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長沙王司馬乂:才德兼備,史書評價極高,下場卻極慘

殺死齊王司馬冏之後,長沙王司馬乂順勢成為了帝國的新一任執政官。

但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長沙王司馬乂都不具備控制西晉帝國的力量。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帝國的新一任執政官,是因為成都王司馬穎(治所在河北鄴城)與河間王司馬顒(治所在西北長安)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治所。

細說長沙王司馬乂:才德兼備,史書評價極高,下場卻極慘

大家對這段文字是不是格外熟悉?沒錯,在我寫齊王司馬冏的時候就是這個調調。

現在輪到長沙王司馬乂成為帝國的新一任執政官,其實還是這個調調。只不過齊王司馬冏和長沙王司馬乂的名字換了一下而已,雙方的上位過程非常相似。

其實,雙方不但上位過程非常相似,上位以後的所作所為也非常相似。

長沙王司馬乂非常清楚自己實力不濟,所以他也像齊王司馬冏那樣,極力與成都王司馬穎搞好關係,希望兄弟齊心協力共同重振朝綱。

只不過長沙王司馬乂的做法,比齊王司馬冏更極端一些:中央政府(洛陽)無論發生什麼大事小情,司馬乂都會報告給司馬穎,讓司馬穎來決定該怎麼做。

及冏敗,穎懸執朝政,事無鉅細,皆就鄴諮之。——《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

從這個角度來看,成都王司馬穎雖然不是明面上的執政官,說他是“幕後執政官”也不為過。

細說長沙王司馬乂:才德兼備,史書評價極高,下場卻極慘

此時的晉惠帝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傀儡,因為成都王司馬穎和長沙王司馬乂還是晉惠帝司馬衷的兄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兄弟三人的利益方向是一致的。

晉惠帝司馬衷是帝國名義上的最高領袖,長沙王司馬乂是中央政府名義上的最高領袖,成都王司馬穎是帝國最強勢的地方諸侯王之一。只要這三兄弟能夠同心協力搞發展,西晉帝國未來可期。

但成都王司馬穎和長沙王司馬乂之間,一直有一個無法解開的心結:晉惠帝司馬衷無後,成都王司馬穎想成為皇位繼承人,而長沙王司馬乂一直都沒有支援他。

細說長沙王司馬乂:才德兼備,史書評價極高,下場卻極慘

其實我早就分析過:成都王司馬穎想成為皇位繼承人,本就非常困難。

這絕不是齊王司馬冏或長沙王司馬乂故意阻撓,而是司馬冏或司馬乂迫於形式無法幫忙,因為士族並不希望皇族出現一位強勢繼承人。

齊王司馬冏也好,長沙王司馬乂也罷,他們都只是名義上的執政官,卻沒有實力掌控整個中央政府。如果他們敢不顧士族的感受,強行支援成都王司馬穎,其結果必然及其悲慘。

而河間王司馬顒之所以敢支援成都王司馬穎當皇位繼承人,一是因為他唯恐天下不亂;二是因為他遠在西北長安,中央政府(洛陽)的人無法干預。

這個道理,成都王司馬穎不會不懂。正因為他懂,所以他才會想辦法推翻齊王司馬冏,換長沙王司馬乂為執政官。就算司馬乂本人不要求,我估計司馬穎也會極力推薦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是兄弟。

成都王司馬穎需要一位足夠聽話的執政官,他認為自己的兄弟——長沙王司馬乂完全符合這一點。可是他忘了,司馬乂不管怎麼說也是一位諸侯王。以他在洛陽城內火併齊王司馬冏的威勢來看,長沙王司馬乂在洛陽城內還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樣一個人物或許會對強敵示弱,卻絕不會無底線地退讓。

再分析得深入一些:齊王司馬冏是中央政府(洛陽)的執政官,最後卻倒在了長沙王司馬乂的刀下,可見司馬乂的主要勢力也在洛陽城內。

如果長沙王司馬乂敢於不顧群臣們的反應,這對他自身就是極大的損傷。

事已至此,中央政府(洛陽)幾乎是擺明車馬地告訴成都王司馬穎:想成為皇位繼承人?別做夢了。

細說長沙王司馬乂:才德兼備,史書評價極高,下場卻極慘

此時,成都王司馬穎的重要謀士盧志勸他:如果你想成為皇位繼承人,就應該去洛陽收拾那些朝臣。現在整天遙控你哥哥長沙王司馬乂,這和亂臣賊子有啥區別呢?

