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喪葬用幣流行的地域分析

要清楚喪葬用幣的發展演變歷程,需要對其橫縱兩方面的瞭解,第二章對 喪葬用幣的型別及流行時段進行了分析,對喪葬用幣的流行有了時間上縱向的 認識,而對喪葬用幣的分佈與流行的地域分析,可以深入我們對其地域上橫向 的瞭解。

從喪葬用幣的分佈來看,具有兩方面的特徵:一方面,不同區域的喪葬用 幣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另一方面,各區域之間存在著影響與交流。本章將依次 對海貝及仿貝、貴金屬貨幣與銅錢等金屬貨幣、仿貴金屬貨幣及銅錢仿幣的分 布與變化、傳播與交流等問題進行分析。

各類喪葬用幣流行的地域分析

海貝及仿貝隨葬的空間分佈與擴散

海貝早在陝西臨潼姜寨、青海樂都 柳灣、山東兗州王因、雲南昭通巧家等先秦的墓葬中就有發現,夏及與之同時 期的河南偃師、甘肅玉門、青海貴南、大通寨等地的墓葬中發現有少量海貝或 仿貝。

從這些最早的海貝及仿貝的分佈來看,多集中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 青海地區,並且仿貝中出現了石貝、骨貝、陶貝,甚至金貝。

至商代,海貝的分佈範圍擴大,分佈於河南安陽、登封、滎陽、輝縣,河 北武安、藁城,山西保德、柳林,山東益都、滕州,陝西洛川等地,特別是位 於商代統治中心的安陽地區,發現的貝幣數量眾多。

西周時期,分佈範圍進一步擴大,主要集中分佈在關中平原及其西部、豫 西北與晉西南地區,山東半島與河北南部等地也有一些發現。從歷史時期的

區劃來看,屬於宗周、成周及其附近的最多,在其餘殷商故地也有一些發現。

具體如陝西旬邑、鳳翔、岐山、長安、灃西、扶風、寶雞、淳化、武功、銅川, 河南洛陽、鹿邑、三門峽、登封,山東滕州、益都、濟陽,山西芮城、洪洞, 甘肅寧縣、靈臺、慶陽、永靖、西峰,寧夏固原,河北元氏縣等地皆有發現。

各類喪葬用幣流行的地域分析

可能屬於西周方國的地區如北京房山區也有出土;與西周同時期的其他文 化的墓葬,延續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以來隨葬海貝及石貝、骨貝、金貝等仿貝的習俗,如青海循化、大通、化隆、甘肅卓尼等地。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己經出現了金屬鑄幣,但是在墓葬中使用海貝及仿貝的 情況還是很多。春秋早中期,在河南洛陽、登封、陝縣、淅川、新野,陝西隴 縣、寶雞、戶縣,山東滕州、蓬萊、長清、海陽,江蘇丹徒、東海等地有發現; 到春秋中晚期分佈的範圍仍有擴大的趨勢,海貝及仿貝隨葬的發現在河南洛陽、 輝縣、新鄭、鄭州、淅川,山西侯馬、臨琦,山東淄博、臨淄、曲阜、莒南、 沂水、微山,河北邢臺,湖北鄖縣,江蘇蘇州、邳州等地。

春秋時期隨葬海貝及仿貝的分佈的範圍與西周時期相比,有一個明顯的特 點,即在今山東境內的發現增多,江蘇及湖北北部地區也有發現。總的來說, 中原北方的周、鄭、秦、晉、衛、齊魯、邢等各諸侯國幾乎都有出土,長江下 遊的吳國也開始有隨葬海貝及仿貝這一習俗。

至戰國時期,海貝的隨葬日漸衰落,而以骨貝、石貝為主的仿貝的還比較 流行,分佈遍及河南洛陽、三門峽、淅川、淮陽、上蔡、南陽,河北靈壽、邢 臺、平山、易縣、邯鄲、懷來,山東棲霞、平度、梁山、長島、沂水,安徽亳 縣,山西長治、潞城、芮城、榆次,陝西西安、長武,寧西固原,湖北江陵、 黃州,湖南長沙、郴州,廣西賀縣等地,分佈仍然很廣泛,從國別及文化歸屬 來看,主要有周、秦、韓、趙、魏、齊魯、燕、楚等,主要是屬於三晉、周、 齊魯等系統,楚地的有文銅仿貝則屬於鑄幣的性質。

各類喪葬用幣流行的地域分析

綜上可知,新石器時代至商晚期以前發現地點比較分散,西北地區是最早 出現海貝及仿貝的地區,從商代一直到春秋中晚期以前,海貝及仿貝的隨葬主 要集中在中原北方地區,到商代晚期主要集中發現在安陽殷墟,西周至春秋早 中期,在關中及其附近、豫西北、晉西南、山東半島等地發現較多,並且一直 延續到戰國晚期,這些地區還是比較主要的隨葬海貝及仿貝的區域,周邊其他 地區也有少量發現。

用海貝及仿貝作為喪葬用幣在戰國以前一直是中原北方地區的主導,但同 時也影響到長江中下游的吳、楚等國,從考古材料所見,它對吳地的影響要稍 早於楚地,如長江下游的江蘇南部地區在春秋時期有海貝的發現,長江中游地 區到戰國早期才有發現,但是一直到戰國晚期楚地還有一些海貝、骨貝、陶貝 出土。

