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幹什麼用的價值不高,作用卻不小

我們在清朝宮廷題材有關的影視劇和小說裡,經常可以看到皇帝用金瓜子打賞的劇情,只要他心情好,金瓜子都是一大把地賞賜給後宮或下臣,非常的豪氣大方,正應了皇恩浩蕩那句老話,激動得受賞者叩頭不止,三呼萬歲,大謝龍恩。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幹什麼用的價值不高,作用卻不小

但這只是文藝作品裡的誇張,起到營造氣氛,強化劇情,突顯人物性格的作用。

事實上,金瓜子是不能大把大罐賞賜的。 此話怎講?要說清這個問題,當然要從金瓜子的來龍去脈說起。

其實,金瓜子是古代碎金的一種稱謂,作為貨幣最初流通於民間,因其形狀似瓜子而得其名,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在一兩左右。一兩金子價值不菲,而鑄造成金瓜子後價值便更高。因而持有一枚金瓜子就如擁有了一筆鉅款,那要是擁有幾枚十幾枚的話,就是大富,因此一般人是不可能擁有的。所以擁有金瓜子是身份高貴的象徵,那些使用和擁有它的人不是王公貴族,就是名流大賈。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幹什麼用的價值不高,作用卻不小

但到了明朝初年,已有規定在民間不能流通金銀,而到了清朝之後,金銀的流通要求就更加嚴苛,於是奇貨可居的金瓜子便成了皇帝獨享的御用之物,由他專門用來賞賜他所喜歡的後宮大臣與王公貴族,或者名流大賈與有大功之文臣武將。

久而久之,金瓜子就成了皇恩與榮耀的象徵,有幸得到金瓜子者,都會將其供奉在客廳中,以此彰顯皇恩眷顧。

搞清楚了金瓜子的來龍去脈,也就明瞭它絕非輕易得到之物,而且即使得到,也不可能大把大把地得到,否則,金瓜子就成了尋常之物,失去了尊貴恩寵的特質。

總之,作為皇帝的獨有之物,作為皇帝顯示龍恩、獎賞下臣的重要物品,它是一種特殊的激勵手段,是絕不可能隨隨便便使用的。 既然金瓜子不可隨意賞賜,那麼影視劇與小說中的清朝皇帝大把大把賞賜金瓜子,就成了一種戲說,一種虛構。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幹什麼用的價值不高,作用卻不小

而作者如此誇張使用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彰顯皇恩隆重,彰顯對受賞者的寵愛,烘托賞賜的氣氛,豐富劇情與人物形象,增加可視可讀性,甚至還可由此生髮出許多傳奇離奇的情節來。於是金瓜子便成了情節發展、人物塑造的一個亮點與法寶。

而誇張賞賜金瓜子的數量,能為劇情加分,還在於金瓜子本身就是一個人見人愛的稀罕寶貝。由於製作金瓜子時,沒有固定模具,也沒有具體的重量要求,因而世上就不可能有兩枚形狀完全相同的金瓜子,這就使得碎金子冶煉成金瓜子後,天性獨異,古樸可愛,渾然天成,因而成為難得的為劇情加分的道具,為作者所津津樂道。又因為每一枚金瓜子的形狀各異,便可極大刺激作者的想象力,甚至創作出以金瓜子為中心展開的精彩故事。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幹什麼用的價值不高,作用卻不小

弄明白了歷史上皇帝使用金瓜子的真實狀況,再看文藝作品用的有關場面,相信觀者會心一笑,對此戲說,以為然又不以為然,這正是正史與野史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