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明:除了李景隆,建文帝在調兵遣將方面還是可以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位的選擇上,直接從兒子跳到了孫子,這讓他的兒子們非常不服,內心充滿了怨恨和不滿。這樣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就非常擔心他的叔叔們起兵謀反,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護衛親兵,藩王和皇帝之間的矛盾非常尖銳。

朱坤明:除了李景隆,建文帝在調兵遣將方面還是可以的

削藩是必然的,大漢時期,漢景帝也想削藩,結果造成了吳楚七國之亂,幸好他的父親給他留下了一個統帥周亞夫和李廣等眾多的大將。漢景帝成功平定了叛亂,也成就了漢武帝。

明太祖覺得功臣武將難以駕馭,特別是藍玉這些驕兵悍將,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朱元璋就把他們都殺死了,覺得這樣大明江山就可以一勞永逸。他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們也不是善茬,特別是和蒙古人交戰的燕王朱棣。

朱坤明:除了李景隆,建文帝在調兵遣將方面還是可以的

建文帝手裡的文臣武將有齊泰、黃子澄、方孝孺、耿炳文、郭英、李景隆等,文人掌兵,大部分都是紙上談兵,不具備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謀略。耿炳文、郭英這些老將一碰到朱棣帶領的北軍,就被擊敗,只好躲在城裡固守。這時朝廷又啟用李景隆,沒想到敗得更慘,把南軍的家底都輸掉啦。

朱坤明:除了李景隆,建文帝在調兵遣將方面還是可以的

不過一些年輕的將領在這時脫穎而出,盛庸和平安,在東昌之戰中將燕軍打得大敗,可惜的是沒能在這次大戰中斬殺朱棣,此後的戰役,平安被俘,盛庸屢戰屢敗。

朱坤明:除了李景隆,建文帝在調兵遣將方面還是可以的

朱棣採用新的戰術,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理會鐵鉉駐守的濟南,率領主力直奔南京而來,朝廷裡慌成一片,水軍眼見大勢已去,投降燕軍,建文帝沒有辦法,自殺殉國,把自己燒死了。後來人們傳說朱允炆可能沒有死,從地道跑了,這種可能性太低了。大家可以想想,燕軍把京師圍得水洩不通,而且皇宮裡的太監侍女不可能沒有一點建文帝的訊息。

朱坤明:除了李景隆,建文帝在調兵遣將方面還是可以的

靖難之役的失敗,一方面是朱元璋沒有留下一位能力出眾的顧命大臣,也沒有一位決定戰爭勝負的將軍。建文帝手裡沒有胡惟庸、傅友德這樣的文臣武將,實在是朱元璋的失策。建文帝也發現了一些會打仗的苗子,可惜的是朱棣能力太強,侄子不是叔叔的對手。

朱坤明:除了李景隆,建文帝在調兵遣將方面還是可以的

做有愛心負責任的電影劇本作家,朱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