逆寇縱肆,猾擾荊、楚,今公掃清群難,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頓軍關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晉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

盧志可不是什麼小人物。他是東漢末年的大牛人——盧植的曾孫。司馬穎非常欣賞他,奉為自己的謀主。

討伐趙王司馬倫的事件中,盧志屢屢給出正確建議,司馬穎也一路順風順水,成為討伐趙王司馬倫事件中出力最大的功臣。

可此時此刻,成都王司馬穎卻有些聽不進盧志的話了。他也知道盧志的說法有道理,但司馬穎既捨不得誘人的皇位,又補願意丟下經營多年的河北老巢,所以他一直在猶豫。

就在成都王司馬穎猶豫不決的時候,不省心的河間王司馬顒又來攛掇他了。

顒聞含死,即起兵以討商為名,使張方為都督,領精卒七萬向洛。——《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

河間王司馬顒話裡話外就一個意思:只要你還想做皇位繼承人,我就支援你!只要你敢帶兵殺進洛陽城,我就跟隨你!

見過坑人的,沒見過這麼坑人的!

細說長沙王司馬乂:才德兼備,史書評價極高,下場卻極慘

成都王司馬穎很受鼓舞,立刻打算帶兵殺進洛陽城。

參軍邵續勸他:想爭霸天下,兄弟是最大的助力,就像手足一樣。你現在的舉動就是砍掉自己的手足,怎麼能這樣做事呢?

續聞兄弟如左右手,今明公當天下之敵,而欲去一手乎。續竊惑之——《晉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三十三

但此時的成都王司馬穎已經走火入魔,根本聽不進勸諫,還是決定帶兵殺進洛陽城。

成都王司馬穎和長沙王司馬乂之間,還是不可避免地上演了手足相殘的慘劇。

成都王司馬穎和長沙王司馬乂的手足相殘,是一個影響惡劣的標誌性事件:它意味著司馬炎當初精心設計,由母族、妻族、兄弟和子嗣互相牽制的政治格局徹底倒塌。

在此之前,無論是楊駿、賈后、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還是長沙王司馬乂執政,他們都有機會將西晉帝國重新捏合成一個整體。但是在權力慾望的面前,他們都迷失了。迷失的代價就是西晉帝國日益衰弱,近百萬人死於內亂之中。

在這場手足相殘的慘劇中,成都王司馬穎笑到了最後。但正如參軍邵續所言:砍掉了手足,靠什麼來爭霸天下呢?

細說長沙王司馬乂:才德兼備,史書評價極高,下場卻極慘

在我看來:長沙王司馬乂是當時最優秀的皇族成員。他成為帝國新任執政官之後,一直尊崇自己的哥哥(晉惠帝司馬衷),也尊重自己的弟弟(成都王司馬穎)。可以說,他盡了最大的努力來維持三兄弟之間的團結。

洛陽城經過一代又一代執政官的摧殘,實力早已大不如前。但就算如此,長沙王司馬乂也能利用洛陽城的現有配置,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的進攻。只可惜,他最終失敗了。不是敗在外部攻勢,而是敗在內部火併。

洛陽城的另一位實權派是東海王司馬越,他出賣了長沙王司馬乂。長沙王司馬乂被東海王司馬越暗中收捕,押送至金鏞城。司馬顒的部將張方率兵趕到金鏞城,放火燒死了司馬乂。

東海王司馬越出賣長沙王司馬乂,顯然不是個人行為,而是洛陽士族們的意志。因為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之間的爭鬥,會把整個洛陽城拖入無休止的戰亂之中。

雖然長沙王司馬乂一再打退河間王司馬顒與成都王司馬穎的進攻,但想徹底打敗這兩個大敵,卻是看不到什麼希望的。

在這種背景下,洛陽計程車族們自然希望透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和平談判的誠意就是解除主戰派的執政地位。

在這種背景下,東海王司馬越成功取代了長沙王司馬乂,成為臨時的執政官。至此,洛陽與西北、河北兩大強勢諸侯王達成了和解。

三方達成和解之後,成都王司馬穎成為了新的皇位繼承人,帝國的政治中心開始由洛陽轉向成都王司馬穎的治所——鄴城。

表面上看,成都王司馬穎走到了人臣的頂點;而實際上,這說明成都王司馬穎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亂臣賊子。而出賣了長沙王司馬乂的東海王司馬越,則成為了洛陽城的新任執政官。

細說長沙王司馬乂:才德兼備,史書評價極高,下場卻極慘

西晉末年的那段歷史,就是這樣的血腥而枯燥。

之所以說血腥,是因為每一次的動盪,都有大量的人為之犧牲流血。

之所以說枯燥,是因為每一次的更迭,都是三個權力中心在不斷地進行角逐。

細說長沙王司馬乂:才德兼備,史書評價極高,下場卻極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