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通史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

印度通史: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

關鍵詞

:馬拉塔帝國建立、第一次馬拉塔戰爭

前因

:馬拉塔帝國建立

1674年,馬拉塔人賈特拉帕蒂·希瓦吉擊敗莫臥兒軍隊,建立起馬拉塔帝國。

印度通史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

▲賈特拉帕蒂·希瓦吉

後果

:第一次馬拉塔戰爭

177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與馬拉塔帝國爆發戰爭,馬拉塔戰敗,簽訂《薩爾培條約》。

印度通史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

▲英國東印度公司

過程始末

一、趁莫臥兒帝國衰落

1761年1月14日,阿富汗的艾哈邁德·沙·杜蘭尼徹底擊敗了馬拉塔人,摧毀了印度面對西方侵略時唯一一支可能進行有組織抵抗的力量。

馬拉塔人是生活在印度中部的一支古老的印度民族。他們信奉印度教,堅決維護印度傳統,反對莫臥兒王朝的統治。

同時,馬拉塔人還能征善戰,勇猛剛毅,以印度教守衛士著稱。

趁莫臥兒帝國衰落,馬拉塔首領賈特拉帕蒂·希瓦吉一舉擊敗莫臥兒軍隊,建立起獨立的馬拉塔帝國,希望能夠重振古老的印度文明。

印度通史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

▲馬拉塔所處的位置

二、馬拉塔帝國開始了驅逐阿富汗人的鬥爭

可惜,馬拉塔人並不是莫臥兒王朝衰落的唯一獲益者。

在印度西北部,阿富汗也對富庶的印度虎視眈眈,國王艾哈邁德沙甚至南下入侵印度,攻陷了首都德里。

這讓馬拉塔人意識到,要想捍衛印度,當務之急是要保衛祖國免受阿富汗人的侵略。

就這樣,馬拉塔帝國開始了驅逐阿富汗人的鬥爭。

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阿富汗人從印度的首都德里趕出去。

當時統治德里的是阿富汗國王的兒子鐵木爾。馬拉塔人聯合起錫克人,輕而易舉地將鐵木爾趕出了德里。訊息傳回阿富汗,艾哈邁德沙大為震怒,發誓要狠狠地給他們一個教訓。

艾哈邁德沙立刻組織起6萬大軍,再度南下印度。馬拉塔人也組織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希望畢其功於一役,一舉將阿富汗人趕出印度。

馬拉塔軍隊人數有大約30萬人,又是本土作戰,首先就比遠征而來的阿富汗軍隊佔據優勢。

印度通史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

▲現代阿富汗的版圖逐漸形成,艾哈邁德沙被視為阿富汗國父。

三、馬拉塔人對阿富汗軍隊挑起戰爭

指揮馬拉塔大軍的是馬拉塔帝國皇帝的年輕的侄子,名叫巴奧。

巴奧只有30歲,但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躍躍欲試,要將阿富汗人一網打盡。

1760年,雙方軍隊在德里附近相遇。

艾哈邁德沙卻並不急於求戰,而是下令讓阿富汗大軍退到朱木拿河畔。此時正值雨季,氾濫的河水成為一道堅固的屏障,將馬拉塔人阻隔在河對岸。巴奧急於求戰,但也無計可施。

隨後,艾哈邁德沙瞅準時機,派出一波軍隊試探性地進攻馬拉塔人。沒想到,馬拉塔軍隊因為沒有做好戰鬥準備,首戰不利,竟很快敗下陣來。

巴奧見勢不妙,下令軍隊撤退到帕尼帕特平原。阿富汗軍隊隨後趕來,將馬拉塔人圍困起來。

圍困持續了整整三個月,馬拉塔人的糧草消耗殆盡,30萬大軍飢腸轆轆。巴奧別無他法,只好孤注一擲,尋求決戰。次年1月,馬拉塔人率先對阿富汗軍隊發起進攻,挑起戰爭。

艾哈邁德沙也不甘示弱,立即用炮轟予以回擊,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鬥。阿富汗騎兵都是生長在中亞遊牧民族,打起仗來十分兇悍。

馬拉塔人也毫不畏懼,他們敢於衝鋒,奮力殺敵,竟沒有讓阿富汗軍佔到一點好處。

印度通史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

▲馬拉塔人服裝

四、馬拉塔帝國一蹶不振

漸漸地,馬拉塔人憑藉人數優勢佔據了上風。

巴奧見此情景,內心非常激動,彷彿勝利已經近在眼前。於是,他下令所有的馬拉塔士兵一起進攻,試圖透過全面進攻一舉將敵人擊潰。這個致命地錯誤徹底扭轉了戰局。

原來,艾哈邁德沙還有2萬多名精銳騎兵沒有投入戰場,而是在等候時機。見巴奧將所有軍隊都投入戰鬥後,馬拉塔人後方營地空虛。

艾哈邁德沙當機立斷,立刻將精銳騎兵派出,目標正是馬拉塔人的陣地。一些之前被俘虜的阿富汗士兵也趁機殺死守軍,從背後對馬拉塔人發動了進攻。

戰爭局勢瞬息萬變,馬拉塔人沒有料到敵方還留有一手,這支軍隊的投入令他們應付不及,馬拉塔軍隊突然崩潰了。

他們瘋狂地向後方撤退,阿富汗軍隊窮追不捨,指揮官巴奧也被斬殺。阿富汗人大獲全勝,連無辜的馬拉塔平民也不放過。

馬拉塔帝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傷亡人數達到了10萬人以上。此戰之後,馬拉塔帝國一蹶不振,實力被大大削弱,再也無力反抗外來侵略者。

印度通史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

▲當時阿富汗杜蘭尼王朝計程車兵

結論

第三次帕尼帕特戰爭中,馬拉塔人被阿富汗徹底擊敗,國力大傷。作為唯一能夠抵擋西方侵略者、守衛印度國土的衛士,馬拉塔人的衰落給予英國殖民者以可乘之機。

【參考資料】

:《世界歷史大辭海》《歐洲歷史大辭典》《世界歷史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