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立即下詔全面打壓江浙,幕後實情卻難以啟齒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江浙之地自古就十分富庶繁華,巨賈雲集、文教興盛,可謂人傑地靈之寶地。歷朝歷代對此也格外重視,時刻關注著江浙地區的安全穩定。然而在明朝時,從太祖朱元璋開始,朝廷卻對江浙地區不那麼“重視”,甚至還存在刻意打壓、歧視江浙人士的情況,這又是為何呢?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立即下詔全面打壓江浙,幕後實情卻難以啟齒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滅掉陳友諒、張士誠並一統江南後,大業已成的朱元璋於應天府(今南京)正式建國稱帝。在大明王朝各項規章制度都建立完畢、準備開科取士之時,朱元璋卻公然下了一道令人費解的詔令,在詔令中他明確規定:從今往後,江浙人士不得進入戶部任職。接著,朱元璋還將其寫入《皇明祖訓》,要求後世子孫務必堅守。換句話說,上至尚書侍郎,下至普通官吏,大明王朝的戶部都不能有一個江浙人士存在。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立即下詔全面打壓江浙,幕後實情卻難以啟齒

為了繼續打壓江浙富庶之地,朱元璋還出臺了許多配套措施——比如加重江浙地區的賦稅(當時江浙地區繳納的賦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數倍)、強制命令江浙富戶遷居至落後省份、直接籍沒部分富商大賈的家產(比如將天下首富沈萬三的財產充公)。事實上,就連一向以公平著稱的科舉考試也是如此,因江浙多才子眾多,朝廷只能分南北兩榜錄取,並嚴格限定江浙舉子的錄取比例。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立即下詔全面打壓江浙,幕後實情卻難以啟齒

這一系列政策無疑都對外表明,朱元璋很不喜歡江浙。所以當時有很多人猜測,認為太祖朱元璋此舉是在報復江浙人在他與張士誠決戰之時,向後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補給;等到朱元璋奪取此地後,江浙富戶又不配合其統治。因此,心胸狹隘的朱元璋才會在登基後出臺一系列措施打壓、報復江浙兩地百姓。然而結合史料仔細分析,我們卻能發現,原因絕不是如此簡單。

身為皇帝,朱元璋對江浙地區的打壓其實是為平衡全國勢力,因為江浙地區自古富庶,有“江浙熟,天下足”的古語為證。就算曆經元末戰火,江浙地區任然十分富裕繁榮。放眼整個天下,北方、西南、川渝等地基本已是一片蕭條,連繁華了數百年的徐州也被戰火摧毀。朱元璋為使全國各地平衡發展,只能透過以江浙財富來補貼全國,用江浙來養活全國。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立即下詔全面打壓江浙,幕後實情卻難以啟齒

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全國錢糧運作的戶部無疑處在一個極為關鍵且微妙的位置。由於戶部主管財稅,倘若由江浙人士擔任尚書、侍郎,或者是在戶部任職,那麼他或多或少都會為江浙兩地說話,或是對外煽風點火,說朝廷對江浙一帶有失公允。這樣一來,朱元璋以江浙養全國的政策就難以推行下去,全國經濟必定就難以恢復。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立即下詔全面打壓江浙,幕後實情卻難以啟齒

對皇帝而言,這種做法實屬無奈之舉,也是難以啟齒之事,無法拿到朝廷上由眾臣討論。所以,朱元璋只能透過行政命令來避免江浙人士進入戶部為官。當其他省份的人掌控戶部後,肯定會對富庶的江浙下狠手,以其賦稅扶持窮省,這樣以來,朱元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為此,他還眼光長遠地留下祖訓給後世皇帝,要求其不得手軟——事實上,到明朝末期,南直隸和浙江兩省的財稅早已佔據全國稅收的大半。直到清朝,這種情況也沒有得到解決,基本還是維持著靠江浙賦稅供養全國局面,直到今天才有所好轉。

參考文獻:

《明史》《中國經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