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按照常理,一個人只要努力,多多少少總有回報。可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越努力越悲催。他每一次的努力,都讓他離成功更遠,離死亡更近。這個倒黴孩子就是明思宗朱由檢,通常稱為崇禎帝。

天啟七年(1627年),虛歲17的朱由檢受長兄朱由校遺命,登基為帝,此時的大明已經千瘡百孔,風雨飄搖。但朱由檢不服輸,懷著一腔雄心壯志,發誓要恢復祖上的榮光,中興大明。為此嘔心瀝血,勤奮努力。

可惜事與願違,他的努力從出發點來說都是好的,卻於事無補,還讓大明衰敗得更快了。下面我們來看看他有過哪些努力,而這些努力又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電視劇中的崇禎帝

第一次努力:剷除閹黨,卻讓朝中文官失去制衡

朱由檢最亮眼的政績,是剷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閹黨。

魏忠賢是明熹宗朱由校時期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已經被定性了的奸宦小人。朱由校沉迷於木工無法自拔,朝政就交給了魏忠賢。他排除異己專斷國政,殘害忠良作惡多端。

他的“老婆”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深得朱由校的信任。魏忠賢就是因為討好了客氏才能被朱由校重用,夫妻倆一人把持後宮,一人把持前朝,權傾天下為所欲為。

魏忠賢的勢力有多恐怖?舉個例子,某夜,有四個人聚在密室裡喝酒,一人喝多了痛罵魏忠賢,另外三人不敢跟著罵,面面相覷,沒一會兒,東廠番子衝進來把那人拉出去寸磔而死。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電視劇中的魏忠賢

重點不在於那人死得有多慘,而在於並沒有人出去告密,東廠番子是怎麼知道這裡有人在罵魏忠賢的?細思極恐。

朱由檢登基,魏忠賢一黨還想像控制朱由校一樣控制他,朱由檢不動聲色穩住他們,待時機成熟突然發難,以十大罪狀逮捕魏忠賢和客氏,魏忠賢自殺,客氏於浣衣局被鞭打至死。之後趁熱打鐵,徹底剷除了魏忠賢在朝中宮中的黨羽。

這本來是好事,天下為之稱快,紛紛頌揚朱由檢是明君。

但最終造成的結果,卻是文官集團失去制衡,有意無意的限制了君權。朱由檢在朝中沒有自己的勢力,做什麼事情都很困難,任何一個決定都要和文官打無數嘴仗,還不一定贏。而這也加重了他對大臣的疑心,君臣之間矛盾極深,根本不能同心協力。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比如,崇禎末年軍費奇缺,朱由檢動員大臣們助餉,卻只有寥寥數人響應。大臣們為保家財,極力反對這項措施,於是不了了之。假設一下,如果朝中還有魏忠賢那樣的權宦,文官們敢如此違逆皇帝的意志嗎?

不過,也不能說剷除魏忠賢是錯誤的,他已經成了大明的毒瘤,不能再留。所以某些朋友也不要再為魏忠賢翻案,他是罪有應得。

只是朱由檢還太年輕,沒有認識到朝中博弈的本質:文官必須存在,因為要靠他們去治理天下,但一定要有專屬於皇帝的力量去牽制文官,如此才能平衡。任何一方勢力獨大,對皇帝來說都是致命的,只有雙方勢均力敵,皇帝才能保持超然的地位,掌控大局。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很有抱負的朱由檢

當朱由檢弄懂這一帝王之道的時候,已經晚了。

沒了宦官集團的壓力,文官集團放飛自我,一方面和皇帝鬥,另一方面和不同地域、不同學派、不同政見的同僚鬥,黨爭愈烈,直到大明滅亡、南明小政權時期,殘存的文官們還鬥個不停,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鬥爭不止。

對於朱由檢來說,最妥當的辦法,是在培植出足以制衡文官集團的勢力後再動魏忠賢。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大明文官

