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之過年

童年往事之過年

文/悅生

“有過多少往事,彷彿就在眼前。”聽著《好人一生平安》的歌曲,熟悉的歌詞,熟悉的旋律,一樁樁童年往事,特別是小時候過年時的情景歷歷在目,猶在眼前。我出生於六十年代末,從小生活在農村,那時還是大集體時代,生活非常困難。家家戶戶大人小孩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

小時候想吃上一次肉是非常奢侈的事情。當時流傳在家鄉有一句俗語:“紅蘿蔔,蜜蜜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兒子想吃肉,老子沒有錢。”(注:老子是四川人的口頭禪,既是父親的意思,又是脫口而出的口頭禪,並無惡意。)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那時生活之艱辛,想隨隨便便吃上一次肉對大人小孩來說是非常奢侈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平時是很難吃肉的,家庭條件好點的就是吃點豬板油,豬大腸,大多數都是吃點少量的植物油,菜籽油啦,花生油啦……過年才能吃上一次肉,說是“三月不知肉味”一點也不誇張。那時的肉是真的很香,一家人炒肉,鄰居老遠都可以聞到香味。不像現在天天吃肉,反而吃不出肉的香味。

我記得小時候,我家歷來過年是大年三十早飯是玉米糊糊,我們四川稱為沙沙飯,不知其他地方叫什麼?玉米糊糊也就是把玉米也叫包穀(還有一個名字叫玉麥)打成粉,當然不是玉米麵粉,比較粗,小時候天天吃,一聽到吃沙沙飯,就不高興,不像現在偶爾吃上一次,還覺得是美味佳餚。午飯是我們兄妹三人最期待的飯菜。午飯是米飯和各種各樣的涼拌菜、炒菜等,但種類不像現在這麼多,也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四川家常菜。但經過母親的巧手烹飪出來,對於我們來說,勝過任何美味佳餚,一家人在一起大快朵頤,我和哥哥、妹妹三人真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慈祥的父親和母親不停的笑著說“慢點吃,鍋裡還有。”

吃過三十的午飯,我和哥哥還要和父親一道到山坡上去抓渣子(注:四川家鄉土話),就是把山坡上的落葉等枯枝敗葉用竹製抓子抓到一起揹回家倒在豬圈裡,以後用來作為莊稼肥料。有時候是去挑木葉,就是把各種各樣的植物葉子弄回家,倒在家家戶戶都有的糞坑裡,腐爛後作為農家肥。

那時沒有電視,我們過年的主要娛樂活動之一就是盪鞦韆。大人將鞦韆牢牢地綁在房前很大的一棵核桃樹上,我們兄妹三人和鄰居家小孩就輪流在鞦韆上盪來盪去,盪鞦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兩人配合,一人在後面負責推,一人兩手抓住繩子,要麼站在鞦韆踏板上,要麼坐在踏板上;一種是自己一人,兩手抓住繩子,將鞦韆往後拉,一隻腳蹬在踏板上,另外一隻腳用力一蹬,快速蹬上踏板,鞦韆就利用慣性蕩起來了,然後每次等鞦韆回來時人就往下一蹲,兩腳用力一蹬,鞦韆又往前蕩起來,越蕩越高,人就好像飛起來了,越飛越高。蕩著鞦韆,我的心也越飛越高,小小的心也充滿了對外面的世界的嚮往。

每年三十吃過午飯,母親就忙裡忙外,忙著磨黃豆,過濾豆渣,燒水熬豆漿,點豆腐,壓制成型,等一系列流程完成了,一下午的時間就完了。做了豆腐後,母親把做豆腐的熱水讓我們洗腳,說用做豆腐的水洗腳腿長得長,運氣好,好事情都能遇到,一年到頭好運相伴。現在想來,雖然用做豆腐的水洗腳肯定不能讓腿長得長,但還是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對一些面板病有一定好處,同時,豆腐豆腐不正是都福都福(人人都有福)的諧音嗎?不正是母親對孩子們的美好祝願嗎?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喝的井水,每年春節初一一大早,家家戶戶都會到老家那口古井去搶挑井水回來,將水缸挑滿,稱為金銀水,而且要在八點以前將水缸裝滿,預示來年金銀滿貫,富貴滿堂。

現在我雖然在鄉鎮學校上班,但週末和節假日都回到縣城居住,父母也早已離開我們,回老家的時間也很少了,但父母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童年時的一樁樁往事卻時時在夢裡出現,成為揮之不去的記憶。每年春節回鄉祭祖,每次看到熟悉的老屋,那幾棵核桃樹和橘子樹,就感到一陣心酸,父母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

如今我已年過五十有餘,女兒也成家立業,雖未虛度人生,但總有一些遺憾,一些煩惱。每當遇到煩心事,有時靜下心來,冥思苦想,好想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但這不過是一種想象罷了。

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時光,留不住的青春,就讓它永遠成為我心裡的美好記憶吧!

童年往事之過年

童年時光

童年往事之過年

家鄉的橘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