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來源: |太原道 ID:tydaocom」

每日路過教委口路邊的碗託攤上總是圍著三三五五的人,子承父業的賣碗託小夥子右手拿起光滑瑩潤的碗託重重地翻扣在左手的碗裡“啪”一聲後,拿起黑柄水果刀左三下右三下,轉眼間碗託就被劃成好多菱形小塊,放下刀子拿起勺子從那個黑陶瓷罐裡舀出一勺蒜湯轉圈均勻地灑在碗託上,遞給顧客,整個動作一氣呵成,連貫自然,讓人不禁駐足欣賞。

保德碗託是用精細的蕎麥麵製作而成,據說中國是最早種植蕎麥的國家,農書中關於蕎麥最為確切的記載則首見於《四時纂要》和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這兩部書都是唐代出版的。同時蕎麥在這一時期的相關詩文也累累提及。因此,一般認為蕎麥是在唐代開始普及的。

生在保德,長在保德,貧瘠給這片土地打上了烙印,“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清朝末年中國人的幾次為生計而發生的大遷徙中,山東人闖關東,南方人下南洋,山西人則是走西口,到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區尋求新的出路。像候鳥一樣的保德人西口之路走了三四代,但貧瘠的土地依舊沒有多大起色。春天干旱少雨,等一聲驚雷過後一場大雨瓢潑而至,雨過天晴,窮怕了的保德人湧到各個山頭,趁著保墒雨補空填閒,將大把大把的蕎麥籽灑到了溝溝壑壑裡,凡有耕地處就有就有了蕎麥地,蕎麥就成了保德人的救命糧,成了保德人的聖物。

在保德凡有人煙處就有碗託,這話說的絕不誇張,在保德你看吧村村都有賣碗託的,經濟貧困的年代賣碗託可以給家庭增加不少收入。碗託老少咸宜,又能當零食亦可做主食,最主要的是價錢不貴,人們花不了多少錢就可以吃到美味,碗託還是與油糕粉湯一起款待客人的上等茶飯。

小時候跟媽媽去鋤地經常經過一大片一大片的蕎麥地,正值夏季蕎麥花開得滿地都是,炫白炫白的,媽媽讓我們猜謎語:紅杆綠葉開白花結黑籽的是什麼?打一常見植物。我們姐弟三往地裡一看就知道是蕎麥了,直到現在我還記著謎語也記住了蕎麥的樣子。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蕎麥苗可以算上我見過最漂亮的莊稼了,淡紅色的細杆立挺挺的,長到二三十釐米高便伸出許多的枝枝叉叉,嫩綠嫩綠的葉就從枝杈間探出頭來,揚花時,雪白雪白的花瓣開得肆無忌憚,染白了整個山頭,絢爛成河。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蕎麥花期長,花香,還是蜜源,開花時節蜂圍蝶舞好不熱鬧。花謝後幾天後便有籽結出來,不久這些三角稜形的籽由綠變黑,新打的蕎麥籽褪了黑皮之後晶瑩剔透,稍微帶點烏青,不像糧食反倒像一顆顆鑽石熠熠生輝。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蕎麥褪下的皮是很好的枕頭芯,媽媽縫幾個枕頭套,裝上蕎麥皮,新蕎麥皮的清香透過枕頭套飄散在幽靜的夜裡覺也睡得格外香甜。

用蕎麥麵做的碗託,那才叫美味呢!

保德碗託是小吃一絕,顧名思義就是用碗做出來形狀像碗一樣的麵食,有肉碗託素碗託之別,做碗託是需要極高的技術的,將面和起再慢慢用水羼開,化成糊放碗裡蒸,這糊不能稠了,稠了做出來的碗託硬硬的如同嚼蠟;也不能清了,清了做出來的碗託軟軟的沒有骨力,吃起來也棉糊糊的,不爽口。雖然做碗託過程一樣,但手法不同做出來的碗託口感就不同,保德縣那麼多的碗託沒有相同味道的兩家。蒸碗託時做好了直接拿出來涼了的是素碗託,快熟時撒一層肉進去,一出鍋就被放保溫箱裡的是肉碗託。

素碗託是賓客宴席上必備的菜品,可冷可熱,可煎可炒,吃法多樣,是保德人最念念不忘的美味,出門久了的人一提碗託就會流哈喇子。他們在外地吃不到像保德碗託這樣的美味,只有保德這一方水土才能做出那麼勁道軟滑溫潤細膩的碗託來,說也奇怪就連毗鄰而居的府谷也做不出這樣的碗託,好多府谷人天天開車到保德吃碗託。