第二次努力:裁撤冗員,卻讓李自成失了業

崇禎元年(1628年),希望有所作為的朱由檢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項是精簡機構,裁撤冗員。國家財政已經很吃緊,供軍費都供不上了,養不起閒人。

能說這項改革是錯誤的嗎?肯定不能。

但命運就是這麼奇妙,改革到驛站時,有個叫李自成的驛卒被裁員了。裁他也不是無緣無故,而是因為他丟失了公文。

誰能想到,李自成會在走投無路之下投了起義軍,十多年後終結了大明王朝?雖然不是李自成,也會有王自成或張自成,但既然歷史上出現的是李自成,那咱們就以李自成來論。

起義軍

如果當初朱由檢不裁員,還有活路的李自成不至於鋌而走險。也就是說,朱由檢要是看不出人員冗繁的弊端,或者看出了也不去理會,不努這把力,未必會有闖王李自成。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電視劇中的李自成

第三次努力:五年復遼,卻讓國力進一步大損

明朝知名將領袁崇煥的下場很慘,被凌遲處死,據說割了三千多刀。表面上的罪名是袁崇煥通敵,或許還有擅殺毛文龍的原因,可實際上,就算他沒做這些事兒,朱由檢也恨死他了。

為什麼?因為他給朱由檢挖了個大坑,這個坑的名字叫做“五年復遼”。

崇禎元年(1628年),朱由檢重新啟用了天啟朝被貶的袁崇煥,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等於是把抗擊後金的任務交給了他,並讓他掌握了天下半數兵馬。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激動之下,袁崇煥上疏陳述兵事,並在疏中說:“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

五年就能復遼?朱由檢也激動了,表示如果你真能五年復遼,我一定不吝嗇於封賞,讓你的子子孫孫都受益。

君臣一番詳談,朱由檢有點累了,退入內宮休息片刻。陪侍在側的給事中許譽卿趁機問袁崇煥復遼的具體策略,袁崇煥卻說:“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意思是我看皇帝過於焦慮,所以安慰他一下。

許譽卿大驚失色,說皇帝雖然年少卻聰慧英明,你怎麼能隨便應付,萬一他按照期限問你成效怎麼辦?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袁崇煥畫像

袁崇煥自感失言,暗暗後悔。過一會兒,興致勃勃的朱由檢又出來了,繼續問復遼之事,袁崇煥硬著頭皮說五年能復遼,但前提是“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

暗含的意思是戶部、工部、吏部、兵部都要以此事為主,全方面配合我,否則是不行的。

朝中黨爭嚴重,派系林立,想讓大家全力支援某個人很難。袁崇煥這麼說,很有可能是想讓朱由檢知難而退。

但朱由檢是那種人嗎?從來不是,他迎難而上,嚴令四部大臣按照袁崇煥的意思辦。袁崇煥擔心去邊關後有人誹謗自己,朱由檢賜他尚方寶劍;袁崇煥請求皇帝愛護自己,朱由檢賞賜他蟒袍玉帶、銀幣。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電視劇裡,袁崇煥在獄中的場景

可以說為了讓袁崇煥免除後顧之憂,專心復遼,朱由檢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各種資源向遼東傾斜,鎮壓起義軍都排在了後面。

但是,事實證明袁崇煥的策略並沒有太大的作用。一年半后皇太極率領數十萬精兵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之後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雖然袁崇煥浴血奮戰,解了京師之圍,但後金的確是因他的失誤而入關的。

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也明白了“五年復遼”只是句空話。袁崇煥擋都擋不住後金的入侵,又有什麼能力驅逐後金收復遼地?於是感覺受騙上當的朱由檢出離憤怒,殘酷的報復了袁崇煥。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話不可以亂說,尤其是對年少的君王。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電視劇中的朱由檢

