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劉伯溫還牛的謀士,送給朱元璋九個字,明朝建國後去向成謎!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朱元璋幼時十分貧窮,曾為地主放牛,但是他一生的成就很值得讚揚。朱元璋推翻蒙元統治,恢復民族平等,驅逐胡元,建立明朝,開創洪武之治,加強中央集權,確立一世一元制,恢復朝貢體系,提出“不徵之國”。

比劉伯溫還牛的謀士,送給朱元璋九個字,明朝建國後去向成謎!

朱元璋的這些成功離不開他的謀臣們,其中最出名的謀士便是劉伯溫,在軍事政績方面,劉伯溫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並且為朱元璋提出許多具有建設性和可行性的管理朝政及全國人民的建議。民間有諺語是這樣說的:“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節軍事諸葛亮,後世軍事劉伯溫。”

關於劉伯溫還有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龍江之戰是由於陳友諒殺其主徐壽輝,篡位,以傾國之力威逼應天府,聲勢浩大。應天府城內諸將議論紛紛,所持者不外乎二途:投降、或逃跑。劉伯溫卻祭出了其裝神弄鬼那一套,對朱元璋說:“我望二國氣,敵衰我旺,只要沉著應戰,一定能夠活捉陳友諒。”朱元璋是個開創之君,最喜歡挑戰,得到了劉伯溫觀天象結論支援,信心大增,賜劍劉伯溫,拜為軍師,遂有龍江之捷。

比劉伯溫還牛的謀士,送給朱元璋九個字,明朝建國後去向成謎!

劉伯溫在大明開國的另一大貢獻是幫助朱元璋確定下“先漢後周”的戰略,定下了先除陳友諒、再平滅張士誠的戰爭路線。並在與陳友諒展開的鄱陽湖大戰中提出“移師湖口”之策,讓朱元璋將戰艦全部移往湖口,鎖死了鄱陽湖通向長江的水路通道,最終全殲陳友諒。在這段時間內,劉伯溫深得朱元璋的寵信。劉伯溫出入朱元璋營帳,朱元璋都要屏人密語,所談的內容“自徐達而外,人莫得聞”。

劉伯溫的能力已經很超群了,但是還有一個謀臣比劉伯溫還厲害,那就是朱升。朱升早年曾擔任過池州學正,後來棄官到石門隱居,朱元璋得知後親自到朱升家去拜訪他。朱升就給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一聽,心中豁然開朗,這便是後來天下聞名的“九言策”,這“九言策”是明王朝開邦定國的國策。

比劉伯溫還牛的謀士,送給朱元璋九個字,明朝建國後去向成謎!

後來朱升就被拜為中順大夫,備受朱元璋器重,連年被徵召問策,助朱元璋克饒州,下處州,搗江,在鄱陽湖大戰中,朱升知彼知己,以先發火器、次發弓弩、再短兵擊之等計,大敗陳友諒,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朱元璋在元至正二十八年都於南京,朱升被徵召入京充當謀臣,先後被授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翰林學士,並與諸儒編修《女誡文》、《齋戒文》。

但是在明王朝建立後,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隱。洪武二年,年過七旬的朱升以年邁和“祭掃祖塋”為由申請“退休”。果然,朱升離開南京後,南京有了血腥之災。朱元璋在20年不到的時間裡,由於看到功臣佔據高位,兒孫十分文弱,為保萬代江山,害怕開國元勳擾亂,製造了一系列冤案,他將原封的64名國公、列侯、大將等,殺了34個,受株連的竟達十幾萬人之多,許多功臣死於非命,而朱升卻因及早抽身得以保全,終老於鄉間的林泉之下。

比劉伯溫還牛的謀士,送給朱元璋九個字,明朝建國後去向成謎!

朱升之所以在聲譽如此高的時候選擇急流勇退,完全是出於政治的考慮——明哲保身的自謀策略。歸隱歷來是高官們明哲保身的一種選擇,以捨棄權利、地位以及與此關聯的利益,來謀求“保身”,並不是每一個高官都樂意的選擇,更何況歸隱也不一定就能保身。因此一個人要學會怎麼往前走,更應該學會適時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