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心教師的困惑

我有兩個自己,我的兩個孩子有兩個媽。女兒12歲,兒子5歲。

從女兒出生我就慢慢開始變成了焦慮媽媽,操心她的吃飯問題,學習問題。我女兒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成績一直在中下游,焦慮過度的我經常打罵女兒。

而對我的兒子就是另外一個媽媽了,餵養比較隨意,我能冷靜處理兒子的錯誤,我們的親子關係也很融洽。心教師工程中的很多方法在我兒子身上很見效,在兒子這裡我有很大的成就感。

但我感覺在我女兒身上沒用,我不知道是對她沒信心還是對自己沒信心。其實我能感覺得出來0-100法肯定是有用的,可能是我太希望早點見到效果,太著急,用幾次看不見效果就容易放棄。

女兒最近可能是青春期到了,有很強烈交往的慾望,交了一群不愛學習的朋友,我看到她去找朋友我就焦慮。

她會偷著玩遊戲,成績很差,還總想著補課,看得出很想提高自己的成績,也有想努力的衝動,但是做不到。

說實話我小時候好像也這樣,我總想著小時候媽媽太忙,沒有人督促我,女兒自律性較差,我提醒應該會好一點,但我發現女兒沒有一點學習動力,作業會完成但不是很用心,還經常忘記寫某項作業。

期待:

1、激發女兒的學習動力,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2、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坦然地面對女兒,不再那麼焦慮

會診交流

專家:

從您之前的描述中,感覺到兒子女兒有很大差異。

嘉賓:

對的,兒子極外向,比較自律,特別愛表現自己,比較受老師喜歡。

女兒偏內向,但她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很強,還主動學做飯,幫我照顧弟弟,就是不愛表現自己,做事情很低調,榮譽感也不強。

專家:

低調,榮譽感,能具體說說嗎?

嘉賓:

幼兒園時,老師讓小朋友來排隊,她總是會選一個角落去做;上課回答問題,很少舉手回答問題。

專家:

你有沒有因為姐姐的這些幫忙,而發自內心地看到、肯定她呢?

嘉賓:

我會感謝她,“謝謝你幫了媽媽,讓媽媽可以很好地出去上班。”

也會側面表達,這次暑假她想回家,我就說,“姥姥很擔心你走了之後媽媽怎麼辦?媽媽還是很需要你的。”

但每次看到她在玩遊戲或沒做作業,她的好都想不起來了,就會發火。

專家:

在家裡,家庭成員之間,對兩個孩子的關注,是否也有區別?

嘉賓:

有了兒子以後,對女兒關注就少了很多,雖然我不會說特別偏向兒子,但是小的總覺得可愛,好玩,好像還是有點偏袒的。

她們姐弟之間有了矛盾,有時候我會讓他們自己解決,錯在弟弟的話,我也不會護著弟弟。

專家:

在你心中,家庭成員如果排序,你會怎麼排?

嘉賓:

孩子、老公、自己;其實我知道次序是錯的,但是我現在的重心好像就在孩子身上。

如果在倆孩子之間的話,就是:兒子、女兒。

專家:

爸爸對兩個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具體是怎樣的呢?

嘉賓:

女兒小的時候他比較不忙,帶過女兒;有了兒子以後,生意上比較忙,對兒子比較忽略。目前是很忙,這個家裡幾乎是我一個人在打理,他就在外面跑生意。

爸爸比我稍微溺愛一點孩子,在沒有讓他很生氣的情況下,他不會像我這樣頻頻發火,我是很容易發火。如果他有了時間的話,會跟孩子一起互動、打鬧。

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專家:

女兒在長相及性格方面更像你一些還是更像爸爸一些?

嘉賓:

更像爸爸,所以女兒和她爸爸兩個人更合拍些

專家:

你跟先生之間的夫妻關係,如果滿分10分的話,你覺得可以打幾分?

嘉賓:

8-9分吧,我們夫妻感情很好,老公也很寵我

專家:

如果聚焦自我,正向表達,您看看您的目標如何調整?

嘉賓:

改變自己,接納一切。

專家:

邀請你再覺察一下你對女兒焦慮背後的擔心究竟是什麼?你在擔心什麼?

嘉賓:

第一個就擔心女兒在外面會有什麼意外;

第二個就是她比較要好的小姑娘,她沒有媽媽,只有爸爸,作為一個女孩子的家長,包括我老公,也有點擔心,他也不太願意,我女兒經常去那個她的好朋友家裡。

專家:

你之前說孩子交了不好的朋友,是指朋友家庭的狀況,還是朋友本身的狀況?