保德碗託攤遍佈保德府谷的大街小巷,“趙老漢碗託,批發,一塊一個”小喇叭裡的叫賣聲經常出沒於各個市場各個小區,素碗託常常是豎列著碼在鋪著白色籠布的盤子裡,一列一列白皙瑩潤,晶瑩剔透,吸人眼球,最主要的是它的韌性,用保德人的話說就是“軟顫軟顫”的,柔韌性很好,吃起來卻是勁道爽滑,教委口志全的碗託就是以“韌”出名,據說碗託高高舉起重重摔進另一隻手拿著的碗裡,“啪”的響聲穿梭於教委和電影院之間,甚至於花園各洞都能聽見,當然這有些誇張,不過足以說明碗託的韌性。這是與柳林碗託最大區別之處,柳林碗託偏黑,偏硬,是用粗蕎麥麵做成的而且還是薄薄的一層,硬硬的,不耐摔,不細膩,如果沒有好的辣椒油蘸料柳林碗託真的是難以下嚥。晉中地區也有類似的碗託,只不過當地人稱之為灌腸,很多都是白麵做的味道與保德碗託不可同日而語。忻州定襄有蒸肉,初到忻州人們說蒸肉和碗託差不多,我只嚐了一個,再不想吃第二個,調味品放太多,又感覺膩膩的,怎麼吃都不如保德碗託爽口。

保德素碗託初吃感覺一般,但吃後它的味道瀰漫在嘴裡讓你久久回味,碗託好吃醋蒜湯也很重要。上好的醋蒜最重要的是選鹽,要用好的無雜質的粗鹽鐵鍋炒熟,然後用不新不老的蒜,搗蒜時加入鹽和適量乾薑粉、熟黃油,水必須用涼開水用於稀釋醋,製作手法很關鍵。我吃過鐵板煎碗託,吃過燙碗託,吃過炒碗託,也曾因為嘴饞直接掰一塊素碗託不沾醋蒜吃,淡淡的鹹味,細膩的口感,勁道爽滑的體驗,無論怎麼吃都讓人回味無窮啊!

汽車站門口每天早上有專門賣碗託的,保德人出門也不忘給遠在他鄉的親人們帶上一袋碗託,總覺得只有碗託才能代表保德,才能解他們的思鄉之情。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素碗託涼的好吃,肉碗託熱的好吃。最出名的肉碗託就數二道街的梁勇碗託,河濱市場的鳳英碗託,教育局口的志全碗託,每天一到時間幾家店鋪前就會排起長隊,爭相品嚐剛出鍋的熱呼呼黏糊糊的肉碗託,大快朵頤後抹抹嘴巴心滿意足地開始一天的工作。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我也是一個肉碗託迷,也經常排隊等候碗託的到來,在梁勇那兩間小屋裡和眾人擠著端碗肉碗託,淋一勺蒜湯,抹一點辣椒,四邊晶瑩白皙的碗託襯著醬色的肉、白色的蒜、紅色的辣椒,不等吃香氣撲鼻而來,不覺滿口生津,三八兩下就吃完了等碗託下肚以後才感覺有失常態,悄悄環視一週才發現吃碗託的大多都是這副德行,沒吃完的大口大口地吃,吃完的有很多還在猶豫徘徊,大概是想著用不用再來一個,吃飽的心滿意足地打著飽嗝出去了。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保德碗託就是這樣誘人!

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飲食是放在首位的,幾千年來“民以食為先”,在溫飽的基礎上無論哪個人對美食總是難以抵擋的,就像保德人對碗託的熱愛,就像男女之間的互相吸引,只要對了胃口那就是不捨的牽掛。

工作十幾年不事稼穡,好多年不見那紅杆綠葉開白花結黑籽的蕎麥了,每當吃到可口的蕎麥麵碗託的時候總能想起它的俏模樣,像小家碧玉一樣在那裡巧笑倩兮,明目盼兮;想起我家的那片蕎麥地在夏天裡白花滿地香氣滿山,像偷偷下界的仙女一樣超凡脫俗,溫婉動人;想起秋日裡結滿黑籽的蕎麥,像故鄉的農人們一樣淳樸善良,憨厚朴實。

