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金縷衣》,有人說是讓人珍惜時光,有人說還有另兩種解釋

感謝你顏值那麼高,還來看我的文章,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本號。聽說點贊瘦十斤,評論走好運喔!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有誰能在功成名就之後,不迷失自我?過去不代表未來,只有保持一顆誠真的心,方能走得更遠!

一首《金縷衣》,有人說是讓人珍惜時光,有人說還有另兩種解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是一首“漢樂府”的詩歌,作者沒有流傳下來,而這首詩卻成為經典,流傳至今。這首詩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人們要珍惜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不要虛度年華。可是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卻發人深省。一名女子,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地點,面對著不同的聽眾,吟誦了這首《金縷衣》,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一個藩王聽了,決意造反,結果兵敗被殺。一個皇帝聽了,堅定了自己勵精圖治,振興大唐的決心。為啥一首相同的“七絕”詩,卻能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呢?聽小編慢慢給您講述這其中,曲折動人的故事。

一首《金縷衣》,有人說是讓人珍惜時光,有人說還有另兩種解釋

很多人都看過曹雪芹筆下《金陵十二釵》的故事,金陵自古出美女,唐朝也不例外。在唐德宗年間,金陵一位官員跟一名官妓生了一個女孩。這名官妓本想借此機會“從良”不料這名官員為了自己的前程,卻拋棄了這母子,自己跑路了。這個小女孩只能隨著母親在妓館中長大,她不僅長得眉清目秀,還學的一身才藝,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無一不精。女孩的父親姓“杜”,因此人們都管她叫“杜秋娘”。她憑著自己的容貌和才藝,很快成為這裡的“頭牌”,女孩的志向卻是想找一個好男人嫁出去。

一首《金縷衣》,有人說是讓人珍惜時光,有人說還有另兩種解釋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唐元和元年,杜秋娘跟隨藝伎班子,一起來到當時鎮海節度使李錡的府邸,來表演歌舞。杜秋娘演唱了一曲《金縷衣》,李錡被杜秋娘俊俏的容貌和甜美的歌喉所傾倒,於是就納杜秋娘為小妾。時值唐憲宗皇帝正在著手“削藩”,幾次催促李錡去長安。這天,李錡在花園裡,再次聽到杜秋娘演唱的這首《金縷衣》,不禁心頭一動:“這首詩,是不是暗示我,要抓緊時間,趕快行動,不然就來不及了?”其實這時的李錡早有了造反之心。於是就起兵謀反了,不過他沒有後來的明朝朱棣那麼幸運,倒是跟後來清朝的吳三桂差不多,兵敗被殺。

一首《金縷衣》,有人說是讓人珍惜時光,有人說還有另兩種解釋

杜秋娘作為叛臣的家屬,被帶到了長安。還是因為杜秋娘的容貌和才藝,被唐憲宗收入後宮充當歌妓。一次,皇帝召見這批歌妓,讓她們表演才藝。杜秋娘故伎重演,再次演唱了這首《金縷衣》。真是屢試不爽,這首詩再次打動了唐憲宗。他認為這首詩,正是鼓勵自己勵精圖治,發憤圖強振興李唐江山。在抬頭看看眼前這位擁有美妙歌喉的杜秋娘,高興之餘,把她封為了嬪妃。杜秋娘憑著同一首詩,從犯人的家屬,一躍成為萬人羨慕的“秋妃”,真是對了那句古話“成也蕭何敗蕭何”。

一首《金縷衣》,有人說是讓人珍惜時光,有人說還有另兩種解釋

杜秋娘從此備受皇帝恩寵,跟唐憲宗演繹了一段,當年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甜蜜愛情。只是好景不長,唐憲宗去世後,在宦官的操縱下,唐朝走馬燈似的換皇帝,杜秋娘想聯絡當朝宰相發動兵變,誅殺宦官,結果計劃洩露,杜秋娘被趕出皇宮,流落到潤州老家。跟鄰居借了一臺織布機,勉強度日。後來被迫出家做了道士,最後竟凍死在玄武湖畔,令人唏噓不已。

一首《金縷衣》,有人說是讓人珍惜時光,有人說還有另兩種解釋

公元833年,詩人杜牧來到金陵,巧遇杜秋娘,被杜秋娘的悲慘遭遇所打動,寫了一首《杜秋娘詩》,詳細講述了杜秋娘坎坷的一生,寄予詩人無限的同情。慨嘆世事無常,命運難料。給杜秋娘帶來兩種不同命運的這首《金縷衣》,雖然只有短短的4句,卻含義深刻,令人遐想。有人說是告誡人們要珍惜美好時光的;也有人說是時光短暫,讓人及時行樂的;還有人認為是與“愛情”有關,遇到自己愛的人,要“該出時就出手”,不要等別人“抱得美人歸”了,自己再“空折枝”。對這首《金縷衣》,朋友們如何理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一首《金縷衣》,有人說是讓人珍惜時光,有人說還有另兩種解釋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奉獻,如不慎侵權,請告知刪除。