嘉賓:

學習不好,一些不愛學習的孩子。我女兒最好的朋友,很單純,性格方面我倒是蠻喜歡的。小姑娘特別喜歡打遊戲,經常給遊戲充值;還有早戀的跡象,跟一個男孩子關係很好,也是個單親媽媽的孩子。

我也跟她聊過對她交朋友的擔心,但我覺得她有點聽不進去,經常會有理由反駁我。

我是不太想讓她去交這樣的朋友,但是我覺得,如果我硬是把她們拆散的話,也不對。

專家:

你覺得強制拆散孩子和朋友是不合適的。那從家學內容來講,你覺得哪裡是個比較好的切入點?

嘉賓:

還是要建立良好的親情吧,關係好了大概就可以更好地勸解女兒,還是要從接納開始,每天發現女兒值得表揚的地方接納孩子。

我現在對孩子的接納,10分的話,給3分吧。我主要是接納她的一些壞情緒,還有她有時候的一些不對的行為。

但是不接納的行為還是有很多,比如說學習動力不足,玩遊戲,不愛收拾,邋遢。

專家:

你跟女兒的親情連結如何?

嘉賓:

我跟女兒在她小學之前是挺好的,後來有了兒子,既要輔導她作業,又要照顧兒子,我是經常性地爆發脾氣,有的時候還會打她。

那段時間我跟我女兒的關係一點都不好,我看到我女兒就感覺莫名其妙的煩躁。後來我加入了心教師工程後就好多了,現在她會跟我聊天,我偶爾還是會發火,但是不至於打她。

專家:

您是否做過一些建設性的事情呢?

嘉賓:

在學習上,我會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她,讓她看到我在學習,還是有一點影響力的吧;還有跟她談理想。

我感覺我做事有些虎頭虎尾,比如給女兒做專注力訓練,後面忙起來也沒有繼續了。

專家:

是否制定過相關規則?

嘉賓:

有的,比如說看手機的時間,她還算遵守吧,目前是一天不超過三個小時。

這個規則是我定的,她也遵守了,但她不是從內心裡邊去做這些事情的。

我想著,如果說她學習稍微用心一點,哪怕她平時玩一玩,我也倒無所謂。但就是感覺她心思不在學習上,動不動就抱著手機。

專家:

這個3小時是靠女兒自行掌握,還是靠手機提示?如果違反了規則,有何懲罰措施嗎?如果達到,有何獎勵措施嗎?

嘉賓:

女兒每天看手機不超過三小時是她自己自行掌握的,所以時不時會有超時情況。如果違反了只會有懲罰,比如沒收手機或者第二天少看,但是沒有獎勵。

專家:

您兒子也會看手機,玩遊戲嗎?您兒子看手機時,您的心情與看到女兒玩手機,有何不同?

嘉賓:

兒子看手機我也限制時間的,但是看到兒子看手機我不焦慮,在不焦慮的情況下我還是會很好地處理兒子看手機超時的事情。

比如第二天時間少一些,或者乾脆不看。如果兒子當時有情緒我也會接納他的情緒,但是不會妥協,因為我們事先制定好了制度。

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專家:

你原生家庭以及你個人,有重男輕女的情結嗎?

嘉賓:

有的,我媽媽有3個女兒,我是老二,但不是很明顯。我爸爸他不在意的,主要是我媽媽,總是說對不起我爸爸,生了三個女兒,總喜歡說這樣的話。

專家:

我想請你介紹一下小時候的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學習情況和交友情況怎樣?跟父母之間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

嘉賓:

我從小性格開朗,學習情況不好,直到上初中時好像突然長大了,才知道學習,因為跟我玩的比較好的幾個小夥伴先後都輟學了,所以我上學的積極性後面也沒有了。

在初三的時候就輟學了,但是在父母的堅持下讓我去上了自費的幼師,後面又自修了專科和本科。我交友情況也一般,喜歡找和自己三觀相同的人,始終保持3-4個知心朋友。

我爸爸是極寵孩子的,沒有什麼原則,我媽媽是在生活習慣方面要求很嚴格的人,我可能是從小就叛逆,所以姊妹三個媽媽打我打得最多,我感覺媽媽最不喜歡我。

在媽媽眼裡我是個笨孩子:嘴笨、手笨、學習笨、腦子也笨。每次想到這些我情緒還是很激動的,眼淚就會不由地流下來。

專家:

接下來打算怎樣聚焦自我呢?

