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韓信之間的本質區別,雄才和大略是兩回事!

當初劉邦懷疑韓信謀反,所以就直接寫了一封信給韓信,韓信看到了之後非常害怕,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個時候有人則是告訴韓信說,只要把鍾離昧殺了,那麼皇上肯定會很高興。當時鍾離昧在相遇死後走投無路,所以選擇投奔韓信。之後韓信真的就殺了鍾離昧,並且把人頭帶給了劉邦。誰知道劉邦在見到了韓信之後,直接就把韓信給綁了。韓信則是大喊難道真的是向別人說的一樣,狡兔死,走狗烹嗎?如今天下已經平定了,看來是我要死了。這時候劉邦則是說有人告你謀反,於是將韓信給待下去了。

劉邦和韓信之間的本質區別,雄才和大略是兩回事!

這時候田肯則是上書給劉邦,朱和劉邦抓住了韓信,並且建都秦中。秦地是一個具有形勢之勝的國土,不但是有著山川河流作為防禦,地勢也是非常的便利。從這裡向其他的諸侯發起進攻,就好像是在高高的屋頂上翻倒一個水瓶一樣簡單。而齊國東邊有著琅琊和即墨這兩個非常富饒的地方,南邊又有泰山作為阻礙,西邊還有著黃河作為防禦,北邊又能從渤海獲取利益。所以齊國在東邊簡直就相當於秦一樣,所以不是皇上的親兒子和親弟弟,一定不能讓他們做齊王。

劉邦和韓信之間的本質區別,雄才和大略是兩回事!

等到劉邦回到了洛陽之後,就下令讓人放過了韓信,並且將韓信封為了淮陰侯。而韓信心中很不服氣,認為這是劉邦在嫉妒自己的才能,所以經常是稱自己生病了,也從來都不跟著皇帝出去巡遊。總是整天待在自己家裡,非常的鬱悶。因為自己過去是大將軍,現在卻是和周勃、灌嬰等人並列,這怎麼高興的起來呢。後來韓信去樊噲家裡的時候,樊噲則是跪拜著迎接和送走,自稱自己是臣。這時候樊噲還會說想不到大王會親自來臣的家裡,而韓信則是苦惱自己居然會和樊噲為伍。

劉邦和韓信之間的本質區別,雄才和大略是兩回事!

也就是韓信在洛陽的這一段時間裡,劉邦曾經和韓信在一起聊天,這時候就正好聊到了關於帶兵能力的話題上。於是劉邦就問起諸位將領能夠帶兵多少,而自己能夠帶兵多少。這時候韓信則是回答說陛下能夠帶兵十萬,劉邦來了興趣,所以說就反問韓信能夠帶多少兵。韓信說自己沒有限度,帶兵那是多多益善。劉邦當時聽了有些不開心,於是繼續說既然你是多多益善,那麼為什麼還被我給抓了呢?韓信趕緊抖了一個機靈,說陛下雖然不善於將兵,但是善於將將,所以我才被擒拿了。況且陛下的本事那是天命,不是人力可為啊。

劉邦和韓信之間的本質區別,雄才和大略是兩回事!

韓信這一段說的的確是非常到位,因為韓信是一個大將軍,最為擅長的事情就是帶兵。而劉邦善於將將,說的就是他的官吏才能。在《孫子兵法》當中又這麼一句話,說的是治眾如治寡,鬥眾如鬥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指揮百萬的軍隊打仗的時候,就像是指揮幾個人打仗一樣。那麼是怎麼樣才能做到這樣的情況呢?那就是靠著分數和形名。分數說的就是組織的結構,分為了什麼樣的單位。比如我們現在所瞭解的軍隊,那就是分為了幾個人一個班,幾個班是一個連。類似的編制就屬於分數,將大隊伍分割為小隊伍。

劉邦和韓信之間的本質區別,雄才和大略是兩回事!

而形名說的則是指揮作戰的系統,形說的是視覺上的一些符號。比如在作戰的時候令旗、旗語、狼煙等等,這些都是有著確切形狀,能夠看得見的命令。而名則是說聽覺上的符號系統,最為常見的就是鼓。在戰場上作戰的時候,什麼時候作戰什麼時候撤退,都是依靠著鼓點來進行號令的。所以說這兩種是在戰場上指揮作戰的系統,也是戰場上必不可缺的條件。

劉邦和韓信之間的本質區別,雄才和大略是兩回事!

但是這些都是將軍要做的事,要懂得的問題。比如說韓信只需要學會如何分數和形名。如何去控制好軍隊作戰就好了,其他的他都不用去管。而劉邦就不一樣了,他要思考的是後勤組織,戰略意識。什麼地方需要去進攻作戰,什麼地方又需要去防守。而且還要管理文武百官,所有的組織結構,朝廷裡需要安排多少官員,他們又要分管什麼樣的工作?這些才是劉邦思考的問題。因此劉邦所具備的就是大略,而韓信所具備的是雄才。兩個人的組合才成為了所向披靡的隊伍,因此不但是需要具備大略也需要雄才。歷史中就有很多這樣的組合,比如朱元璋和劉伯溫,還有劉備和諸葛亮,都是這樣的型別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