楚國除了直接使用中原地區的海貝及仿貝隨葬之外,還受到中原地區用貝 的影響,仿照貝的形制鑄造了蟻鼻錢。將蟻鼻錢看作是有文銅貝,是由於它的 形制取象於貝,儘管後期形制變化比較大,但是較早出土的一些蟻鼻錢還有更 多海貝的特徵,如江陵溪峨山戰國早期M7出土的32枚骨仿蟻鼻錢還有唇的存 在 。

金屬貨幣隨葬的空間分佈與擴散

此處的金屬貨幣包括貴金屬貨幣和銅錢,金版、金餅等由於其珍貴,因而 隨葬較少,其分佈呈現的階級特徵較明顯,有些購買力比較高的銅質鑄幣,人 們也沒有將其大量用於隨葬,

諸如前面提到的齊刀、布幣等,除齊明刀外,幾 乎不見其他齊刀的隨葬,布幣在各墓中的隨葬數量大多在10枚以內。

各類喪葬用幣流行的地域分析

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北地區是隨葬

空首布

最多的地區,主要是平肩弧足式、 斜肩弧足式空首布,此外該地區隨葬平首布、刀幣、圜錢的墓葬也不少;太行 山東西兩側的河北、山西地區有較多隨葬平首布、刀布的現象。

其餘如山東、 遼寧、天津等地也發現有一些刀幣隨葬的情況;蟻鼻錢的科學記錄較少,皆見 於楚地;戰國半兩錢則主要隨葬在陝西、河南、四川及甘肅等地,有學者研究

認為主要

分佈在秦進軍路線沿途及關中地區 。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別來看, 這些分佈地點主要屬於周、韓、魏、趙、中山、燕、齊、楚、秦等各國。

根據各墓所隨葬的金屬貨幣的平均數量來看,以燕明刀、半兩錢,尤其是 形制較小的半兩錢最多,這說明了隨葬錢幣本身的價值對各墓的隨葬數量及隨 葬的普及程度有影響,這種情況到了秦漢以後表現得更加明顯了。

依照《中國錢幣大辭典•考古資料編》對20世紀出土銅錢的統計的可知秦 代錢幣在今陝西、四川、河南、甘肅、湖北、山西、內蒙古等省有發現 ,主 要屬於當時的關中諸郡、關東黃河南北諸郡、蜀郡及淮漢以南的部分郡 ,至 西漢以後至東漢時期其分佈範圍己大大擴大,幾乎遍及西漢統治的所有州郡。 這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流通貨幣作喪葬用幣隨葬的情況,與社會經濟狀況及流 通貨幣的價值日益深入人心息息相關,因而逐漸廣泛分佈於各地區的墓葬中。

各類喪葬用幣流行的地域分析

仿貴金屬貨幣及銅錢仿幣的空間分佈與變化

仿貴金屬貨幣及銅錢仿幣,有陶(泥)、鉛、銅等多種材質,戰國時期主要 是仿貴金屬貨幣,及秦至西漢時期,既有戰國時期的仿貴金屬貨幣的冥幣,又 有陶(泥)、銅等質地仿銅錢製作的冥幣,陶、泥質冥幣的種類增多。將這兩類 仿幣放置在一起討論,既是由於其性質上的類似,也是因為兩者的分佈具有明 顯的區域特徵,同時不同區域間存在著影響與交流。

從考古出土的材料看,與戰國時期楚地流行使用陶、泥、鉛及銅等質地的 冥幣不同,雖然中原北方地區在商周時期就己經發現有少量陶貝等冥幣了,但 是並沒有流行起來,其主要還是使用海貝及各種仿貝、各種行用錢等,到秦及 西漢以後始有較多貴金屬貨幣的仿幣在該地區出土,可以看出楚地隨葬冥幣的 風俗逐漸影響到了中原地區了。

西安及洛陽地區在秦及西漢統一以後,一方面繼續採用楚地將黃金貨幣作 為貨幣的錢幣制度,並且西漢武帝時期還再次改鑄了黃金貨幣,另一方面還受 到楚地使用冥幣隨葬風俗的影響,也製作仿黃金貨幣的陶、泥及銅等材質的冥 幣用以隨葬,如在西安龍首原、白鹿原、鄭王村等地西漢早期墓葬及長安漢墓 墓地西漢中晚期墓葬中均有陶餅或鎏金銅餅的發現。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西安 地區的鎏金銅餅隨葬發現較多,但該地區使用陶錢隨葬的情況還是不如楚地盛 行,僅見陝西臨潼、安康地區分別出土有泥半兩、泥五銖各一例。

各類喪葬用幣流行的地域分析

這種從楚地向中原北方地區影響的趨勢,從陶泥餅的形制上也可以得到印 證,如陝西西安範南村西漢早期M3出土的陶餅,整體呈圓形餅狀,正面微凸,背面較平,與戰國時期楚墓中出土的陶餅類似,在南陽東漢時期流行 的Bb型陶餅,也早在湖南益陽戰國晚期楚墓M42中就有發現。

在陶泥餅及鎏金銅餅的紋飾方面,西漢以後中原北方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發 現的陶餅正面很多還模印紋飾,諸如渦紋、弦紋、捲雲紋、盤龍紋及虎紋等, 一些紋飾如捲雲紋、盤龍紋及虎紋等明顯具有同時期瓦當紋飾的風格,至西漢 中晚期至東漢以後,還有施釉陶餅,這都表明,漢代在吸收楚地以陶泥餅為主 的喪葬用幣隨葬習俗的同時,往往還會進行一些改造或者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 所改進。

結語

透過上面對仿貴金屬貨幣及銅錢仿幣的空間分佈與變化的探討,可以看出 各種仿幣的分佈範圍及變化的趨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