嘉賓:

第一步先提升自己的心理年齡,積極地進行踐行;把341肯定法和能力形成四步法進行熟練運用,然後再慢慢接納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專家建議

01 聚焦自我,身心合一

專家:楊百玲

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透過會診前的交流,以及從學習平臺上查閱韓老師加入學習以來的踐行作業,我看到了一個很用心、很勤奮、很認真、很能幹的女性。

在工作上,您作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暑假還給自己安排了培訓班的工作,非常忙碌;在生活上,您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先生工作很忙併且沒有老人家幫忙的情況下,這個家幾乎是您一個人在打理。

即便是這樣,您也沒有放下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從女兒出生以來,您閱讀了大量的育兒書籍,試圖給孩子最科學的養育方式。

當您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遇到了挑戰,您會向副園長請教,還因此獲得了加入心教師學習的機會,我充分感受到了您很珍惜這個系統學習幸福雙翼體系的機會。

我看到您寫了大量的踐行作業,看到了您對自己的心理年齡、情緒狀態的覺察;看到了您在不斷嘗試踐行咱們課程裡的方法,尤其是341肯定法和0-100接納法;

您已經不再用打的方式對待女兒,雖然在對待女兒的問題上,您還是會比較焦慮,容易觸發情緒,不過總體來說是在朝著正向的方向螺旋式前進的。

我很欣喜地看到,您能看到她身上的優點,女兒跟您之間的親子關係有所提升,她願意跟你聊天,她願意跟你分享關於閨蜜的資訊,她還幫忙做飯和照顧弟弟。這一切都是您努力踐行的結果,祝賀您!

同時,從字裡行間,我們也充分感受到了您對女兒深深的愛背後揮之不去的那份焦慮,那份擔憂,您焦慮她的學業,您擔心她的交友,您因為她玩手機而生氣。

您希望女兒更有自控力,希望女兒在學習上更有內驅力,我相信,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主動、自律,所以,您的擔心、您的焦慮、您的生氣,我都能理解,請允許我隔空給您一個擁抱。

你自己反覆提到,您對待女兒的時候非常容易焦慮,情緒容易被點爆,哪怕同樣是玩手機超時,兒子玩手機超時的時候你不焦慮,可以很好地處理,而女兒玩手機卻讓您很焦慮,一旦陷入焦慮中,您學過的方法就使不上勁。

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您常常會陷入明明道理都知道,面對女兒卻做不到的狀態,這讓您很沮喪、更焦慮。看起來,焦慮情緒是您目前的一個卡點。那麼如何從這種焦慮的狀態中走出來呢?

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我想跟您分享的是,焦慮的本質是內心力量不足,不能活在當下。接下來我想給您幾點具體的建議,幫助您能更好地聚焦自我,提升自己的內心力量。

建議1:在覺察自我方面進行刻意練習

您目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覺察能力,不過,大多數時候是當事情發生以後再進行的事後覺察。如果這份覺察能提前到當知當覺,甚至先知先覺,是不是能讓您的踐行更有效呢?

建議您在日常的生活點滴中練習覺察,而不是當女兒給您帶來了挑戰甚至是情緒爆發之後再進行覺察。比如,看了一篇新聞,喝了一杯咖啡,跟老同學打了一通電話,跟老公談論了一件事情等等,此時您有什麼情緒?這份情緒的強度有多大?您當下的身體有什麼感覺?您的大腦中產生了什麼想法?

您如果願意的話,不妨試試進行每日覺察打卡,經過平時的刻意練習,相信您能在面對女兒的挑戰的時候漸漸能做到當知當覺,當知當覺的好處是就是能讓自己與當下連線、及時停下來,停下來才有可能啟動思考腦,做出建設性的行為。

建議2: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好好愛自己

在跟您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您的忙碌,您的辛苦,您的疲憊。我們的身體和情緒是一個整體,我們在身體疲憊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不舒適情緒。

您不妨問問自己,有多久沒有給自己好好放個假了?即便是休息日,有真正地讓自己停下來麼?

