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邊銷茶麼?還是粗放工藝?或許您又被科學忽悠了智商

今天起床,資訊被刷爆了,很多人問我,專家教授說普洱茶是邊銷茶,是粗放的工藝,到底是不是?腦殼很疼,要解釋這個問題,您用同樣價格的綠茶跟我同樣的生茶比一下不就知道品質了麼?何必去理論一番呢?您不踏出嘗試的一步,是根本無法理解普洱茶真正精髓的,這樣又怎麼說普洱茶呢?為什麼呢?您有見過什麼人,能確定您買的普洱茶可以越陳越香的?充其量會說五年,七年,十年的最佳飲用期,又有多少人有底氣和您說,保證70%以上的普洱茶可以越陳越香,對麼?誰給我的勇氣呢?陸羽他老人家。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答案還是“無接觸”分品質的技術,這門技術茶聖陸羽就有,旁人有佐證,不然他老人家也不會跑到森林裡去找茶,茶園找找不就可以了?要知道在原始森林裡的茶樹,它們的子子孫孫就在附近,一大片野茶,不是隨便採的麼?為什麼在《茶經》說,找茶像找人參呢?至於越陳越香,這唐朝的茶葉特徵,沒越陳越香這個特徵的茶,屬於常伯熊標準的茶,多喝,也就成了李時珍驗證的結果,與孫思邈說的茶效果截然相反,要是不同意,我們用茶說話,您自己最滿意的茶,自己的茶具,水壺,我們線上,透過網路無接觸來辨認品質,全網承諾,準確率70%,如何?說完這些,我已經把自己鐵板釘釘了,現在看您的行動,我的目的也很明確,讓喜歡普洱茶的小夥伴們有底氣去迴應,更讓喜歡普洱茶的你有個真正的靠山,當您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我就是您的底氣。

普洱茶是邊銷茶麼?還是粗放工藝?或許您又被科學忽悠了智商

現在回到主題,我們來解決邊銷茶的問題,關於邊銷茶,我們知道的邊銷茶几乎是粗枝爛葉,這是我們的印象,如果知道“下關沱”,班禪沱的,我們知道,班禪沱用的原料是有芽頭的,而在曾經的普洱茶貢茶中,有女兒茶,春蕊等等,這些茶的等級是很高的,那麼這些屬於邊銷茶麼?

再來說說粗放工藝的問題,上次有一篇文章是說,陸羽那個年代,一年四季應該喝的是綠茶,今天的人們是喝六大茶類,我想問問大家,是一種茶喝一年四季牛,還是六種茶喝一年四季牛?那時候陸羽喝的茶與我們現在喝的六大茶類哪種更安全?尤其是綠茶,現在的人,大多認為綠茶性寒,身體越喝越虛,對麼?從這個理論上來說,一年四季喝綠茶的工藝比較現在的綠茶工藝更先進,對麼?那麼說完這個,那跟普洱茶什麼關係呢?

普洱茶是邊銷茶麼?還是粗放工藝?或許您又被科學忽悠了智商

我們知道,高階的食材往往選取最簡單的烹飪,而頂級食材是生吃,也就是說,我們如果喝生的水,已經屬於最頂級的食物了,但是這個同時也具有了危險性,因此,我們古人就有了烹飪。烹飪,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要烹飪?烹飪的目的是為什麼?烹飪到怎樣的階段是最佳狀態?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就明白了什麼是工藝,當我們明白了工藝的目的,我們就明白了香氣滋味,當我們知道了香氣滋味的意義,我們就明白了黃帝內經,然後明白了藥食同源,明白了茶的奧秘,食物的奧秘,天工開物的奧秘,儀式的秘密。當明白了儀式的秘密之後,我們會知道科學的奧秘,當明白了科學的奧秘後,我們會明白空間的奧秘,空間的奧秘知道後,我們會看到這個維度的各種空間,它一直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然後我們會發現,根本沒有時間這個維度,我們會發現“管道”的奧秘。這樣的工藝是粗放?還是工藝先進呢?

普洱茶是邊銷茶麼?還是粗放工藝?或許您又被科學忽悠了智商

那麼陸羽的做茶工藝相對於今天的綠茶工藝來說是簡單的,在《茶經》的“七之造”中,我們看到了做緊壓茶的七個流程,而普洱茶的工藝流程,更簡單,更完美了,它們都是為了攜帶方便,都是緊壓茶,還都是在常溫下儲存。而今天的普洱茶還具備了越陳越香的特點,在常溫下,比現代綠茶的保質期更長,那麼您認為,這樣的工藝是粗放還是先進呢?

普洱茶是邊銷茶麼?還是粗放工藝?或許您又被科學忽悠了智商

怎麼比較呢?我們找一款可以承諾越陳越香的普洱茶當年的生茶,再找一款當年的綠茶,在常溫下同條件儲存,您看看是生茶在常溫下保質期久,還是綠茶在常溫下保質期久?如果說,透過標準審評,不耐泡的綠茶是經過精製的,但它還不能承諾效果,那麼這樣的工藝,我們要來何用呢?我們需要這樣的茶文化麼?我們需要這樣的科學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