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是司馬懿部下,兒子參加滅蜀之戰!

俗語有云,“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是我們大家常聽說的一句話。在漢末三國時期,就湧現出諸多傑出的父子,例如出將入相的陸遜父子,令人惋惜的關羽父子,割據江東的孫氏父子,開創晉朝的司馬氏父子,流芳後世的諸葛父子。他們或以其雄才偉略,或以其壯志熱血,或以其智謀韜略,或以其高尚品格而為歷史所銘記。

三國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是司馬懿部下,兒子參加滅蜀之戰!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胡遵、胡烈父子,則和司馬懿、司馬昭父子產生了直接的關係。對於胡遵來說,曾是司馬懿的部下,比如在消滅遼東公孫淵的戰役中,胡遵就立下了戰功。而就胡遵的兒子胡烈,則參加了司馬昭發動的魏滅蜀之戰。並且,在鍾會圖謀造反的時候,胡烈更是堅定不移地站到司馬昭這一邊。因此,非常明顯的是,胡遵、胡烈父子,自然可以視為司馬懿家族的心腹將領了。

一、胡遵

一方面,胡遵(?~256年),安定郡臨涇縣(今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一帶)人,三國時期的曹魏大臣,曾擔任衛將軍。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胡遵出身安定胡氏。景初二年(238年),遼東郡的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這讓魏明帝曹叡十分憤怒。於是,司馬懿率領大軍討伐公孫淵。在這場戰役中,胡遵作為司馬懿的部下,擊破了公孫淵的部下卑衍、楊祚,從而立下了戰功。

三國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是司馬懿部下,兒子參加滅蜀之戰!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在司馬懿去世後,胡遵依然站到了司馬懿家族這一邊。嘉平四年(252年)冬十一月,當時擔任徵東將軍的胡遵與徵南大將軍王昶、鎮南將軍毌丘儉等征討東吳,同年十二月,在東興之戰中,胡遵等人被東吳將領諸葛恪擊敗。不過,對於司馬師和司馬昭來說,並沒有懲罰胡遵,反而繼續重用這位將領。

正元二年(255年),胡遵升任衛將軍。在漢末三國時期,衛將軍執掌都城禁軍,在地位上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所以,這意味著胡遵已經成為曹魏後期十分顯赫的將領了。甘露元年(256年),胡遵去世。對此,司馬昭追贈車騎將軍,以此來肯定胡遵這位將領的功勞。

三國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是司馬懿部下,兒子參加滅蜀之戰!

二、胡烈

另一方面,胡烈(220年―270年),字玄武,安定郡臨涇縣(今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一帶)人,是胡遵的兒子。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在淮南發動兵變,並且聯合東吳,東吳派朱異等支援他。對於諸葛誕之叛來說,是曹魏勢力對司馬懿家族的最後反撲。在這場戰役中,司馬昭親自率領大軍來對付諸葛誕。

三國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是司馬懿部下,兒子參加滅蜀之戰!

與此同時,當時擔任泰山郡太守的胡烈,派出五千人的軍隊突襲都陸,燒燬了東吳大軍的重和糧草。正是因為糧草短缺,東吳的援軍不得不選擇退軍。而這,促使諸葛誕最終被司馬昭包圍在壽春,並走向了敗亡。從這一角度來看,司馬昭可以順利平定諸葛誕之叛,胡烈這位將領自然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根據《晉書》等史料的記載,景元二年(261年),胡烈擔任襄陽郡的太守。景元四年(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發動了魏滅蜀之戰。在這場戰役中,胡烈跟隨鍾會、鄧艾攻打蜀漢。在鄧艾兵臨成都之後,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這意味著蜀漢的滅亡。公元264年,蜀漢滅亡後,鍾會勾結蜀漢將領姜維,想要在蜀地割據。為了能夠成功起兵,鍾會將胡烈等將領軟禁起來。不過,胡烈之子胡淵,雖然當時只有18歲,卻身先士卒,攻殺鍾會,名揚遠近。

三國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是司馬懿部下,兒子參加滅蜀之戰!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取代曹魏之後,胡烈擔任秦州刺史。在魏晉時期,刺史自然是相對較高的官職。而這,自然是對胡烈立場堅定的回報。在鍾會造反的時候,正是因為胡烈等人誓死不從,導致鍾會沒能成功割據一方。

泰始四年至泰始五年(268年―269年),河西、隴西地區連年大旱,胡烈繼任秦州刺史後,鎮撫一方,先屯兵於高平川(今寧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後來,胡烈派兵進佔麥田一帶的“河西鮮卑”聚居地。

三國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是司馬懿部下,兒子參加滅蜀之戰!

泰始六年(270年),禿髮樹機能率領鮮卑部眾與胡烈指揮的西晉大軍在萬斛堆(今寧夏中衛、甘肅靖遠交界地區,黃河北岸騰格裡沙漠南緣)進行交戰,胡烈這位將領遭到敵軍圍困,因沒有援軍救援,最終兵敗陣亡。對此,在筆者看來,西晉建立後,正是因為鮮卑等遊牧民族的襲擾,導致其無法立即著手消滅東吳。而在對抗鮮卑等遊牧民族的過程中,西晉更是損失了胡烈等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