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產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或許5年之前,大家對晶片還沒有什麼認識,晶片產業也從未獲得國人足夠的重視。隨著智慧手機的發展,

晶片幾乎成了所有中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儘管大家對晶片技術認知幾乎為零,但這並不影響我們關心晶片的發展,畢竟所有人的工作生活都離不開這塊小小的晶片。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制裁,徹底

導致中國陷入了“缺芯”的境地

,像國貨之光華為手機,則徹底在5G時代只能對外銷售4G的手機,設計的再好,我們卻無法生產。

中國晶片產業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中國的晶片產業真的如此不堪嗎?

在晶片產業上,我們確實發力較晚,在晶片上我們需要大量進口,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晶片進口額比原油還要大。現在外國不賣給我們了,反倒逼迫中國半導體企業進行發展快車道。

在全球晶片企業增速排行榜中,前20家企業中國佔了19家

,中國晶片企業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晶片的國產化,減少對進口晶片的依賴。

今年我國晶片的進口量已經減少了12。8%,這是多少量呢?達到了612億顆!減少的這些晶片,中國生產的東西就少了嗎?並不是,

這612億顆晶片全部採用了國產晶片!

過去有國外的低價晶片進來,國內企業的晶片反倒賣不出去。今天不讓進口了,國內企業的春天到了!

2021年,晶片製造產業下游市場需求旺盛,我國

晶片製造行業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

,2021年國內晶片行業市場規模為1。05萬億元,

同比增長18.2%,如此增長速度,全球罕見!

難道中國就沒有領先的晶片嗎?

晶片產業,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製程,28奈米、14奈米、7奈米、5奈米,甚至3奈米。晶片技術上,確實製程越高階,單位面積整合的電晶體就越多,計算就越快,而且會更加省電。

但是這部分高階製程的晶片,往往只是在有限環境中應用,手機,當然是我們最重要的使用場景,也是最多的使用場景。但是除了手機,我們的汽車、電腦、電梯、電話、電燈等所有智慧化的裝置,都需要有晶片的支撐,很多裝置上是直接連線電源的,不需要進行功耗的考慮,而且對晶片體積也並不敏感,反而可靠性是第一位的。

晶片製程高了,可靠性反而會降低,製作良品率也會降低,所以很多其他場景中應用的晶片,並不是最高階製程的晶片。全球範圍內,

28奈米和14奈米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晶片製程!

而對中國來說,

我們國內企業已經實現了14奈米的量產工藝,這也就意味著,除了像手機這種高階製程晶片外,其他所有的晶片,原則上我們都可以自己生產。

這也就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底氣,中國晶片企業為什麼飛速發展,本質就是搶佔14奈米、28奈米的晶片製程,快速突破發展,將原本用於進口的錢用來發展技術,我們不進口了,全部自己造。

比如海信的TCON晶片,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了50%!長江儲存,也是我們國內的企業,生產儲存晶片,預期它今年可望將份額提升至7%,超過Intel成為全球前六大NAND flash儲存晶片企業。

所有的國內企業,都在忙著科技突破,忙著擴大產能,為何?就是為國產做準備!供應鏈,實現國產化。

國產半導體的崛起,同時也意味著臺積電的落幕。一個時代結束了,臺積電背靠大陸市場,成功超越高通成為行業老大,但今年開始,臺積電終於扛不住了,利潤大幅下滑,先進製程出貨量迅速減少,真正賺錢的專案被砍了,未來投入研發的錢都是問題。

國產晶片崛起,只是時間問題。晶片產業是一盤大棋,好在我們有龐大的市場基礎,有龐大的人才基礎,有龐大的資金支援,有龐大的國家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