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說到漢末年,就讓人想起了一件事“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189年,朝廷發生政變,大將軍何進慘死,董卓此時率親信進入洛陽城,依靠自己的武裝力量,成功上演了一場朝廷政權的把控,他廢除了現任皇帝劉辨,另立劉協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在董卓的威逼利誘下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從此漢朝末年的實權也就易主了。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還記得後晉的安重榮有這麼一句話“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爾”經過歷史的長河,也論證了這一點是正確的。作為武將,董卓在漢朝並不是最厲害的,那麼就有這麼一個問題了,既然不是最厲害的,為什麼最終是他挾天子令諸侯?而不是最厲害的人呢?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漢朝末年的三大戰將

盧植是漢朝末年的文武全才,曾師承大儒家馬融,先後擔任九江太守之職,廬江太守之職,期間平定了當地蠻族的叛亂,隨後爆發黃巾起義,他被任命為中郎將,討伐黃巾軍,在盧植的指揮下連戰連捷,給黃巾軍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後來派宦官前來視察工作,由於盧植沒有給他“好處”被其誣陷革職下獄。後來,董卓被任命為東中郎將,代替盧植討伐黃巾軍,不料大敗而歸,因此還被罷官免職。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朱儁曾任職為交州刺史,親率5000士兵大敗數萬叛軍從此名聲大增,隨著爆發黃巾起義,他擔任右中郎,與左中郎皇甫嵩親率大軍討伐汝南等地區的黃巾軍,經幾次戰役後大敗黃巾軍斬首數萬人。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皇甫嵩,將門出身,黃巾起義爆發後,任命為左中郎與右中郎朱儁討伐汝南,陳國等地的黃巾軍,他們果然不負眾望,大勝而歸。隨後靈帝又讓皇甫嵩替代董卓討伐冀州的黃巾軍,斬首數十萬,此時黃巾軍以悉數斬盡,皇甫嵩由此名震天下。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從軍事才能上看,董卓是遠遠不及他們三人,名望上看更是無法與之媲美,那麼董卓這個不入流的武將是怎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呢?

董卓的仕途生涯: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來看看董卓的仕途生涯,董卓的仕途也是一路坎坷,歷經了三起三落。

一起:幷州羌人叛亂,他跟隨中郎將張奐前去討伐,立下大功,後任西域戊己校尉等官職。

一落:在西域戊己校尉的任職上,董卓因事被免。查閱史書都沒有記錄具體原因。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二起:因為西部羌人叛亂,朝廷也只得再次讓董卓出征,任命他為太守。其後,董卓官至中郎將。

二落:公元184年,盧植被陷下獄,為了鎮壓冀州黃巾軍,就由董前去,沒想到董卓大敗而被罷免官職。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三起:公元185年,西部涼州羌胡又發生叛亂,董卓也因此再一次被啟用,前去討伐叛軍。公元189年,董卓悄悄率軍進入洛陽,掌控了朝廷的政權,並廢皇帝劉辨,另立劉協為帝,此時他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三落:公元192年,董卓被義子呂布所殺,臨死前都不知道是義子呂布的安排。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那董卓為什麼能夠三起三落呢?

從以上經歷可以看出每當西部邊境發生叛亂,都會用到董卓,可見他在西部邊境的聲望,並且沒有人能夠代替,還有這麼一件事可以看出董卓在西部的名望之大。中平3年,張溫代替皇甫嵩召集董卓前來一起討伐叛軍韓遂,董卓卻慢悠悠的趕來,張溫的手下孫堅建議殺了董卓,張溫卻說“董卓在西部威名慎重,今日殺之,西行無依。”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董卓的軍權力量

董卓經過多年的征戰,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就像是:軍閥是在正常的國家體系內,依靠軍事手段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該軍事集團內所有人,只服從於軍事首領,並不服從於中央政府。就在董卓的苦心經營下漸漸西部邊境的軍權落在他一人之手,而且將士們對他也是唯命是從。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不久靈帝臨死前下詔書,任命董卓為幷州牧,並讓他把兵馬交到皇甫嵩麾下。此時的董卓已今非昔比了,果斷拒絕了,他豈能不明白靈帝意欲何為。隨著劉辨的繼位,董卓野心越來越大,才導致後來獨掌漢朝的政權。

揭秘:漢朝末年不入流的武將董卓,是如何做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呢?

小編覺得董卓對比皇甫嵩、朱儁、盧植等人,雖然名聲以及能力沒有他們強,但是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手裡雖有兵權,但事實上主要聽從朝廷的命令,只要朝廷一道詔令,他們手中的兵權蕩然無存,正是這一區別,董卓後來居上,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正是他這一舉動,群雄四起,奠定了三國亂世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