我想建議您每天做一件愛自己的事情,比如給自己安排十分鐘徹底放鬆的時間,為自己泡一杯喜歡的茶,泡個腳、按個摩,尤其是當您覺察到自己的身體有些疲憊的時候,請讓自己停下來,哪怕是去喝口水、伸個懶腰、做幾個深呼吸,都可以。

當您真正學會愛自己,您才能更好地愛您的女兒,當您真正學會愛自己,您的內心才會更加從容篤定。

建議3:擁抱童年的自己:

您提到小時候媽媽對您很嚴格,經常打您,您在媽媽眼中是一個嘴笨、手笨、學習笨、腦子笨的孩子 ,即便是現在想到這些,還是忍不住眼淚被掉下來。您有沒有發現,冥冥中有一種模式在您的家庭中傳承?

在您的原生家庭中,您的父親對您很寵愛,您的媽媽對您很嚴苛,在您現有的小家庭中,您的先生對女兒很寵愛,而您對她也很嚴格。您並不喜歡媽媽當年對待你的方式,而您在面對女兒的時候,卻沿襲了媽媽當年的打罵模式。所幸的是,您一直在學習,在改變。

我想邀請您找一個機會,跟媽媽敞開心扉聊聊當年的故事,對媽媽表達自己的感受,再找一個安靜的時間,讓自己回到童年,擁抱當年那個受傷的小女孩,對她說一些溫暖的話。如果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當您療愈了那個童年的自己,您將更有力量面對現在的自己和您的女兒。

三點踐行建議:

1。 在覺察自我方面進行刻意練習。

2。 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好好愛自己。

3。 擁抱童年的自己。

02 穩定情緒,提升教育定力

專家:史虹

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在前面的溝通環節,我們瞭解到韓老師從女兒出生就很焦慮;能感覺到用0-100接納法對女兒是有用的,可同時也太希望早點見到效果,用幾次看不見顯著效果就容易放棄;還覺得女兒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遇到女兒的事情容易亂了方寸等等。

最近女兒到了青春期,有著強烈交往的慾望,交了一群不愛學習的朋友,韓老師對女兒的這些朋友不放心,看到她去找朋友就很焦慮。

老師跟女兒的親情關係在小學之前都不錯,後來既要輔導她作業,又要照顧兒子,工作又繁忙,使你經常發脾氣,也會罵女兒,有的時候還會打她。那段時間母女關係一點都不好,看到女兒就會莫名其妙的煩躁。

從以上內容我們看到韓老師在與女兒互動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情緒的困擾和教育方面的擔心。

首先,平衡情緒課程中將會講到:情緒是移動的能量,是內心感受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應,另外情緒還具有累積性。

那麼您在跟女兒互動的過程中,出現的情緒裡有著哪些內心感受和生理、心理的反應?它是否有著過往生活的累積情緒在裡面?那些累積有著怎樣的內涵和外延?

這是我們可以透過情緒及時覺察得到的,期待再次遇到這樣的不舒適情緒時,您可以及時有效地按下暫停鍵,讓自己跟當下的情緒多待一會,並且去多感知給自己帶來情緒的那個觀念和想法,再對這些觀念和想法進行思考和琢磨,相信你會有所收穫。

所以這些不舒適情緒是我們生命成長的禮物,宜疏不宜堵,它們需要被覺察、被肯定,只有這樣,情緒的能量才能真正徹底走上疏通和轉化的渠道,將它的能量更多地應用到對事情的正向建設上去。

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其次,對於女兒的現狀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接納,用尊重和啟發式提問開啟孩子的心靈之門。

孩子在小學的時期,是自信心、主動性、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是家長需要作為教練,不斷給到孩子引導和提醒的時期。

作為教練,我們需要在孩子遇到困難,需要支援和幫助的時候及時關注並介入,並透過啟發式提問了解到孩子的卡點,並給到必要的指導和建議,甚至是在孩子同意的情況下,以遊戲或者比賽等方式,手把手一起練習,這樣就可以帶領孩子度過一道道的關卡,最終習得自己提升的能力。

如果這個時期錯過了,在接著的青春期,要以朋友的角色介入並給予影響,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逐步處理之前的遺留課題,對家長就有著更多的要求和挑戰。

也看到您用家學的0-100接納法,對女兒有效,但長久堅持有些困難,對兒子用得很好,這也是對您的挑戰,需要更多對孩子的接納理解和檢核您的教育定力。

啟發式提問的具體使用方法可以參看下列公眾號文章:《有啥辦法能快速搞定孩子的問題嗎?有,但你敢用嗎?》

第三,在當下的教育和社會環境下,孩子成長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也會有很多時候並不如我們所願,這種時候我們就容易焦慮,定力不足,見到孩子想要發火時,我們就覺察一下,我們的教育定力是否足夠?

