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英國女王給萬曆皇帝的信,從稱呼可以看出兩國的差距

公元1583年。

這個時期我國正是明朝的萬曆年間,而萬曆年間是大明王朝最後的一個繁榮時期,說起萬曆皇帝朱翊鈞,也是明朝皇帝中的一起奇葩。

400年前英國女王給萬曆皇帝的信,從稱呼可以看出兩國的差距

為什麼說萬曆皇帝朱翊鈞是一個奇葩呢?

1572年,朱栩鈞即位大統,年號萬曆,在萬曆皇帝朱翊鈞即位的前十年,“而大柄悉以委居正”,萬曆皇帝朱翊鈞從思想上到行動上,全力支援張居正在政治、經濟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讓大明王朝的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狀況也大為改善。

400年前英國女王給萬曆皇帝的信,從稱呼可以看出兩國的差距

1582年,一代名臣張居正病逝,萬曆皇帝朱翊鈞從此開始親政。朱翊鈞親政後,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三大徵結束後,內帑和太倉庫仍有存銀。

但從1586年開始,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所以說萬曆皇帝朱翊鈞是一個奇葩。

400年前英國女王給萬曆皇帝的信,從稱呼可以看出兩國的差距

但在萬曆皇帝親政的第二年,也就是1583年的時候,國庫充實,人民安居樂業,史書記載:“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在軍事上任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守北方邊境,此時的明朝,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外軍事上也節節勝利,整個國家一派興旺景象,史稱萬曆中興。

大明王朝此時可以說是一片繁榮的景象,大明帝國的輝煌甚至照到遠在西方的歐洲國家。這個時候的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一個超級大國。

400年前英國女王給萬曆皇帝的信,從稱呼可以看出兩國的差距

與此同時西方的英國,才剛剛完成統一大業,正在開始崛起的路上。

伊麗莎白一世1558年即位時,英國正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為了鞏固統治,緩和國內外的壓力,伊麗莎白一世採取了對天主教和新教相容的政策,成功地保持了英國的統一。

400年前英國女王給萬曆皇帝的信,從稱呼可以看出兩國的差距

1583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剛滿50歲,但她有超強的政治手段以及敏銳的政治遠見,當時的西方國家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古老而強大的國家。伊麗莎白一世想到如果能與這個國家開展貿易,那麼英國的發展一定會更加的快速。

於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就給當時的中國皇帝萬曆寫了一封信,尊稱他為“君王陛下”,這封信開頭的稱呼是這樣的:“天命英格蘭諸國之女王伊麗莎白,致最偉大及不可戰勝之君王陛下”。信的大概內容就是派出使臣到中國,希望萬曆皇帝能允許當時的英國和中國開始交往和通商。

400年前英國女王給萬曆皇帝的信,從稱呼可以看出兩國的差距

但是,大家可以想想,400多年前的交通環境是什麼樣的,出一次海那真是鬼門關中走一遭,結果不幸的是,載著使臣和英國女王這封信的船遇到了風浪,沉沒在了大西洋底。一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沉船被打撈出來,這封信才重見天日。

但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寫給萬曆皇帝的信中,從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兩國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