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立儲制值得肯定,但也有三個致命缺陷,就連乾隆也吃過大虧

自西漢以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都遵循著立嫡立長的這一古制。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立嫡立長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避免皇子爭儲,直到明代這個制度一直被沿襲不變。

秘密立儲制值得肯定,但也有三個致命缺陷,就連乾隆也吃過大虧

清王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由於他們固有的思想和文化,在立儲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雍正以前清代諸帝都沒有實行過立嫡立長,也沒有將此形成制度。

眾所周知,太祖努爾哈赤在立長子褚英和次子代善失敗後,臨終留下八王共議國政的制度;皇太極由於暴亡沒來得立遺詔,從而引起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到了順治和康熙時期,皇帝當國基本明確了立賢而不立嫡長的基本原則。

應該說立賢而不立嫡長是一種進步,因為立嫡立長制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所立的儲君有不少是不合格的君王,遠得且不說,就拿明代為例,其中就不乏昏君庸君,而那些真正有才華的皇子則被立嫡立長這一古制排除在外。

秘密立儲制值得肯定,但也有三個致命缺陷,就連乾隆也吃過大虧

清代的立賢制雖然可以杜絕那些不合格的皇子被立為儲君,所選出來的太子無論在品德、才能上都是皇子中的最優者。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立賢制同樣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容易引起國本之爭,突發蕭牆之禍。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康熙皇帝一世英名,文治武功不輸任何歷代明君,然而就是晚年的皇子儲位之爭給他抹了黑,可以說自從第一次廢太子之後,康熙就被儲君人選的問題搞得焦頭爛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治理。

雍正皇帝就是從眾多的兄弟中被康熙選中的,為了坐上這個皇位,雍正確實花了不少心思,甚至還留下過罵名。至於他登基後手足相殘迫害宗室,也都是康熙晚年皇子爭儲的沿襲。

秘密立儲制值得肯定,但也有三個致命缺陷,就連乾隆也吃過大虧

雍正是一個務實的皇帝,在立儲方面經歷過血與淚的教訓,所以他繼位後便首開秘密立儲制。所謂的秘密立儲制就是不公開皇太子人選,而是擬定兩份遺詔,一份隨身攜帶,一份放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等到皇帝駕崩由大臣開啟宣讀繼承人選。

從立賢制到秘密立儲制,清代的儲位繼承製度在一步步向前發展。客觀地說,秘密立儲制就解決了立嫡立長和公開立太子的諸多弊端。不過雍正發明的這個制度,真正實行的卻只有兩次,一次是雍正立乾隆,另一次則是道光立咸豐。當中的嘉慶雖也是乾隆秘密立儲,但卻是禪位制。道光以後的皇帝都是獨苗或是無嗣,因此秘密立儲制也就形同虛設了。

秘密立儲制儘管較為科學,但同時也有一些負面影響,其矛盾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秘密立儲制值得肯定,但也有三個致命缺陷,就連乾隆也吃過大虧

其一、皇位過渡突然新君措手不及

清代以前由於明立太子,併成立東宮配套的官僚體制,這是皇帝為了讓太子儘早地接觸國家大政,並且皇帝出巡或出征期間太子監國代行皇帝之權,因此在理政方面可以積累經驗。

比如明成祖在位期間,多次遠征漠北時間都很長,他所立的太子朱高熾幾次監國,所以朱棣去世後,朱高熾順利接手半點也沒耽誤軍國重事,這樣的過渡十分自然。

清代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以乾隆皇帝為例,我們知道乾隆是一個天賦極高且才華出眾的皇帝,他繼位時已經25歲。可是乾隆剛繼位時卻不知道怎麼來當這個皇帝,對於國家的政務完全是雲裡霧裡。

因此在乾隆初期,朝中的具體事務都是由軍機大臣張廷玉和鄂爾泰一手操辦的,這也導致了張、鄂兩人權力過大從而形成門派之爭,直到乾隆十年以後,乾隆才真正大權獨攬。

秘密立儲制值得肯定,但也有三個致命缺陷,就連乾隆也吃過大虧

其二、不利於皇子積極上進

因為是秘密立儲,那麼皇子們自然知道太子的名分已經定下了,只不過他們不知道具體是誰。可問題上道光以前各帝都有不少皇子,但皇位只有一個,故很多皇子認為自己沒有這個福氣,所以也就不圖上進,只求做一個富貴王爺。

還以乾隆朝為例,乾隆有十幾個兒子,這些兒子中除了那些早夭的以外,剩下的幾個基本上都沒有經過太多的歷練能力一般,至少和康熙的皇子們比起來有著很大的差距。這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誰以後要當皇帝,因此也不敢造次,深怕做錯了事而遭到父皇的責罵,如果一個皇子只求本分,那麼在處事能力上必然有所欠缺。

秘密立儲制值得肯定,但也有三個致命缺陷,就連乾隆也吃過大虧

其三、不利於大眾考核

立嫡立長制是沒有任何選擇餘地的,作為大臣他們只能規勸皇帝教育太子,以儒家倫理規範未來的皇帝。清代的立賢制則不同,由於標準是賢,所以朝臣有很大的發言權,秘密立儲制則是由皇帝一個人考核,這顯然就不夠客觀實際,充滿了太多的個人情感色彩。

以道光立儲來看,如果他不是實行的秘密立儲,那麼咸豐大機率就不能當上皇帝,而是由才能更加突出的皇六子恭親王繼承皇位,事實也證明,恭親王當皇帝確實比咸豐更為合適,這就是缺乏朝臣監督所帶來的後果。

秘密立儲制值得肯定,但也有三個致命缺陷,就連乾隆也吃過大虧

所幸的是清代的皇帝既勤政又不昏庸,心中始終有祖宗社稷和天下蒼生,所以不管是以什麼辦法選出來的繼位人,大多都能勝任皇帝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