那麼何為教育定力?在家學中,就是要時刻牢記家學體系的教育目標:用全面系統的眼光來促進孩子成長,具體的步驟是:

第一:關注建立孩子全面成長的教育模式;

第二:無論孩子成長中出現任何問題,都按照教育總決“親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識第三,按次序進行,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來找原因;

第三:依據次序,原因在哪一層,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在哪裡。按照三個次序,12個子領域依次檢核。

相信依此找到需要提升的部分,來將我們迷失的方向找回來。並恢復良好的心態和平和的情緒,重新出發,對找出的部分進行正向建設。

三點踐行建議:

1、遇到情緒時有效暫停,抓好情緒契機,覺察其中的認知。

2、更多地接納和理解女兒,用啟發式提問與其加強加深溝通。

3、遇到教育問題時及時檢核教育定力,找到問題點,正向建設。

03 接納特性,用愛執行

專家:徐宇珊

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韓老師說到女兒目前讓她最頭疼的就是學習沒有動力,經常看手機玩遊戲。同時,交友方面,孩子的好朋友學習一般,也是單親家庭。這也讓韓老師比較焦慮。

我邀請韓老師覺察一下,女兒為什麼喜歡看手機玩遊戲?女兒為什麼喜歡跟她的朋友在一起?女兒提到她一個人在家裡感覺到無聊。女兒在家庭中是否可以感受到爸爸媽媽對她滿滿的愛呢?

她在家庭中是感覺到媽媽對她的不滿,還是媽媽對她的無條件的接納呢?在女兒的內心中,是否能夠感受到媽媽在心中次序,是把弟弟還在首位?

弟弟的活潑外向,熱情洋溢與自己的低調內向,是否形成對比,而媽媽是否更會欣賞外向熱情的弟弟呢?

女兒的自信心,您覺得如何呢?女兒低調,像小草一樣默默無聞,是否有可能與她的自信心不足有關呢?她在學習中成績不佳,在媽媽眼中是個不優秀的孩子,那麼她自身的價值感如何體現呢?

她是否在遊戲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價值感?是否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得到了歸屬感呢?她與兩個朋友之間是否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情感需求呢?

她無法在家庭中感受的愛與歸屬的時候,或許就會在外面,在遊戲中,在其他朋友那裡找到愛與歸屬,找到心靈的寄託。

看到您的踐行作業,感覺經常您與孩子鬥智鬥勇,你猜我猜。有些事情她並不敢直接告訴媽媽,但你大部分時間其實可以覺察到她的不誠實。

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那麼我們可以反思一下,為什麼孩子會不跟我們說實話,為什麼她要隱瞞,她撒謊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她在擔心些什麼?

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面對女兒,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首先,從內心真正接納兩個孩子的不同,看到兩個孩子的特點。

雖然韓老師能夠很清楚地知道兩個孩子的性格差異以及各自的優劣勢,但似乎這些只發生在頭腦層面。在身體層面和心靈層面似乎對女兒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只要看到女兒沒有做到,就觸發你的情緒按鈕,小火苗蹭蹭往上冒。

弟弟的活潑可愛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和好感,而姐姐的低調容易讓別人忽視了她已經做到的部分,因為她並不擅長自我表現。

這時候更需要我們家長有一雙隨時發現的眼睛,不斷地去看到這個低調的孩子,不斷地去肯定她,讓她感受到被看見,被關注。

同時,姐姐弟弟年齡的差異也讓我們容易去關注姐姐在學業部分的表現。

幼兒園階段的弟弟,無憂無慮;

小學之後的姐姐要面對課業的壓力,同學的競爭,這時候我們更容易把孩子與周圍的同學比較,看到女兒在學業上的差距,而去淡化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

姐姐年齡大,我們也很容易以高標準嚴要求去看待姐姐。覺得她就應該收拾房間,應該照顧弟弟,應該立即鏟貓屎,應該自己主動去學習……而忘了,她其實也是一個需要愛的孩子,她只是個孩子。

所以,當你面對兩個孩子時,請你一方面看到並真正地尊重姐弟倆在性格方面的差異,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低調內向也有她的光芒。

等以後如果有機會學習到性格課程,你會有更深的體會。另一方面,平等地對待他們,把姐姐放在更加優先的次序,放下標準,放下期待。

其次,真正做到親情第一,每天用“三四一肯定法”肯定女兒,每週打造每個孩子的專屬時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家庭的溫暖。

在多子女養育課程中提到,父母每週要有與每一個孩子的專屬時光。父母可以根據不同孩子的性格,年齡特點,來打造專屬於他們的時光,一起看電影,一起聊天,一起逛街,一起製作美食……都可以。

當然這個時間並不是讓父母用來給孩子說教的,而是進行全身心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於他這個個體,他這個孩子滿滿的愛。

回想一下,當弟弟出生後,姐姐上小學了,除了嘮叨女兒的學習,您是否關注過女兒心靈的成長呢,是否關注過她內心的需求和想法呢?