說白了,“五年復遼”只是袁崇煥的隨口之言,朱由檢卻當了真,作為臣子的袁崇煥也不得不當真,導致明軍兩線作戰,戰線拉長腹背受敵,哪方都沒有取得勝利,國力大損。

此事過後,朱由檢和大臣們基本離心離德了,看誰都像奸臣。因為他受過教訓,他對袁崇煥的全心信任,換來的是京師險些失守。

如果當初朱由檢不信五年復遼,最有可能採取的措施是暫時與後金和談,解決國內的問題之後再對付後金。或者與李自成議和,滅了後金再處理他。三方勢力鼎立時,拉一方打一方才是最合乎兵法的。

可惜他太急於求成了。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愁苦的朱由檢

第四次努力:徵收三餉,卻讓社會矛盾更為尖銳

明末災禍頻發,國家收入劇減。導致朱由檢成了明朝最窮的皇帝,只有穿在外面的龍袍嶄新整齊,內衣洗了又洗,補了又補,節省得令人心酸,但他再省也省不出大軍開支的費用。

當後金入侵,國庫支撐不了軍餉,遼東戰事緊急時,他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增加稅收。崇禎三年(1630年)起,每畝加徵銀三釐,是為遼餉;

當起義軍橫掃大江南北,明軍卻因缺餉而經常譁變,剿“匪”不力時,他還是想到了增加稅收。崇禎十年(1637年)起,每年增收三百三十餘萬兩白銀,是為剿餉;

當國家急需用兵,卻沒有練兵費用時,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依然是增加稅收。崇禎十二年(1639年)起,每年徵銀七百三十餘萬兩,是為練餉。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最初三餉只是臨時性徵收,開徵剿餉時朱由檢信誓旦旦地說:“暫累吾民一年”,可一年又一年,“匪”越剿越多,國力越來越弱,三餉也只好一年年徵下去。

而這也形成了惡性迴圈。明末彷彿是個被詛咒的時期,旱災、澇災、蝗災輪流上場,老百姓時常處於吃不飽肚子的境地,負擔本來就很重,朝廷竟然還要加稅?這是不給人活路啊,索性反了!

所以,本是用於剿“匪”的費用,卻讓社會矛盾更為尖銳,把更多的百姓逼成了“匪”。難怪當時有人說“是驅民以為賊也,又何平賊之有!”

很多史學家認為,徵收三餉是朱由檢最大的汙點,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他的初衷卻絕不是逼反百姓,他只是沒有辦法。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不鎮壓起義軍,起義軍就要改朝換代;不抗擊後金,後金就要打進關內顛覆明朝。這兩個大敵,沒有一個可以放任。打就得要錢,錢從哪來?只能從天下百姓來。

從古至今,打仗打的都是錢,而且是大錢。這不是抄幾個貪官汙吏就夠的,所以大家別疑惑朱由檢為什麼放過大官,只在百姓身上作。如果抄家就能解決時下難題,急紅了眼的朱由檢不會手軟。

朱由檢最缺的是時間,如果天災、起義軍、後金不是一起爆發,以他的能力應該可以逐步緩和社會矛盾,把大明從滅亡的邊緣拉回來。但上天不給他這個機會。

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帝作出了許多努力,可惜越努力越悲催

崇禎帝畫像

【結語】

剷除閹黨、裁撤冗員、五年復遼、徵收三餉,全都是朱由檢勤於政事、努力當個好皇帝的證據,他比他的很多祖宗優秀。然而有時候做得多錯得多,如果他什麼都不做,說不定明朝能存活更久。

就像清朝,慈禧頑固的堅持著祖宗家法,拒絕變法革新,讓早就應該滅亡的清朝存在了更長的時間。

但話又說回來,清朝的苟延殘喘,除了加重民族的災難和恥辱、百姓的血淚苦痛之外,還有什麼意義嗎?完全沒有!

所以和清末執政者比起來,犯了很多錯誤的朱由檢無疑更招人喜歡,至少他有血性。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