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九州是如何發展,為何古代得冀州者得天下

筆者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尚書·禹貢》記載禹分天下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而後來的商朝將梁州併為荊州,增設營州,周朝又新增幷州,但其餘八州總體劃分並未發生大的變化。

豫州又叫做中州,主要集中在河南省東部及山東部分地區,是古代中原的絕對核心地區,無論是開封還是鄭州都留下無盡的傳奇,尤其是開封,在五代時期至北宋都是政治文化與經濟的中心,商丘也曾經是地區中心。

豫州由黃河滋養,最先孕育出文明,並發展農耕與科技,商朝在豫州建立強大的奴隸制王朝,並且在地理位置上,得豫州才能居中排程天下物資,維持整個華夏的安定,是以豫州成為中原的代名詞。

兗州源自兗水或者濟水,主要集中在山東省北部,黃河衝擊的華北平原,為其農耕提供便利條件,提供充足的食物,但黃河的無情也帶給兗州深重的災難,多次的改道使得兗州深受其害,兗州是九州之中唯一未出過皇帝(正統稱帝)的區域。

兗州自古就有“九州通衙,齊魯咽喉”之稱,兗州與中原政權太近,又是重點農耕區域,成為各個政權的兵源財賦之地,因而都對兗州強化統治,使其無法與中原王朝脫離,建立強大獨立的政權。

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九州是如何發展,為何古代得冀州者得天下

青州位於山東半島中東部,境內密佈的河網帶來便利的農耕,山脈給予民眾豐富的礦產,食鹽帶給其商貿財富,所以,青州最先實現了海洋商貿文化,春秋戰國禮樂崩壞魯國成為最後的傳承地,也發展出了影響中國千年的儒家文化。

青州地處泰山與東海,鹽鐵之利成就了齊桓公的春秋霸主,也延續和儲存了周禮的完整性,是華夏文化傳承最具代表的區域,治下民風雖然強悍卻遵紀守法,也僅有鮮卑慕容氏的南燕建立過政權。

徐州位於江蘇與安徽北部,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上古堯帝時便有大彭國的記載,也是戰國後期楚國的統治中心,與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同時中華民族以漢族引以為傲也發源於此,“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成為強大與自信的體現。

徐州原是東夷部落聚集區,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其溝通華北平原與江淮流域,北方的數次動亂使其成為民族融合的視窗,所以徐州既有農耕的繁興盛,又有商貿的繁榮,最能夠代表華夏包容的胸襟。

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九州是如何發展,為何古代得冀州者得天下

荊州位於湖北省,古代荊州盛產銅礦,由此與中原王朝爆發矛盾,荊州與楚國始終捆綁在一起,楚國以頑強的毅力與西周王朝抗衡,屹立南疆八百年,逐漸成長為江漢流域的霸主,創造了璀璨的荊楚文化。

荊楚文化影響深遠更是包羅永珍,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此後荊州南部才得到大規模的開發,並因其戰略重要性,逐漸發展成具備軍事經濟與文化結合的區域,併成為東晉南遷以後的屏障,以及南宋政權最後的堡壘。

揚州包含東南部的江西福建與浙江等,雖然地域廣大,但是在生產工具落後的古代,其開發程度較低,土質等級低農耕發展緩慢,隨著孫氏在江東建立東吳政權,才開始加快開發並與山越民族融合。

揚州區域內水資源豐富,境內吳越兩國爭霸,使其造船能力與水戰水平極高,轄內的民眾在艱難的環境中,透過貿易新的生存之道,使得這裡最早出現工商資本萌芽,併成為日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九州是如何發展,為何古代得冀州者得天下

雍州位於河南西北部至陝西,夏朝雍州洛陽與長安皆在其轄境,長安與洛陽都曾數次作為王朝的都城,政治地位與價值不言而喻,兩者建都的時間佔據封建統治的一半,所以雍州是九州中建都最多的區域。

由於夏朝與商朝並沒有明確的文物文化記載,西周王朝作為確鑿存在的文明國度,在雍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由黃河滋養髮展農耕與科技,替代商王朝的統治,使得華夏的統治獲得極大提升,為華夏文明的統一和傳播奠定基礎。

冀州位於河北省,境內既有燕雲山脈又有華北平原,使得兼具剽悍的民風又有雄厚的農業基礎,因此無論是西周還是東漢,亦或是袁紹與契丹,都是在得到冀州的支援情況下,才能夠成就霸業,滿清也是以北京為跳板完成統一。

華夏之祖炎帝與黃帝在涿鹿之戰,擊敗蚩尤的九黎大軍,確立了中原的統治並傳播文明,冀州從此成為抵禦北方外敵入侵的防線,上千年付出了無數的犧牲,才能為華夏的歷史留下輝煌的篇章。

所以,天下九州,雖然當時僅有豫州、冀州、兗州得到較大的開發,但作為統治者的大禹,卻並未放棄荒蠻的揚州荊州等,禹王高明的政治眼光,為華夏的完整與融合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