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1708年,一個75歲的老翁,被清廷以“冒充前朝餘孽”的罪名處以凌遲極刑。這個連碗都快要端不動的老翁不是別人,正是崇禎帝的第五個兒子朱慈煥。

明朝滅亡那年,12歲的朱慈煥和兩個哥哥逃出皇宮,但很快就被李自成的部下俘獲,兩個哥哥先後死在了亂軍之中,只有朱慈煥僥倖活了下來。李自成兵敗之後,朱慈煥開始了流落江湖的飄零生活。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後來,他被一家姓王的故明鄉紳收留,王鄉紳給他改名王士元,叫他與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就這樣過了五年波瀾不驚的生活。五年後王鄉紳病故,王家再也不願意留下這個禍根,於是將他趕出家門,朱慈煥又開始了流落亂世。

再後來,朱慈煥隱姓埋名做過和尚,做過人家的上門女婿,還做過教書先生。曾經顯赫的身世對於他來說,彷彿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化為了前世浮雲。但是每一個故國入夢的深夜,那個無法改變也無法抹去的身世,還是會讓他在幽幽嘆息中驚醒。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他一生小心翼翼,安份守法,那裡風聲緊,就趕緊帶著一大家子逃亡。幾十年流落大江南北,嚐盡世間冷暖。雖然一輩子受盡委屈勞累,不過總算是平平安安地活到了古稀之年,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又有了孫子,也總算兒孫滿堂,膝下承歡。

特別是到了晚年,趕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為了爭取民心,六次拜謁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禮。特別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拜了明孝陵後,還向大臣表示要查訪一個明皇室後裔,來管理明孝陵。雖然朱慈煥不敢出頭去接受康熙皇帝的這個好意,但是皇帝對故明的態度如此“親善”,他認為自己這輩子可以善終了。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可是,到了75歲那年,眼看著這輩子快要走完,沒想到大禍還是不期而至。這一天,他正和人在書房下棋,突然闖進一隊官兵,將他鎖拿。

事後回憶,這滔天大禍的根源,竟是自己幾年前的一次無心之語。那次老友來訪,對飲良久,酒酣耳熱之際,壓抑了幾十年的朱慈煥向他吐露了一點關於自己的“秘密”。按理來說,在那個環境下,這個秘密應該永遠爛在心頭才對。可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幾十年的壓抑和身份的巨大落差在酒後給了朱慈煥急於傾訴的勇氣。但是他沒想到這一時之勇,竟然埋下了禍根。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不到一年,浙江一個叫做念一的和尚,就打著朱慈煥的旗號,在在大嵐山起事。朱慈煥聞訊大驚,

立刻帶著一個兒子由浙江逃到山東,他前腳剛走,後腳官兵就趕到了他的餘姚家中。那時候他家中還“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聞聽官兵來捕,氣勢洶洶,知道大事不好,除了一個兒子外,其他六個人“皆投繯,六命俱盡”。

而朱慈煥最終也沒能逃過這注定的一劫。兩年後,他在山東落入清兵之手。他當然是清白的,他說:“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鬚髮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負責提審他的官員們也知道康熙皇帝此前的旨意,所以並沒有苛待於他。只是關起來伺候著,等著皇帝的旨意。

不料,事實證明,康熙皇帝所說的“查訪明朝後裔”,其實是葉公好龍。如今,真的“朱三太子”落網,他大喜過望。雖然康熙一生都以“寬大仁慈”聞名,對手又是一個七十五歲手無寸鐵的可憐老人,他卻絕不放過。可是畢竟才說過厚待明室後裔,決絕的話斷然不好說出口。

也許是知道康熙心虛,張廷玉奏稱:“王士元自認崇禎第五子,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十四年身故,又遵旨傳喚明代老太監,俱不能識……明系假冒,其父子俱應凌遲處死。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而事實上,《明史》記載中的確有關於朱慈煥五歲夭亡的記載。但是,這些記載的真實性卻要大打折扣,因為在明末清初各式各樣的記載中,均可以找到朱慈煥倖存的證據。而且關於老太監的話也並不可信,試想已經過了六十多年,倘若真是明宮中倖存下來的太監,到此時最少也要七十多歲,卻硬要根據童年的樣貌,來辨認當年都不敢正眼去看的皇子,豈不是可笑。

然而,康熙可不管這些,順水推舟就坡下驢,下令將朱慈煥凌遲處死,其子斬立決。

逃亡一生鬚髮皆白的朱慈煥,被押上了刑場,眼看著兩個兒子被斬首後,自己又被一刀刀凌遲。至此,崇禎的子孫被徹底消滅,真正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