趕早去市場買蔥、買肉,回到店裡起灶、揉麵,然後做餅、貼爐,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多。

做蔥餅是個體力活,林金蓮堅持了26年。每天,她的小門店能賣出4000多個蔥餅,其間,勞作後的腰痠背痛和挑動食客味蕾的滿足感,填滿了她的一天。

永泰蔥餅又稱永泰蔥肉餅,是當地有名的傳統美食之一。其產生的年代無法考證,但物廉味美的特色,讓它在樸素的民間生活裡,流傳了一代又一代。2018年,永泰蔥餅製作技藝成功申報為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

林金蓮的祖輩,曾以做光餅謀生,但到了父親這一輩就斷檔了。上個世紀90年代,林金蓮從企業下崗,迫於生計,重新做起了餅。經多年反覆烤制,林金蓮的蔥餅製作技藝日臻成熟,做出來的蔥餅供不應求。高峰時期,食客們常常在店門口排起長隊,等待蔥餅出爐。

蔥餅味美,但製作蔥餅的食材卻極為普通,主要是麵粉、香蔥、豬肉和芝麻。這幾種食材組合在一起,貼在270℃的烤爐內壁,被爐火逼出香氣,沁人心脾。特別是剛出爐的蔥餅,表皮焦黃,酥脆無比,咬一口,蔥香和肉香便留在唇齒之間,回味無窮。

「八閩非遺紀行」永泰蔥餅:270℃的“舌尖非遺”

剛出爐的蔥餅。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八閩非遺紀行」永泰蔥餅:270℃的“舌尖非遺”

包蔥餅。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八閩非遺紀行」永泰蔥餅:270℃的“舌尖非遺”

林金蓮將包好的蔥餅底部鋪上一層芝麻。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八閩非遺紀行」永泰蔥餅:270℃的“舌尖非遺”

林金蓮在貼爐,爐內溫度高,速度必須快,否則容易被燙傷。 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八閩非遺紀行」永泰蔥餅:270℃的“舌尖非遺”

爐壁上的蔥餅顏色漸變。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八閩非遺紀行」永泰蔥餅:270℃的“舌尖非遺”

每天早上,林金蓮都要去市場買蔥,回來後撿蔥、洗蔥。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八閩非遺紀行」永泰蔥餅:270℃的“舌尖非遺”

在林金蓮貼爐的間隙,店員將其揉好的麵糰切條,準備分成劑子。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八閩非遺紀行」永泰蔥餅:270℃的“舌尖非遺”

捏劑子。新華網 蔣巧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