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卻導致明朝覆滅,魏忠賢究竟是奸臣還是能臣?

引言:

崇禎皇帝登基以後,外有強敵紛紛入侵,內有國庫空虛流民無數,大明王朝的內政是相當混亂的。待到崇禎執政後期,明朝潰敗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即便有明君出世亦不能力挽狂瀾。

而且,對於此時的崇禎帝來說,“缺錢”才是最大的難題,沒有資金支援一切都是空談。後來,由李自成帶領的起義軍隊闖入北京城,崇禎皇帝因亡國而自縊於煤山,大明王朝終究走向了終點。有人認為,若魏忠賢不死則大明不亡,這種觀點有何依據呢?

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卻導致明朝覆滅,魏忠賢究竟是奸臣還是能臣?

一、明朝黨派爭權激烈,魏忠賢把持朝政

在中國的古代史當中,黨派之爭最激烈的朝代非明朝莫屬。明朝的皇帝們大多不理政務,只將權力下放給內閣等,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的局面。

魏忠賢是宦官當權的代表性人物,為了把持朝政,他召集閹黨、打壓文人學士,在當朝皇帝的寵信縱容下做了很多惡事。除了宦官閹黨以外,東林黨的勢力應該是最大的,其中多以文臣為主。

東林黨人是魏忠賢的主要打擊目標,文臣大多性情孤傲,不屑與閹人結交,隨著時間的推移,兩派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為了打壓東林黨的勢力,魏忠賢的手段是相當狠辣的,只要有人敢提出反對的意見,就會被立刻除掉,無數東林黨人因此被抄家、流放,這也是“東林義士”的由來。

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卻導致明朝覆滅,魏忠賢究竟是奸臣還是能臣?

在剷除異己這方面,魏忠賢絕對是徹頭徹尾的惡人,他草菅(jiān)人命、濫用私刑,甚至不惜誅殺賢臣忠臣,只為了鞏固自己“九千歲”的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魏忠賢對國家社稷並沒有太大的危害,最重要的一點,魏忠賢對皇帝始終忠心耿耿。常言道“樹大招風”,魏忠賢派系中的人之所以倒臺,是因為他得罪了皇子朱由檢,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

魏忠賢得勢時未曾收斂,以致於得罪了很多人,而崇禎皇帝上位後,便聯合朝中的幾股勢力將魏忠賢除掉。從表面上來看,這應該算是一件好事,畢竟被魏忠賢迫害過的無辜之人有很多。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崇禎帝的做法未免太過狹隘,無論這些人的品行如何,相互制衡才能有利於皇權的穩固。魏忠賢的勢力被徹底端掉以後,文官集團其實更加難纏,他們將皇帝安在“明君的殼子”裡,一言一行皆沒有自由。

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卻導致明朝覆滅,魏忠賢究竟是奸臣還是能臣?

其實,魏忠賢對大明朝很忠心,他曾經告誡新皇帝,讓他小心東林黨人,這些人才是危害大明朝的禍患。只是很可惜,崇禎帝並未聽從他的勸告。

二、魏忠賢當權時期,大明王朝尚且富庶

那段時期中,朝廷將防禦的重點放在遼東地區,袁崇煥接連幾場勝仗之後,就連驍勇善戰的努爾哈赤都變得投鼠忌器。當時,大明朝糧餉充足、軍事防禦力量強,這才是一個朝廷穩定發展的基礎。當然,關外局勢大好的前提是充足的財政支援,那麼,國庫中的錢從何而來?

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卻導致明朝覆滅,魏忠賢究竟是奸臣還是能臣?

對於某些昏庸無能的掌權者來說,攬錢最快速的方法便是壓榨普通老百姓,他們只在乎朝廷的存續與榮華富貴,全然不顧老百姓的死活。但是,魏忠賢的做法卻與這些人迥然不同,他將關注的目光放在了工商業、來往貿易等方面,比如說恢復工商稅、海稅船稅等等,全是魏忠賢的主張。

在某些人的眼中,魏忠賢是十惡不赦的奸臣,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很多百姓為魏忠賢修建“生祠”。因為魏忠賢提出的財政措施,百姓們免受沉重賦稅之苦,遼東將士們有吃有穿有工資,這些底層人民的反饋最能說明問題。

東林黨之所以對魏忠賢深惡痛絕,與江南地區的稅收不無關係,因為那裡算是東林黨的“根據地”。如果魏忠賢下令改變徵稅物件,利益直接受損的便是東林黨,難怪他們之間矛盾重重。崇禎帝繼位後,東林黨深知新帝對魏忠賢的厭惡,這才藉機除掉了他。

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卻導致明朝覆滅,魏忠賢究竟是奸臣還是能臣?

三、東林黨掌權時期,國庫空虛無以為繼

在世人的眼中,東林黨就是“道德楷模”般的存在,殊不知,他們做了很多誤國誤民的事情。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東南地區無疑是最富庶的,理應是徵稅最多的地區。但東林黨卻廢除了工商稅、海稅等,將稅收壓力轉移到北方,這些地區連年乾旱且貧困,老百姓該如何生活?

魏忠賢得勢的時候,大明朝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的,即便是後金也不敢輕易來犯。但東林黨人卻認為,議和才是穩定邊關的有效途徑,殊不知,議和便等同於認輸。因為掌權者的不作為,後金屢屢來犯、農民起義頻發,這才有了後來的李自成攻進北京城。

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卻導致明朝覆滅,魏忠賢究竟是奸臣還是能臣?

東林黨中貪官數量太多,崇禎皇帝不是不知情,而是沒有足夠的實力與其對抗。自從魏忠賢的勢力被消滅以後,東林黨這邊的態度就變得越來越囂張,甚至不將皇帝的威嚴放在眼中。東林黨中大部分是文官,講起大道理來一套一套,卻未必有治國救民的良策。如果崇禎皇帝的做法妨礙到東林黨的利益,這些人光用嘴皮子便能數落得皇帝無言以對,實在是可怕得很。在東林黨的限制、看管下,崇禎帝其實並沒有話語權,稍不注意就變成了“昏君”。

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卻導致明朝覆滅,魏忠賢究竟是奸臣還是能臣?

總結:

當面對強敵來犯時,大明軍隊之所以節節敗退損失慘重,歸根究底還是“缺錢”。正因為國庫空虛財政困難,崇禎皇帝才會變得畏首畏尾,即使是有益於發展的良策,也不敢輕易去實施。隨著時間的推移,東林黨成了大明朝中最富庶的勢力集團,崇禎皇帝有意向他們借錢,可得到的回答卻是“臣沒錢,就算是殺了我也沒錢”。

若嚴格來說,魏忠賢與東林黨都不算善茬,誰能抵擋得了權力的誘惑呢?魏忠賢的關注點在於“圈錢”,因為一旦大明朝滅亡,他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至於東林黨,滿口仁義卻自私自利。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