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龍點穴的秘密——風水、堪輿和地理

生活在資訊時代,每天都能閱讀到大量碎片知識的你。不需要透過盜墓故事就知道陰宅風水,因為你親眼見過家中的祖輩土葬,墳墓通常都在朝南向陽的山坡上。在日常生活裡,也聽說過活人住進一個房子,要講究陽宅風水常識,因為如果房間沒有窗,不透風沒光線,不出三天,你不是憋瘋了就是憋病了。

可你知道嗎?真正合格的“風水先生”,並不是你印象中翻著白眼神神叨叨的大仙兒。而是是像探險家和博物學家一樣在大地上行走,兩眼像X光一樣四處觀察,他們要掌握許多歷史和地理知識,天文和生物知識,才能為活人和死人選擇合適的房子。

尋龍點穴的秘密——風水、堪輿和地理

風水寶地示意圖

風水、堪輿和地理

三個月前,筆者在江西贛南客家山區考察,搭當地一個風水先生的摩托車,順著水流翻山越嶺。

我問:先生,什麼是風水?

他說:風水就是堪輿。

我問:什麼是堪輿?

他說:堪就是天,輿就是地。人的生死都在天地自然裡,風水先生為活人找住的地方,也為死人找住的地方。風水是為了人服務的。堪輿和風水,就是琢磨人和天地之間的關係的一門學問。

三年前,也是在江西贛南,著名的風水聖地興國三寮村。

我問一個排行憲字輩的老先生:風水先生那麼多,怎麼區分神棍?

他說:只需要問三句話,什麼是風水?什麼是堪輿?什麼是地理?對方答不上來,就是誤解風水。

我又問:什麼是地理?

他說:古代的地理就是指風水學。風水又叫相地之術,就是到了現場去勘察地理。在大地之上,山水之間,看山勢如何走?水流如何走?看氣如何走?在自然之中,人適合住在哪裡?古人說天人合一,就是把山水自然、天地之氣和人看成一個整體。

一千多年前,還是在江西贛南,興國三寮村。

黃巢兵變,一位仙風道骨的老人逃難來此,他站在贛南的山水之間,看到風生水起,龍脈盤旋,有大氣象,決定在這裡隱居。

這個老人叫楊筠松,17歲考中進士前三名,當了唐朝的國師。這個國師是什麼意思呢?官職是司天監正,掌管靈臺地理。通俗的說,他日常的工作,就是夜觀天象,日察地理,幫皇帝看看國運怎麼樣,什麼時候可能有大災荒,什麼時候可能有反賊,什麼時候可能生個太子。諸如此類。對了,在古代,往更大處說,天象和地理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兩者相加,才代表完整的自然和宇宙規律。東漢王充的《論衡》裡說:“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就是這個意思。

尋龍點穴的秘密——風水、堪輿和地理

楊筠松

楊筠松做官的時候就淡泊名利,離開皇城後,他開始“說走就走的旅行”。用雙腳踏遍贛南山河大地,用雙眼觀察山脈和水流的走向,後來,他創立了著名的風水地理 “形勢”派。傳說中他為人正直,接濟窮人,為贛南百姓選擇陰陽宅址,改善日常生活。

據說,贛州城的選址,就是楊筠松親自勘定的。這座大城被幾座山峰環抱,三面環水,易守難攻。從此千年不倒,排水系統福壽溝使用了千年,宋城牆至今儲存完整。

楊公定居贛南之後,三寮村後來代代有風水大師出現,從唐朝以後,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各朝,出了24位國師,72位明師。其中白衣承昭,被皇帝直接封為欽天監博士的共有36人。

其中,讓盜墓賊聽了激動不已的明十三陵和故宮的選址風水師廖均卿,長城和天壇選址風水師曾從政,都是三寮村楊筠松的真傳弟子。

即使今天看來,三寮村世代的風水先生都奉行地理和風水緊密結合的堪輿術。有很多樸素的地理學思想和觀點。三寮村村口至今掛著一幅對聯,表明他們對風水地理的看法:自然山水好風水,天地乾坤良雲天;橫批:風生水起。

尋龍點穴的秘密——風水、堪輿和地理

三僚村部分風水圖解

風,是氣和能量。水是流動和變化。風水的變幻,代表著自然環境和宇宙規律的執行和變化。風水,堪輿,地理,說的都是同一種人和自然宇宙的關係。正因為如此,許多傳世的古代風水名著都名為“地理”,如《地理琢玉斧》、《地理啖蔗錄》、《地理五訣》、《地理四彈子》、《地理囊金》等等。古代也有一些書籍,較早描述了現代地理的相關內容,比如《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和對地球資料的測量方法,還描述了作者已經知道的地區和國家。

“堪輿”一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中,東漢許慎解釋為:“堪,天道,輿,地道”。“風水”一詞最早見於晉人郭璞的《葬書》中:“葬者,藏也。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護地中,謂之生氣,”“氣行於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古人使聚之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地理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繫辭》裡,“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盜墓和風水地理

每個“摸金校尉”、“倒斗的”、“土夫子”,要找到傳說中的“大墓”,都需要掌握基本的風水知識。來到一處好山好水,憑直覺這裡一定有大墓,可大墓在哪兒呢?

