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寶藏歌手》,對綜藝節目的一次反套路操作

湖南衛視新推了一檔名為《誰是寶藏歌手》的綜藝節目,節目中,選手以“加號、除號、省略號、書名號”等作為代號進場演出,羅永浩、王源、陳粒、大張偉、劉柏辛、荒井十一以及特別嘉賓張亞東擔任推薦人。這樣的節目形式以及製作理念,致使內容被灌注了一種純粹而空靈的東西,讓人看了安靜。

“時間、舞臺、人氣、作品”,四個擺放了椅子的分割槽,在等待著歌手們的選擇。他們中間有的是二十年前成名如今被漸漸遺忘的人,有的是一曲走紅之後便沉寂無聲的人,有的則是尚未出道對舞臺抱有夢想的人。失去與缺乏,遺忘與走丟,當歌手們以代號的身份去凝視他們面對的舞臺時,他們與舞臺之間,就開始瀰漫出一股哲學意味,是生存哲學,也是命運哲學。

《誰是寶藏歌手》,對綜藝節目的一次反套路操作

首期節目沒有多餘的佈景,沒有過炫的燈光,正是這樣的舞臺氣氛,給予了歌手洗盡鉛華的機會,他們不僅是在面對推薦人而歌唱,更多是面對自己的心事與靈魂而歌唱。他們不討論時間的意義,不忌諱舞臺的挑戰,忘卻了過往的人氣,只專注地沉浸在自己的作品裡。作品,成為《誰是寶藏歌手》唯一的關鍵詞。

這檔節目的選歌,完全不同於此前各種綜藝節目。《凱莉》的歌詞,被大張偉認為是一首有些“精神分裂”的作品,但它的怪異當中藏著深深的抒情,是歌唱者閆澤歡心靈鏡子的反射;《大年夜怪奇物語》是歌手裘德一首記錄過年細節的歌,但它的演繹方法卻徹底走出俗常,擁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文學性;魯懷德的《情歌》和凡宇的《困獸》,也都深深吸引了我,覺得他們的作品與眾不同。

《誰是寶藏歌手》,對綜藝節目的一次反套路操作

他們的作品與他們的演唱,與當下的流行音樂與流行音樂消費,是格格不入的,但這種格格不入,顯得特別珍貴。珍貴在什麼地方?細細想來,有以下三點。一是這檔節目,充滿了對時間的緬懷,“在這個小鎮的旅店裡,古老時鐘敲出的微弱聲響,像時間輕輕滴落”,這是俄羅斯詩人茨維塔耶娃的詩句,而《誰是寶藏歌手》,恰恰就營造出了這樣的氣氛,當唱《把耳朵叫醒》的金海心二十年後與張亞東再碰面時,時間與空間被壓縮了,二十年前的大時代,在無形的力量面看變成了一間“小鎮旅店”,過去的人再次重逢,單單是對時間的感慨,就足以令人一時不知如何說起。

《誰是寶藏歌手》,對綜藝節目的一次反套路操作

在其他歌手的作品裡,我也看到了時間概念的變形。《大年夜怪奇物語》,明明寫的是每個人童年都熟悉的過年場景,但歌手裘德的演繹方式,卻把它帶向了一個飄渺的空間,真實與虛幻交織在一起,產生了夢境般的細膩與滑稽;《凱莉》這首歌裡的時間元素,讓我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王傑演唱的《安妮》,但“凱莉”肯定不是來自八十年代,甚至不確定是否來自地球,她或許是一個人內心瘋狂想象出來的虛構人物……

《誰是寶藏歌手》,對綜藝節目的一次反套路操作

《誰是寶藏歌手》還充滿了對文學性的嚮往與致敬,這是我想說的第二點。大張偉雖然在節目中,時刻要把方向往通俗易懂的生活流方向拉扯,但敏感的羅永浩還是快速地抓住了節目的本質,顯然歌手們的作品調動了他太多青春時期的記憶與審美,羅永浩的點評雖然沒有使用文藝腔調,但很明顯能看出來節目的設計,迎合了這位中年男人的心。有一點是所有推薦人都認同的,那就是所有已經表演完的歌手,所創作所選擇歌曲的歌詞,都是有意境的,是歌,但更像詩。因為對文學性甚至詩性的嚮往與致敬,使得這檔節目擁有了更大的解讀與品味價值。

《誰是寶藏歌手》,對綜藝節目的一次反套路操作

最後一點,也是《誰是寶藏歌手》的一大亮點,是它終於對綜藝節目的製作進行了反套路操作,節目不打分,不淘汰,不晉級,不拉票,不製造懸疑,不搞緊張節奏,所有的重點,都放在了歌唱本身,因此對於觀眾來說,觀看這檔節目,可以產生專注而放鬆的感覺,會更容易進入歌曲,去體會作品裡歌手各自不同都卻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誰是寶藏歌手》,尋找的是被時間遮掩、埋藏的歌手,節目本身也具備了成為寶藏的可能。讓老歌手重新再翻紅也好,讓未出道的歌手有一個成名機會也好,節目沒有明顯擺出這種訴求,一切都是淡淡的,有著順其自然的意味,希望接下來的節目,能把這種風格秉承下去,成為2021年度最能讓人清心淨耳的綜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