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設定餐邊櫃,又擔心使用率低?與這幾種功能櫃結合再也不用糾結

很多家庭在裝修時,想要餐邊櫃,但又擔心設定之後使用率低,所以總會對於是否要設定餐邊櫃產生猶豫,簡要介紹幾種在家庭空間中較常使用的餐邊櫃+其它功能櫃體的“結合款”,提升它的使用率:

1。餐邊櫃+鞋櫃

在我看來餐邊櫃和鞋櫃的“結合體”對於餐廳靠近入戶門的戶型較為實用,滿足餐廳使用的同時也可兼顧入戶區的功能需求,它們的“結合”方式多有

“上、下式”

“左、右式”

兩種:

“上、下式”

,餐邊櫃在“上”,是站立拿取物品較適合的高度,鞋櫃在“下”,是坐著換鞋時較適合拿取鞋子的高度,使用方便;

“左、右式”

,鞋櫃在靠近入戶門的一側,餐邊櫃在“裡側”,出、入戶時及餐廳區使用都較方便;“二者”在或款式,或飾面材質,或飾面顏色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

兩種方式不同的是“上、下式”中的鞋櫃受到高度的限制,只能設定成“矮櫃”,而“左、右式”中,因為鞋櫃佔有相對獨立的區域,所以它的高度可選尺寸範圍較大,可設定的樣式較多,在面積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加入衣服、包包等的收納區,讓出、入戶更便利……根據

家庭成員生活習慣

對餐邊櫃、鞋櫃各自的功能需求

家庭成員喜好

“結合櫃”可使用面積等

選擇。

2。餐邊櫃+酒櫃

酒櫃和餐邊櫃都是會設定在餐廳,但對於很多家庭而言又都是使用頻率較低的櫃體種類,我認為將它們“結合”設定,利用“機率”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它的使用率;餐邊櫃和酒櫃的“結合”方式我認為常有

“上、下式”

“左、右式”

、以及

“中間+兩側式”

三種:

“上、下式”

,酒櫃在“上”,餐邊櫃在“下”,方便使用;酒櫃與餐邊櫃的長度相等或不等皆可,根據功能需求確定;

“左、右式”

,餐邊櫃和酒櫃的“左”、“右”確定根據家庭成員使用習慣,與餐桌的“就近原則”選擇;

“中間+兩側式”

,一般“兩側”是相同的使用功能,“中間”部分是另一種使用功能,根據功能需求、家庭成員使用習慣等確定餐邊櫃和酒櫃的具體分佈情況;

三種方式不同的是“中間+兩側式”所需面積相對較大,其餘兩種所需面積可以相對較小,根據

家庭成員喜好

設定位置面積

家庭功能需求等

選擇。

3。餐邊櫃+書櫃

在我看來餐邊櫃和書櫃的“結合”,會把書房“帶進”餐廳,讓餐廳在就餐時間段之外的“閒暇時”也能有“使用價值”,充分利用空間,豐富家庭的功能區種類,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沒有“獨立”書房的缺失;餐邊櫃和書櫃的“結合”方式我認為常有

“分明式”

“混合式”

兩種:

“分明式”

,餐邊櫃和書櫃或是以“上、下”,或是以“左、右”,亦或是以“中間+兩側”的形式“組合”,有各自相對獨立的區域,在或款式,或飾面材質,或飾面顏色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但餐廳會較明確的擁有“兩重身份”,書房會像是“外來客”,“打擾著”餐廳的“純粹”,增添了些“累贅”之意;

“混合式”

,餐邊櫃和書櫃沒有“界線”,而是讓一個櫃體或完全相同的“一組”櫃體“負擔”兩種功能需求,書籍或其它需要收納在書櫃中的物品和餐具、杯具等需要收納在餐邊櫃中的物品混合擺放,不做具體的區域“指定”;書房和餐廳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空間毫無“拼湊痕跡”;

兩種方式不同的是,“分明式”中的餐邊櫃和書櫃不會互相干擾,秩序分明;“混合式”櫃體使用起來更“自由”,不必侷限於只使用“固定區域”,可根據功能所需“佔用”櫃體面積,但由於物品的混合擺放也易給空間帶來混亂感,考慮在內……根據

功能需求

家庭成員喜好

想要營造的空間效果等

選擇。

4。餐邊櫃+西廚

在餐廳設定西廚,餐邊櫃

或是

以吊櫃的形式存在於西廚中,在或款式,或飾面材質,或飾面顏色等方面與西廚其它部分有一定的差異性;

或是

直接從西廚中劃分出一定的面積作為餐邊櫃使用,更省事……根據

家庭成員喜好

想要營造的空間效果等

選擇。

注意事項:

餐邊櫃與其它功能的櫃體“結合”設定時,我認為“總櫃體”深度要注意應儘量兼顧各不同功能櫃體的較適合深度,以下是不同功能櫃體一般情況下較適用深度尺寸參考,具體根據使用舒適度考慮:

“定製型”餐邊櫃

一般在300~600mm左右;

鞋櫃

一般在350mm左右,不易低於145mm左右,帶鞋盒收納時在380~400mm左右;

酒櫃

一般在400mm左右;

書櫃

一般在300mm左右。

以上是我對於餐邊櫃和其它功能櫃“結合”的建議及觀點,

根據

家庭功能需求

家庭成員喜好

餐廳所處位置

餐廳區面積

(考慮櫃體的厚度選擇與餐廳區面積的關聯性)等選擇餐邊櫃與哪種功能櫃“結合”,選到適合的款式,再也不用為餐邊櫃的使用率糾結了,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PS: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會及時作出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