堪輿術(風水術)就是對住宅或墓穴的地脈、山形、水流、環境、結構及坐向的統稱。

接下來再說說讓盜墓小說愛好者激動不已的“尋龍點穴”。

這是一句行話。龍和穴的說法,都來自楊筠鬆開創的風水地理形勢派。這一派以巒頭派為代表,偏重地理形勢,主要是以“地理五訣”——龍、穴、砂、水、向,來判斷這個地方的風水好不好,能不能埋人。

巒頭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勢,包括龍、砂、山。龍是指遠處伸展而來的山脈;砂,是指穴場四周三百六十度範圍之內的山丘;山,是指穴場外遠處的山峰。水,自然是指水流。穴,自然是指墓穴。向,自然是指墓穴朝向。細細看來,全都是和現代地理有關的知識。

接下來說最重要的“尋龍”,有一句成語叫“來龍去脈”,說的就是風水。風水中借龍來代表山脈的走向和變化。因為龍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中國的山川眾多,各種山脈、山峰、山丘和山勢就像龍一樣變化多端。

古人認為,龍就是山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尋龍首先應該先尋找山脈的源頭,比如崑崙山,中國古人認為它是眾山的源頭。中國地理的基本形態是西高東低,“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中國的龍脈西北起自崑崙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風水龍脈的走向大致反映了我國山脈的走向和地勢的變化,認為早期的風水師是地理考察者,並不過分。

平地也有龍脈,如何判斷,主要看地形的微妙變化和水流的方向。水中也有龍脈,因為山脈的崛起是地殼運動,因地質板塊碰撞而產生,可以從大地之上延續到大地之下。

尋龍點穴的秘密——風水、堪輿和地理

風水圖

什麼是龍脈的形與勢呢?千尺為勢,百尺為形。也就是說,大概300多米以上的群峰就形成了龍脈的勢,30米以上的山丘和山峰就形成了龍脈的形。勢是起伏的群峰,形往往是指單座的山頭。形是近的,很具體,比較微觀。勢是遠的,還要看氣象,觀察整體組合。

怎麼看龍脈的好壞,要登上最高的山峰,觀察四周山脈的形狀和走向。看山脈是不是足夠長、遠、大,走勢是不是綿延不絕、從地上延伸到地下。

一旦判斷出龍脈的方位,還要看它的形勢吉利不吉利,因此分出了沉龍、潛龍、飛龍、騰龍、翔龍、群龍、回龍、出洋龍、歸龍、臥龍、死龍、隱龍等等之分。

楊筠松老先生是個細心的人,他知道光看山峰不夠,還要發揮想象。比如“形象派”中把山脈和山峰看成自然界中的動物和人,有青龍、白虎和美女等等,如果像傳說中的吉獸,自然是好風水所在的地方;還要結合“形法派”的看法,觀察墓穴和周圍的地形的組合是不是吉利,比如一條道路與墓穴形成對角,這個就不大吉利,在風水裡叫做“一箭穿心”——在陽宅風水裡,大門的朝向和墓穴的朝向有類似的道理,都忌諱“一箭穿心”的環境。

再說“點穴”,古人認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的水(不管是地上還是地下),都含有特定的營養成分,並滋養當地的土壤。土壤的礦物成分達到一定比例,能夠生成涵養生物的環境——稱作龍砂。古人認為,龍砂除了滋養動植物,還能入藥治病,也可以帶來財富好運,適合做陰宅或陽宅。

尋找到龍砂大體方位後,為了確認是否所屬土壤是“龍砂”,會以一種竹木製作的卷軸,上有多種植物和礦物混合製成的物質,和稱作“龍砂”的土壤一起燃燒,產生的化學反應會出現似石非石,似土非土的灰燼,出現一圈圈像樹年輪的花紋,被稱作太極暈。

一旦龍脈方位確定,在被水流滋養的土壤上出現了太極暈,這個地方就有龍砂,可以用來做墓穴或各種活人建築的基礎。關注璞玄居士。“尋龍點穴”是風水中最難掌握的,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

看到這裡,你是否也覺得風水並非迷信,還很有點科學常識在其中。現代風水學認為,天文、地理和人體科學是風水的三大基礎,缺一不可,就是將天、地、人視為整體。更認為風水是幫助人趨吉避凶的,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必痴迷其中。所以盜墓小說愛好者要記住,風水可以當地理知識學來玩一玩,挖墳墓就不要想啦。

今日的風水堪輿學融入了環境哲學、環境經濟學、建築環境景觀方法、生態修復技術、環境生態科學的知識,將在未來發揮更合理的功效。

就連“倒鬥精英”胡八一都曾經這樣勸過大金牙不要盲信風水,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請重溫這段對話:

大金牙又問道:“此中奧妙真是無窮無盡,胡爺您說這龍脈真的管用嗎?想那秦始皇千古一帝,他的秦陵風水形勢一定是極好的,為何只傳到秦二世就改朝換代了?”

我說:“這龍脈形勢只是一方面,從天地自然的角度看,非常有道理,但是我覺得不太適合用在人類社會當中。歷史的洪流不是風水可以決定的,要是硬用風水的原理來說的話,也可以解釋,民間不是說風水輪流轉嗎?這大山大川,都是自然界的產物,來於自然,便要順其自然。修建大規模的陵寢,一定會用大量人力,開山掘嶺,不可不謂極盡當世之能事。然而大自然的變化,不是人力能夠改變的,比如地震、洪水、河流改道、山崩地裂等等,這些對‘形’與‘勢’都有極大的影響,甚至可能顛覆整個原本的格局。當時是上吉之壤,以後怎麼樣誰能知道,也許過不了幾年,一個地震,形勢反轉,吉穴就變兇穴了。這造化弄人,不是人類所能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