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

“永平棄守屠城事件”,可謂是引得了後金朝堂上的舉朝震動。

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率領八旗主力,在蒙古部落的帶領下,繞過由袁崇煥鎮守的關寧錦防線,從龍井關、大安口破關而入,一路燒殺搶掠,最後將北京城團團包圍,史稱“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對於明朝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在此之後八旗鐵騎先後五次破關南下,明朝北方被打得一片糜爛,城池被毀,財產、牲畜被劫掠無數,人口也損失了超過一千萬。在“己巳之變”中,崇禎皇帝還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除掉了袁崇煥,可謂是“自毀長城”。

戰爭結束後,皇太極帶兵回到關外地區,並且安排戰時留守關外的阿敏、碩託等人率部進行換防,並駐守永平四城,即遵化、永平、灤州、遷安等四座關內城池,此四城均為京畿地區的戰略要衝,後金就此在關內建立了與明軍對峙的前沿陣地。

然而同樣明白永平四城重要意義的明朝也在重新被啟用的帝師孫承宗的帶領下,準備將其奪回,於是在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開始對永平四城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

《滿文老檔》中,對於阿敏丟失永平四城的經過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天以遵化、永平、灤州、遷安畀我,遂命每牛錄遣護軍三名,甲兵二十人駐守其地,兵數較前多,以阿敏貝勒、碩託臺吉及諸大臣為統師。

時明兵來攻灤州,戰三日,明兵發大炮,破城垛口二座,城樓被炮藥焚燒,時我軍稍避,其間,明兵從城圮處登城,我兵復衝擊,盡殲之矣。固為城破,大臣等不收兵撤回,身先出城。

軍士復聞諸將已出遁,或四、五十人為隊,或一、三十人為隊,奔向永平。

時明兵到處堵截之我兵猶衝出,殺將前來,惟被創及染病者未得脫。駐永平阿敏貝勒、碩託臺吉,未見敵形,即自入敵境,未發一矢,即殺永平、遷安城收養之降發,棄天賜之四城,率眾兵而歸。

此皆貝勒不以政業為念,大臣不為汗與諸貝勒盡力之故也。汗諭畢,對眾嗟歡。時舉國眾民皆痛慎。

孫承宗帶兵圍攻灤州,阿敏先是見死不救,致使灤州失陷。就在孫承宗轉而率兵攻打永平的時候,阿敏又不戰自退,將永平四城拱手相讓。而阿敏在棄城逃跑前,更是下令屠城,縱兵搶掠,被皇太極欽定的永平巡撫白養粹等一眾漢族降臣也被阿敏處死。

此訊息已經傳開,不僅皇太極大衛憤怒,遼東地區的漢族百姓以及守衛明軍更是極為震驚,至此皇太極登基後極力修復的滿漢之間的矛盾又被重新激化,後金內部漢族百姓的反抗鬥爭也再度開始。

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

在阿敏回到盛京之後,皇太極對其進行了痛斥:

“以明人之金、銀、閃緞、蟒緞、瘸足女人為貴而攜之;以我兵為賤而棄之。”

所有的滿洲親貴也對阿敏的行為進行的聲討。

隨即,皇太極以十六大罪狀將阿敏拿下,並將其監禁了起來,至此阿敏開始了他十年的牢獄生涯,並也是最終死在了獄中。

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

實際上,阿敏為皇太極懲治,歸根結底還是權力的鬥爭。

阿敏在後金朝堂上掌握權勢的“四大貝勒”中,其身份是最為特殊的,他不同於代善、莽古爾泰和皇太極,他並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而舒爾哈齊此前因為與努爾哈赤的分道揚鑣,連同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均被努爾哈赤處死,阿敏也是在代善和皇太極等人的力保下,撿回了一條命。只不過後來的阿敏重新贏得了努爾哈赤的信任,進而位列“四大貝勒”之列,並且統領著八旗中實力排名第二的鑲藍旗,掌管33個牛錄。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由於努爾哈赤生前並沒有指定接班人,因而在代善父子的首倡之下,經“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度的推舉,皇太極順利登上了後金汗位。

但是此時後金的朝堂上,依舊是“四大貝勒”南面同坐、共執朝政、同賀朝拜,皇太極雖為後金大汗,但是也要尊稱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為“兄長貝勒”,可以說汗權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