故鄉的蕎麥香了我童年的山野,香了我少年的夢境,香了我中年的口福。

故鄉是蕎麥的聖地,蕎麥是故鄉的聖物,不一樣的水土不一樣的美食,保德碗託給這塊土地上的人帶來了味覺上的享受,給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印上了專屬於自己的印章。

我喜歡故鄉的山山水水,喜歡故鄉的風土人情,喜歡那故鄉一年四季從不間斷的蕎麥香。

故鄉風物|故鄉蕎麥香之碗託

作者簡介:張宇榮,保德縣城關中學教師,微信訂閱號保德新青年主編。

山西風物系列

故鄉風物 | 一碗濃郁一碗甜,一抷黃土一生念

故鄉風物 | 李永智:就戀家鄉這口井

故鄉風物 | 李永智:炕氈溫情

故鄉風物 | 李永智:苦菜花開

故鄉風物 | 李永智:山藥花開映藍天

故鄉風物 | 李永智:情到深處“酸溜溜”

故鄉風物 | 李永智:大紅糜子情結

故鄉風物 | 山藥魚魚——故鄉和他鄉的聯絡

故鄉風物 | 張尚瑤:東拉西扯話粗糠

故鄉風物 | 張尚瑤:定襄的高粱文化

故鄉風物 | 杜光:應縣南山,苦菜香飄

故鄉風物 | 洪源生:你吃過灌腸,但你吃過徐溝罐渣嗎?

故鄉風物 | 灌腸為甚不見腸

故鄉風物 | 老家的燴熟菜

故鄉風物 | 尉世吉:打餅記

故鄉風物 | 郭宏旺:遠去的石碾子

故鄉風物 | 晉北人家的那盤熱炕

故鄉風物 | 難忘故鄉井

故鄉風物 | 石磨的啟示

故鄉風物 | 尉世吉:燒山藥

故鄉風物 | 土炕上的搖車

故鄉風物 | 故鄉的碗團

故鄉風物丨尉世吉:雁北人的黃糕情

故鄉風物丨也說大同黃糕

故鄉風物丨許瑋:晉北的秋菜

故鄉風物 | 故鄉的蘆葦

故鄉風物 | 難忘的繁峙小米

故鄉風物 | 一盤土炕,一個天下;一盤土炕,全部人生

故鄉風物 | 那甜甜的榆錢

故鄉風物 | 冬天,回山西喝一碗羊雜湯

故鄉風物 | 王祥夫:北方的炕

故鄉風物 | 偏關豆腐,勾起濃濃的鄉情

故鄉風物 | 柔韌的恆山莜麵

故鄉風物 | 砂鍋燉煮的歲月

故鄉風物 | 糝糝飯和蔓箐疙瘩老鹹菜

故鄉風物 | 山西面食說

故鄉風物 | 山西的窯洞,冬暖夏涼神仙洞

故鄉風物 | 晉北人家的炕,溫暖了整個冬天

故鄉風物 | 老家的風箱,童年的兒歌

故鄉風物 | 三十里莜麵四十里糕,二十里的豆麵餓折腰

王祥夫:說說小米

王祥夫:說說大同黃米

故鄉風物 | 蕎麥灌腸,蕎麵碗團,另一種庸常生活的體驗

故鄉風物 | 家鄉的煮疙瘩,粗糧年代蘊藏在生活深處的一絲安慰

故鄉風物 | 家鄉的蘸片子,樸拙自由的簡約美食

故鄉風物 | 家鄉的紅麵糊糊,一天的溫馨和實在從它開始

故鄉風物 | 家鄉的撥爛子,記憶深處成長的一部分

故鄉風物 | 汾陽老家的飯食

故鄉風物 | 又到杏子成熟時

山西的面,那是山西女人用心生活的寫照

美食旅行作家告訴你:世界頂級雜糧產區在山西!

故鄉的土炕,滿滿都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溫暖記憶

故鄉的麻麻花,清香幽幽的佐餐佳餚

故鄉的醋柳柳,多少酸酸甜甜的兒時記憶

醃菜,浸潤在歲月中的風味

玉米麵糊糊,饑饉年代的記憶與懷舊

臘八蒜中滋味長

記憶深處的臘八粥

莜麵栲栳栳,永駐心間唇齒留香的山西記憶

質樸溫潤味悠長,山西人離不了的小米粥

黃河岸邊話棗樹,天賜山西的豐厚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