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大肉不健康?但為什麼人們舍不下“大肉”,卻忽略了“大魚”

一句話概括:把吃肉換成吃魚,你飲食的健康程度就會提升,提升的程度超乎你想象。

好吃好喝,大魚大肉。

那麼,“大魚”和“大肉”哪個是更好的選擇呢?

老饕們說,“大魚”更鮮美,但多數人更喜歡“大肉”;

營養科學說,“大魚”更健康,但更多名菜的原料是“大肉”;

家長們說,“大魚”更健腦,但回頭做的菜還是“大肉”。

事實上是,大魚大肉雖然齊名,但就像“北喬峰,南慕容”一樣,在人們心中,是高下有別的。

大魚大肉不健康?但為什麼人們舍不下“大肉”,卻忽略了“大魚”

相較於魚油補充劑存在爭議的功效,吃魚肉的健康收益是確定性的。

比如,魚肉中富含“好脂肪”——不飽和脂肪酸;

再比如,經常食用魚肉的人群在心血管方面的獲益,不僅高於吃紅肉的人群,甚至比起素食主義者,也要更勝一籌;

還比如,多吃魚肉的準媽媽生下的寶寶,會有更優秀的代謝功能優秀,而且睡得更香。

又比如,相比於吃紅肉以及加工肉類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吃魚更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更有研究顯示,魚肉有很好的促進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感的效果。

大魚大肉不健康?但為什麼人們舍不下“大肉”,卻忽略了“大魚”

在我國的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要食用兩次(共300-500克)水產品。但是,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居民魚蝦類平均攝入量僅為每人23。7克/天,也就是每週不到170克。

正如開頭所說的,國人更喜歡吃紅肉,更具體一點的話,是愛吃豬肉。我國每年豬肉消費量有五千萬噸,是全球消費總量的一半。人們的肚子都用來裝豬肉,魚肉自然就得靠邊站了。

營養師通常會建議以魚肉替代豬肉,但是你會照著做嗎?

如果做不到,問題出在哪兒呢?

根據福格行為模型,行為=動機·能力·提示,我們可以對症下藥。

大魚大肉不健康?但為什麼人們舍不下“大肉”,卻忽略了“大魚”

是動機不夠強嗎?你壓根就不想吃魚?

如果是這樣,除了要了解更多吃魚肉的好處之外(關注我就可以實現),可以主動

去品嚐一下各類以魚為食材的美食。

是吃魚不方便嗎?(能力)

這個情況就要複雜一些,也許是採購不便,或者不擅長烹飪,亦或者覺得收拾魚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那分切收拾好的魚肉,就是非常適合的入門美食。

至於“提示”。

我的辦法是把每週四設定為“吃魚之日”,並且提前準備好食材,十分好用。

嘗試之後,就算健康方面的益處短時間內不會顯現,你也一定會認同,“大魚”和“大肉”,在好吃這方面,其實是一樣一樣的。

最後,日常的你,是如何吃夠足量的魚肉呢?凡爾賽一下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