所以,自皇太極登基後勁大汗開始,就一直致力於打造集權式的統治,而前提便是打壓“四大貝勒”中的其他三人,阿敏也就成為了皇太極優先打擊的目標。

首先,是因為阿敏血緣上的關係最為疏遠。代善和莽古爾泰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是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兄弟,只有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因而其背景實力也是最為單薄的。

其次,是因為阿敏性格偏激、為人粗野。他還曾經妄圖構陷自己的親弟弟寨桑谷貝勒,受到極大的非議,因而他的人緣非常的差,獲得的支援也就非常的有限。

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

再次,就是阿敏自身的問題也是非常的多,犯下的錯誤也是不勝列舉。

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

在此前徵朝鮮的過程中,阿敏的做法就令皇太極極為憤怒。

天聰元年(1627年),剛剛登基後金大汗的皇太極安排阿敏帶兵攻打朝鮮。阿敏帶著八旗鐵騎頃刻間蕩平了朝鮮半島,攻佔了朝鮮首都平壤,當時的朝鮮國王李倧逃到了覺華島被迫與後金簽訂了《江都之盟》,讓朝鮮承認了後金政權,並且要兩國以兄弟相稱。

其實皇太極攻打朝鮮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要建立同朝鮮的良好關係,一方面,可以從朝鮮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糧食等戰略物資,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朝鮮在後金與明朝之間保持中立,不再使其成為自己的掣肘。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已經幾乎佔領朝鮮全境的阿敏,企圖就此封疆裂土,就地稱王,進而割據統治朝鮮。但這個危險的想法被他的親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濟爾哈朗勸了下來。阿敏在無奈之下放棄了謀求自立的想法,轉而下令縱兵搶奪三日,隨即揚長而去。

原本已經簽訂和平協議,可是阿敏的行為是非常明顯的仗勢欺人,這也引得了李倧的極大不滿,皇太極想要就此拉攏朝鮮的計劃也就此破產,朝鮮繼續同明朝站在了同一戰線上。此時的皇太極雖然沒有處分阿敏,但是對於阿敏已經是非常的不滿了。

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

而在此後的寧錦大戰以及征討察哈爾蒙古首領林丹汗的過程中,阿敏又數次與皇太極當眾頂撞,質疑皇太極的軍事安排,弄得皇太極很是下不來臺。直到這次,又出現了棄守永平以及劫掠屠城的事情,正好被皇太極拿來大作文章。

於是,皇太極當眾宣佈了阿敏的十六大罪狀。在這其中,關於永平事件的罪狀也只有一條,可以說皇太極針對除掉阿敏已經醞釀了很久,只不過阿敏這次的錯誤太過於嚴重,不僅僅是皇太極,八旗上下對於嚴懲阿敏的聲音是高度一致,阿敏的倒臺也就成為了必然。

就這樣,阿敏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牢獄生活,直至崇德五年(1640年),阿敏死在了獄所。而在他被囚禁後,他的全部財產,包括鑲藍旗的控制權,均有他的親弟弟濟爾哈朗繼承。濟爾哈朗與皇太極關係非常緊密,濟爾哈朗自始至終都是皇太極的鐵桿支持者,皇太極透過濟爾哈朗也實現了控制鑲藍旗的目的。

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

而在處理了阿敏之後,皇太極隨後開始對代善和莽古爾泰開刀。

他先是以“御前露刃”的罪名,懲治了莽古爾泰,隨後開始對正藍旗進行了非常殘酷的打擊。除了莽古爾泰,同為努爾哈赤第二任大福晉富察袞代所生的德格類和莽古濟也遭到了皇太極的打壓,於是經過了一番血雨腥風,皇太極徹底吞併了正藍旗。

在打擊正藍旗的過程中,皇太極又找藉口對代善家族進行了打壓,進而將代善逐出了核心統治圈。

至此,皇太極等級之初“四大貝勒共執國政”的政治局面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皇太極“南面獨坐”,由此開始“獨享汗權”。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元稱帝,改國號大清,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也進一步加強,皇太極的帝位也是無比穩固。

貴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為何會被皇太極囚禁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