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是魯迅筆下最現實的人物,沒錢遭人唾棄,有錢萬人供奉!

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這部作品中,運用白描的手法,緊緊圍繞著中心人物阿Q進行了一系列生動的描寫,從而刻畫出了一個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後的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阿Q是魯迅筆下最現實的人物,沒錢遭人唾棄,有錢萬人供奉!

阿Q,是一個卑微渺小的人物,但卻是一個巨大的名字。

不說“偉大”而說“巨大”,是因為這個小人物的確稱不上偉大,但這個名字的歷史的和美學的涵容量卻真是巨大得無比,我想不出世界任何一個文學人物能有阿Q那樣巨大的概括性,把幾億人都涵蓋進去。幾乎每個中國人,你,我,他,都有阿Q的靈魂的因子。

阿Q是魯迅筆下最現實的人物,沒錢遭人唾棄,有錢萬人供奉!

阿Q是一個“做奴隸而不可得的時代”的奴隸,比“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的奴隸更可悲。做不穩,就要掙扎。他的掙扎當然不可能有過五關、斬六將或爬雪山、過草地那樣的英雄事業,但作為一個小人物,他的一生也夠悲壯的了。

阿Q是魯迅筆下最現實的人物,沒錢遭人唾棄,有錢萬人供奉!

使阿Q的一生煥發悲壯的光采的是,他不僅呈現了清末民初的一個普通百姓的靈魂,幾千年來成群而生、成群而死的默默的生長和枯死的靈魂;更是藉著這個靈魂的勾勒,多方面地全國民性的痼疾爆了光。

阿Q是魯迅筆下最現實的人物,沒錢遭人唾棄,有錢萬人供奉!

阿Q雖然槍斃了,但他的陰魂不散,時時附在中國人的身上。因為痼疾的病灶埋藏得既深且久,不時復發,至少在本世紀還是常見病和多發病。但願即將降臨的新世紀,這個人物在中國淡出,只留下無與倫比的形象在藝苑中永生。這肯定也是創造這一典型人物的魯迅的夙願。

阿Q是魯迅筆下最現實的人物,沒錢遭人唾棄,有錢萬人供奉!

魯迅筆下的阿Q,無權無勢,處在社會的底層,在封建舊社會,受到了人們的恥笑和壓迫還得忍氣吞聲。這樣的群體,只能屈服於壓迫,不顧面子和尊嚴死皮賴臉地活著。若想要做一些翻身的改變,在權勢和封建等級社會大背景的欺壓下,就只能殘酷並無意義地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