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最多時佔領了10個省,為什麼最終還是敗給了清朝

1673年,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平西王吳三桂打著“先皇三太子”的幌子,釋出興明討清的檄文,起兵攻打清朝。不久,福建靖南王、廣東平南王紛紛響應。這就是清朝早期赫赫有名的“三藩之亂”。

吳三桂最多時佔領了10個省,為什麼最終還是敗給了清朝

吳三桂在起兵之前,以雲南為老巢,苦心經營多年,勢力雄厚。清朝承平已久,多年未有戰事,清軍在叛軍面前一觸即潰。因此,吳三桂攻城略地,佔領了許多地方。在1677年前後,吳三桂佔領了雲南、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廣西、甘肅、陝西,加上靖南王、平南王佔據的福建和廣東,一共佔領了10個省。

那時候,吳三桂坐擁半壁江山,與清朝劃江而治,進入人生的巔峰狀態。可是,短短一年不到,形勢就急轉直下:吳三桂在1679年秋天病死,清軍趁機進攻,紛紛收復失地。1681年,清軍平定雲南,結束了持續了8年之久的“三藩之亂”。

吳三桂最多時佔領了10個省,為什麼最終還是敗給了清朝

為什麼最多時佔領了10個省的吳三桂,最終還是敗給了清朝?

一、吳三桂病死,是起兵失敗的直接原因

吳三桂出身將門,善於騎射,還考取過明朝的武舉人,軍事指揮能力比較強大,當年就曾經打敗過李自成、李定國等人,從山海關一路打到雲南。

清朝八旗軍隊在入關之初,進入巔峰階段,此後就每況愈下了。當時在清朝一邊,幾乎沒有人能夠與吳三桂一較高低的將領。在“三藩之亂”中,清軍裡能力比較強的宜里布、哈克三、碩岱、託岱、宜思孝等,都是吳三桂的手下敗將。同時,不少清軍將領處於觀望狀態,出工不出力,徒勞兵力,空費軍餉,使得吳三桂的地盤越來越大。

吳三桂最多時佔領了10個省,為什麼最終還是敗給了清朝

可是,吳三桂能夠打敗清軍,卻敗給了歲月。吳三桂起兵時年齡已經有61歲了。清朝人們的平均年齡很低,60歲以上的人較為少見。吳三桂雖然身體較好,可畢竟是老年人了,經過幾年的征戰後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最終病逝于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時年67歲。

吳三桂病死後,叛軍失去了主心骨,繼承人吳世璠的能力遠遠比不上吳三桂,怎能不打敗仗呢?所以,短短兩年間,清軍就平定了這場叛亂。

二、吳三桂雖然人多勢眾,內部卻不團結

吳三桂在雲南苦心經營了12年,又有老部下分佈於貴州、四川、廣西、甘肅、陝西等省做官。當吳三桂起兵後,這些部將在各省遙相呼應,聲勢很大。一時之間,吳三桂人多勢眾,能夠指揮調動的兵力最多時達到了40萬。

吳三桂最多時佔領了10個省,為什麼最終還是敗給了清朝

可是,40萬軍隊只是理論上的數字。實際上,吳三桂許多老部下都是投機分子。當吳三桂的狀態順風順水時,這些老部下自然會團結在他的大棋之下;可一旦吳三桂的狀態變得坎坷起來時,這些老部下是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分分鐘投靠清朝的。

這一點,以王輔臣為例來說明。

王輔臣是吳三桂的老部下,吳三桂起兵時擔任陝西提督。1674年,王輔臣率部響應吳三桂,手下有8萬大軍。可是,在1676年,首鼠兩端的王輔臣在康熙皇帝的引誘下,再次投降了清朝。

吳三桂最多時佔領了10個省,為什麼最終還是敗給了清朝

不僅如此,吳三桂的盟友也兩面三刀。鄭經與耿精忠矛盾重重,內訌不斷。耿精忠遭到清軍和鄭經軍隊的夾攻,被迫投降清朝。這樣一來,清軍就能集中兵力攻打吳三桂。另外,尚可喜、尚之信是父子,可是尚可喜效忠清朝,尚之信響應吳三桂,兩頭討好,兩頭下注。

三、吳三桂起兵過於匆忙,很難打持久戰

吳三桂鎮守雲南後,發展自己的勢力,實力超過了另外兩個藩王靖南王、平南王。但是,雲南地處西南邊陲,許多地方尚未開發,經濟條件很差,無法支撐吳三桂吞併天下的野心。

吳三桂最多時佔領了10個省,為什麼最終還是敗給了清朝

更何況,吳三桂當初起兵的原因是因為尚可喜準備回遼東養老,康熙皇帝打算連帶著將吳三桂一起撤藩。事發突然,吳三桂根本沒有料到康熙皇帝會迅速採取行動。吳三桂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匆忙發動了叛亂。他率領一支軍隊出雲南,入湖南,打下半壁江山,已經將自己擁有的資源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可以設想,吳三桂就算沒有在1679年病死,叛軍也無法具備與清朝進行持久作戰的能力。清朝擁有廣闊的緩衝地帶和穩定的後方,還有富裕的江南地區作為後勤保障基地,遲早會把叛軍拖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