藉著專屬時光,好好陪陪女兒吧。打罵、嘮叨並不但不會把孩子從遊戲中拉回來,只有愛才可以。

每天用三四一肯定法給她發一條肯定微信,讓她感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不要覺得在女兒身上不好用,只是因為你用的還不夠,不到位。

兒子年齡小,挖坑少,各種方法容易立竿見影;而女兒已有你過去十多年挖的坑,要慢慢填,要有些耐心。

想提醒你的是,親情第一併不是當孩子犯錯後給孩子即刻道歉、還給孩子手機的那一刻發生的,而是在平時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孩子感受到,媽媽是欣賞她的,尊重她的,接納她的。

之所以有這個提醒,是因為我注意到韓老師似乎是在親情第一與規則的執行方面在搖擺,其實親情第一與堅定地執行規則並不矛盾。接下來,我想跟您探討一下親情第一與執行規則之間的把握,如何做到溫柔而又堅定。

在韓老師的描述中以及之前多次的踐行作業中,我注意到韓老師當生氣時會沒收孩子的手機,孩子也會乖乖地把手機交出來,但過不了多久,韓老師似乎覺察到要親情第一。

於是就向女兒道歉,把女兒還給手機,把手機還給孩子,並再一次放手,期待著孩子可以自我管理,但同時又有所懷疑,不斷地偵查,等再次發現沒有做到時,又生氣、發火、收手機。如此反覆惡性迴圈。

想提醒韓老師的是,放手並不等於放任。當我們給予孩子信任,讓她慢慢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時候,不要期待著一蹴而就,不要指望我們今天放手,她明天就能自律。

放手的同時,需要引導。當你一次又一次地發現女兒並沒有遵守約定,經常超時,甚至偷偷玩遊戲的時候,你是否與她探討回顧整個過程?是否一起總結失敗與成功的經驗?是否探討如何可以更好地做到自律?

道理我都懂,可面對女兒我總做不到,親子問題專家會診

放手的同時,需要制定規則。坦率地說,如今手機上有這麼多誘惑,不僅是孩子,哪怕我們成人,無聊時刷一刷手機,也很快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所以單靠自律和意志力去管理手機,似乎是不太現實的。

與其不斷地去懷疑猜測,與其事後檢查手機使用情況,不如提前透過家庭會議的方法,設定手機每天的使用時間。

我分享一下我家近一段時間不斷進行調整的管理方法。一家三口同時約定手機健康使用時間,6位密碼,每人保管兩位,只有當三人同在時,才可以開啟密碼,忘記密碼的問題也由其他人設定。在初期,如果遵守有效,會有所獎勵。反之有懲罰。

這些都是一家人共同商量制定的,不僅約束孩子,也約束成人。這樣一個手機使用時間的限制規定,反而成了一家人共同商量,其樂融融的快樂時光。

當然在這過程中會有反覆,會有不適,會有孩子的小計謀,都需要一家人根據情況進行除錯、磨合。這都是我們在踐行能力形成4步法。

總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放手與規則同在,親情第一與執行規則並不矛盾,愛,然後能嚴。這中間的平衡,就需要剛剛史虹老師說的教育定力。

規則的制定,需要大家共同商議,達成一致;而規則的執行需要堅定,可以有相應的獎懲措施。這樣父母與孩子有共同穩定的心理預期,可以避免彼此的猜忌。當我們把偵查與反偵查的精力減少些,生活就會輕鬆些啦。

三點踐行建議:

1、從內心真正接納兩個孩子的不同,看到兩個孩子的特點。

2、真正做到親情第一,每天用“三四一肯定法”肯定孩子,每週打造每個孩子的專屬時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家庭的溫暖。

3、有效制定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執行,增強教育定力。

作者:幸福雙翼教研團隊、心教師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